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謎稿|《潮安文藝》(2017年第2期)

《潮安文藝》2017年第2期 (總第42期)

——小說 | 散文 | 詩歌 | 潮安吟壇 | 戲曲|燈謎——

——《潮安文藝》是由潮安文聯主辦的半年刊文學刊物,重點關注潮安本土作家作品,同時面向全國徵稿。本文為作品選登。——

詩歌、謎稿|《潮安文藝》(2017年第2期)

詩歌、謎稿|《潮安文藝》(2017年第2期)

■ 詩歌

春日,撞見世外桃源——陳澤楷

世間究竟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

沒有戰亂,沒有饑荒

有的只是淳樸和芬芳

閒時可瞧見南山

孩提時,爺爺告訴我

那裡便是世外桃源

多年前,爺爺離開了我

他一定是去了他惦念的遠方

從此我也惦記著桃源

惦記著爺爺說過的地方

春日裡

帶著思念出發

上山尋找爺爺所說的仙源

山前邂逅武陵行客

相約一同把桃源尋找

曲曲折折的山路環繞著青山

踩著雲霞攀上山巒

一座石寨矗立在山坳

涓涓的澗水,習習的山風

炊煙裊裊,人俗淳淳

沒有戰亂,沒有饑荒

平整的土地氤氳著馨香

這裡定是爺爺心中的桃源

我把思念告訴大山

靜穆的大山指著前方

青青的石板通向雲端

沿著它定能將爺爺找到

===========

門前的小橋——邵俊炎

踏著鋪滿

木棉花殷紅的小路

踟躕在舊屋門口

尋找小橋兩側

那低矮的窩棚

水浮蓮

還有那讓人窒息的

粉塵

哎、別費心了、都不見了

我聽到了小橋的嘆息

無奈、失望

興奮、讚歎

寫滿在橋下的倒影

記住曾經隔絕的

片片的石棉瓦

煽動與朝霞的呢喃

離間與夕陽的耳鬢廝磨

纏綿你的

汙濁的魑魅魍魎

消失了的橋的倒影

擁抱初升的

霞光

親吻將逝的夕陽

送別多少粗糙的

腳丫

所有童年的古老故事

都記載在橋的倒影

嗅著泥土的馨香

端詳著老屋斑駁的瓦片

小橋、直溪水、九十九個門

沒有遺失的綽約風姿

===========

現代詩歌五首——林立升

大門關著,你步上階梯

近門後又步下

還沒步完階梯,轉視

門還關著,你停坐階梯上

一陣風吹過,地面有摩擦聲

你上前一看,決定按門鈴,決定叩門

可又停下,你聞到芬芳

忍不住輕推大門,透過門縫

一地紫紅暗紅的玫瑰花瓣,無人打理

你匆匆走下階梯,不再回望

預想

三十年後

我躺在床上

聽著雨,熟悉的聲音

在我生命中響了六十多年

我伸出手,是什麼從指縫漏下

快速而單調

老伴在鏡前用脂粉填平臉上

乾燥的溪坑

我不記得年齡了,也懶得算

躺著,時間從床前走開

帶著我的善惡去告訴認識我的人

我還能幹什麼,除了抓緊寫

為了黑淵前那不甘消蝕的碑文

黑夜白天

茶失眠了

我喝醉了

倒在興奮的黑夜

黑夜拉得越來越緊

越來越長,差點觸到太陽

太陽從黑洞蠶食出白天,啃速不變

不停歇,不疲倦

吃掉的生命,數也數不完

它長久地、單調地鐘擺

清明掃墓

我們乘舟而行,山青水綠

我們在山邊水旁踩出沙路

“清”字墓碑斜插沙土

弧度暗示墓身

“清”字墓冢中,“祖”字墳墓擠佔

死亡擁擠,卻依舊泥土

我們在墓群裡憶往事論年齡

終於是風水寶地

他們把山下的墳墓稱作

他們父親的風水

墳前有一池水

是他們叫人挖的,

墳墓的位置是他們叫風水先生找的

二十幾年過去了,他們父親的墳一直在等

女兒們或外孫們出現

每年一次他們兄弟都有人去那掃墓

也幾乎每年那風水都有修整

共計有五年兄弟幾人剛好全部到場

有人缺場原因如下:

老大一直窮到五年前才突然成為富豪

老二在五年前才生了兒子

老三身體斷續不好

村裡有人說,老四老實,每年都到

如今他們子孫昌盛

都大讚這風水修得好

他們的孩子們研究著這風水

原來死亡還有使用價值

===========

春上枝頭(外三首)——陳維華

冬在冰冷的肋骨

早已根植了桃枝

雪花收攏了翅膀

捂暖心窗的冰凌

不肯透露心思的風

開始了絮語的低吟

萌動的綠意

縮短翹首的目光

冬眠的我

驚喜在心跳中醒來

思念

連接你的那條河流

昨晚 汛期暴漲

你送的那枚水月

被魚啃得精光

我在黑暗中打開眼睛

傾聽屋簷雨滴的聲音

冬月

走過春夏秋

一顆素心

打坐冬裡 清冷

不帶一朵雪花

星星閃躲 周邊灰黑

你躺進我的眼中

無聲的訴說

狂奔的思念

我輕輕叫著你的名字

午後

找不到村口的風

在彎曲的山道迷失

後面跟著一隻流浪的狗

牽牛花鑽出籬笆

瞧見一朵飄來的雲

撞在山坡上

漂浮河面的光暈

水藍得沒有意思

小舟獨聽擱淺的憂傷

打坐的榕樹

任陽光圍觀

鳥兒的呼吸清越又柔和

===========

擺渡(外一首)——孫 勇

一根竹竿

一艘小船

在水面來回穿梭

將生活織成一張大網

如鐘擺般

從此岸到彼岸

循環往復

無休無止

渡人

渡物

渡生活

擺渡人把自己站成了一道風景

只是有時候

他會想起何時要渡他自己

或者

有誰會來渡他

流年似水

譁,譁,譁

總有流水聲在不經意間響起

似小溪歡快地跳躍

開出玉花朵朵

嘩啦,嘩啦,嘩啦

聲音越來越大

如溪水匯入小河

漸漸豐滿

澎湃著青春的浪花

嘩啦啦,嘩啦啦,嘩啦啦

聲音越來越高亢

像江河奔騰

勢不可擋

張揚著熾熱的生涯

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流浪

車馬的喧囂習以為常

奇怪

流水聲一直在響

附近明明沒有溪流啊

可是它從遠到近

又從早響到晚

終於

有一天我明白了

那是時光流逝的聲響

===========

■ 謎稿

“泰山之溜穿石”(交通新詞)——滴滴打的

“絕豔牽心幾十秋”(外交用語)——中美日關係

“懊惱浮生頭白早”(俗語)——老大不樂意

則天黃袍賴天命(保安公司業務)——武裝押運

秋花落後圃中空(字一)——菌

庭前雙燕銜泥來(字一)——座

“山路十八彎”(詞牌名)——阿那曲

“初日芙蓉,非人力所能為”(古女名)——謝自然

“此情須問天”(成語)——硬語盤空

“旦逐劉伶去,朝隨畢卓旋”(央視欄目)——天天飲食

——以上鄭百川作

===========

化鯤鵬早上雲端(足球隊名)——魯能

寶釧平貴見皇上(字一)——碧

錯猜謎語引批評(臺海新聞)——誤射導彈

村樹路邊初長成(中國奧將)——林躍

桂殿凌霄不一般(航天詞)——天宮二號

大家都稱讚(彩票名詞)——一等獎

不負初心向前進(字一)——員

花樹滿頭人少到(調味品)——沙茶

“釋子身心無垢紛”(聊目)——長清僧

“心如木石意如呆”(潮樂名詞)——二板

——以上吳楚鴻作

===========

“兩岸猿聲啼不住” (福彩詞)——連續號

“莫教枝上啼”(福彩詞)——怪號

所畫臉譜無差異(稅務詞)——書面合同

眾人皆醉我獨醒(稅務詞)——清單

行年不順花錢多(稅務詞)——運輸費用

初改戲路便成名(花名一)——一串紅

先侍聖上居中歇(字一)——伎

全是笨蛋(科技詞)——無人機

“富足曰殷實”(5字潮俗語)——有錢呾有話

要想身材好,管住你的嘴(展會名詞)——美食節

——以上卓訓輝作

===========

楊修深諳雞肋意(象棋局名)——識將還軍

沒能耐者偏嘴多(叱字)——會無人云

制先立法已太遲(叱字)——章無早立

雅詩掛麵顯隨意(成語)——好風相從

子美一人作春遊(粵地名)——大埔

即將迎娶悅容顏(市招,雙鉤) ——快相立取

宣講廉政溯源頭(《人民的名義》人物)——陳清泉

——以上林慶發作

===========

達康書記別低頭(唐代人名)——李昂

處處倡廉明(《人民的名義》人物)——周正

到了南海作筆錄(《人民的名義》人物連稱謂)——達康書記

害怕踏進拾翠洲《弔古戰場文》一句·蕉心——驚沙入面

萬里奔走(旅遊詞)——行程

一直重嘆別(弦詩名)——雙串

存我河東君 (《弔古戰場文》一句)——有如是耶

“打起黃鶯兒” (奶製品品牌)——莫斯利安

“月亮走,我也走”( 航天詞 )——天地同步

後空翻一週,勝了 (交通用語)——HOV

——以上吳錦林作

===========

常年走江湖(形近字)——永近水

漂泊度生心難安(潮劇中人)——渡伯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鼻鼾”(鄭秀文歌曲,掉首格)——愛上一個人

西江漂流春山近(福彩名詞)——票根

長得豹眼獅鼻虎背熊腰(潮劇中人,土音格)——王紹秀(形肖獸)

小人作亂終失勢(網絡小說)——執令

韓嵩複視之(成語)——德高望重

“雨腳如麻未斷絕”(文化遺產熱詞)——海絲

中宵塞北冷先起(節氣)——小寒

鼓樂聲聲震雲天(家電冠品牌)——LG音響

——以上黃卓珊作

===========

先生剛出連雲港(字一)——崗

水滸傳中一亮點(字一)——討

3一代不如一代(電視劇)——好先生

寶寶哭聲母理會(電子產品品牌)——BBK

夢得當記者(2017春晚節目)——不忘初心

注:宋代詩人馮夢得字初心

天花亂墜(民俗名詞) ——上頭落香

所有貧困戶名單(中醫術語)——表裡俱寒

願為丁克一族(四字商業用語)——沒有生意

回頭一看是柳永(外影目簡稱)——變三

徽欽二帝皆被囚(臺灣電影)——父子關係

——以上林卓鵬作

===========

百姓門庭沐清風(廉潔自律詞)——廉潔齊家

“堅持克已奉公”(列人一)——向為人

衝出後一一靠攏(軍事名詞)——擊中

象啟功?字斷又無力(舊軍職)——百戶

糧食不浪費,老鼠自減少(科普名詞)——節能降耗

四知堂前讚歎多(防災減災術語)——有感地震

人離房間燈要熄(詞彙二)——出門、關照

尋機會給他送秋波(電力法詞)——計劃用電

以棋為生(慈孝文化詞)——其下能養

萬事儉為首(學校用語)——第一節

——以上林炳森作

===========

2017年第二期(總第42期)

顧 問:潘金標

主 編:蔡少文

副 主 編:陳瑜瑜

校 對:沈重

刊命題字: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 林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