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六枝特區近年來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選準產業,以種養殖相結合、長短效相互補的高效產業為主,現全區18個鄉鎮、社區實現了產業全覆蓋,基本實現一村一產業,為群眾提供更的就業和增收渠道。

全文共計1032字,閱讀約需7分鐘。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畫廊六枝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這幾天,在特區牛場鄉黔中村,近千畝銀杏長勢良好,且已達到藥用價值,即將進入採收期。近期以來,由於雨水充沛雜草瘋長,基地裡每天都有上百人在除雜草。

據瞭解,今年初,黔中村以退玉米調結構為抓手,大力實施近千畝的銀杏種植。目前,累計用工人次上千人次,實現戶均增收2100元,年均收入上萬元。

黔中村村民張達蘭說:“像我家,以前種包穀,一年下來也就收入一萬來塊錢,除去肥料、種子、打藥、勞力後,基本上就沒剩什麼了。”

據瞭解,黔中村種植一畝銀杏產生純利潤大約在1000到1300元,三年後,公司將土地歸還老百姓自行管護種植,公司出技術指導,到了銀杏採收時,公司將按照1比2的方式進行分成。

貴子欣匯康中藥發展有限公司總基地負責人王勇說:“三年以後,如果有1500塊錢的純利潤,老百姓就可以得到1000元,公司只有500元,公司進來的目的就是要讓利於老百姓。”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产业扶贫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巖腳鎮金星村距鎮中心較為偏遠,在沒有產業的支撐下,經濟很難發展,2015年,金星村按照產業佈局、產業規劃加上優越的地理環境,積極引進獼猴桃506畝。產業覆蓋全村712戶3062人,其中貧困戶98戶。

金星村獼猴桃種植基地技術總監任代偉說:“我們這個基地用工量一天就是30人左右,一年的費用有200多萬元。”

金星村支書張忠發說:“我們金星村不僅有獼猴桃,還有軟籽石榴、日本甜柿、蜂糖李,所以我們的產業基本上是全覆蓋了,在2018年脫貧不成問題。”

月亮河鄉六堡村四面環山,水資源豐富,以往主要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由於傳統種植經濟效益低,許多貧瘠的田地就慢慢的被丟荒。去年以來,華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上了這片在農戶眼中一文不值的荒田,養起了小龍蝦,產出的小龍蝦個大肉多,倍受消費者喜愛。

據瞭解,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農業產業園,以現有資源積極引入公司、合作社,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和參與基地務工的形式增加收入。

六堡村村民肖維猛說:“我在裡面的工作就是管理,管理工人、記工、給小龍蝦灑點飼料,收入還是可以的。”

據悉,目前小龍蝦基地已覆蓋中寨、木伐田、六堡三個村,建設基地500畝左右,預計年利潤可達800-900萬元左右,覆蓋農戶400餘戶,1600多人,貧困戶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