为什么专家提出的“对丁克征税”不合时宜?

这两天各地事情很多,南方台风肆虐让人烦恼。而最大的舆情确是在《新华日报》8月14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一文后,引发的各界热议。​在此后的回应中,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表示,“不生孩子的人更应该交生育基金。过去中国采取计划生育,向超生的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但是未来鼓励生育,应该向丁克家庭征收未来的社会抚养费,人老了之后光靠钱是没用的,还是需要年轻人,别人家的孩子来照顾。这些丁克家庭老了之后没有后代,是要占用社会资源的,所以将来要对丁克家族进行征税”。​

为什么专家提出的“对丁克征税”不合时宜?

通常情况下,这种偏学术性文章不大容易引人注意。毕竟全国那么多专家教授,每年生产出那么多学术文章,真正被老百姓直接关心的屈指可数。但在各类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篇文章却直接扎进老百姓心坎,成了近期的最大舆情之一。 造成这个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生育问题应慎之又慎,民之大事,国之大事!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实行政策建议的提出,到社会各界的沟通争论,再到最后的政策落地,反反复复多少年。就是当前实施的放开二胎政策,也是先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二胎,其本身也只是计划生育大政策下的优化调整。而在二胎政策还未完全被老百姓所接纳,相关医疗、教育、政策还未跟上之时,贸然提出“对丁克征税”,问题太过超前。毕竟,政策的大幅度调整,过急过猛,都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

为什么专家提出的“对丁克征税”不合时宜?

其次,学术问题应慎之又慎,社会热议,易引歧义!倘若这篇文章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学术研讨倒也合适,毕竟,学术研究无禁区,对于涉及到政策调整的方方面面,专家更有发言权,也更能进行有效研讨。况且,学术研讨就应超前,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而此篇文章是以主流媒体的形式报道,却让群众误以为是近期内要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不仅不合时宜,而且有哗众取宠之感。

再次,媒体报道应慎之又慎,断章取义,不可不察!该事件的发酵,首先在主流媒体的报告方式不妥,将各种观点简单堆砌,不仅没有起到启迪思考作用,反而引起群众困惑。即使胡继晔教授本人,也冤枉地表示,对相关文章中提到的“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的做法,自己也是坚决反对的。再加上各路媒体、自媒体的渲染之后,一个原本研讨式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对丁克征税的真新闻,不得不引人思考。

为什么专家提出的“对丁克征税”不合时宜?

有时候也挺为专家学者叫屈的。他们搞研究能力强,也真心地为国操劳,为民请命。但有时候在象牙塔里待久了,难免和社会有些脱节,和新媒体时代有些脱节。这才导致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变味成了人见人骂的“砖家言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