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隱身技術是如何爲美國飛機所使用的?

夏傑


眾所周知,美國的F-117戰鬥機開創了隱身飛機時代,這種飛機從誕生到退役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眾所不知的是F-117引以為傲的隱身技術並非美國原創…



實際上,早在1974年,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就邀請美國五大軍用飛機承包商諾斯羅普、麥道、通用動、菲爾柴爾德、格魯曼對戰鬥機的低可探測技術進行預先研究。此時,代表當時戰術飛機最高水平的F-14和F-15剛剛退役,五大公司或沉浸於對三代機的痴狂中,或忙於在其他方向的探索。只有麥道和諾斯羅普決定試一試,而以設計U-2、SR-71等"怪飛機"著稱的洛克希德公司並不在邀請名單裡,只是後來才被選入。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不請自來的傢伙改變了歷史,就在大家踟躕之際,洛克希德的工程師丹尼斯.奧瓦霍塞發現一本叫《物理繞射理論的邊界波方法》的譯著,這本書的原作者是大洋彼岸的蘇聯科學家烏費姆謝夫。蘇聯向來對這些高技術審查很嚴格,但是有關審查機構認為物理繞射理論真的很饒舌,就是個理論學界評職稱的玩意兒,果斷放行!允許烏費姆謝夫公開發表這個理論,得益於蘇聯專家的理論"絕望鑽石"方案才順利誕生,最終成就了一代神機。
當今的航空技術,隱身一定是最熱門最科幻的技術。現在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款隱身飛機是從美國著名的51區飛出來的F117“夜鷹”,該機出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該機的誕生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作戰模式,帶領全球空軍進入隱身時代。但是,大家知道嗎?隱身技術的發源地並不是美國,而是前蘇聯。就連F117戰機的設計靈感都來源蘇聯科學家的一篇論文。

1964年,蘇聯莫斯科無線電工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行為》。該論文的發表使得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成為世界公認的隱身技術之父。


在該論文中,彼得·烏菲莫切夫指出,物體在雷達屏幕上顯示的大小,並不是由物體本身的大小所決定的 ,而是由物體表面反射雷達波的多少決定的。該結論說明了通過適當的外形設計可以做到儘可能的減少飛行器的雷達反射面積,進而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概率。並且,烏菲莫切夫還創造性的設計了一種計算物體雷達截面積的方法。

但是,這篇論文在蘇聯內部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快就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論文資料之中。好大喜功的蘇聯,很快把精力集中到更加科幻的等離子隱身技術方面。不過,彼得·烏菲莫切夫的這篇論文卻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關注,並開始了工程設計驗證。

20世紀70年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著名的臭鼬工廠開始了應用多平面拼接的方式製作低雷達反射率的戰機,並被命名為“擁藍計劃”。可以說該項目的投入和保密程度是美國“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之後最嚴格的。1977年,臭鼬工廠推出兩架原型機,這兩家原型機的外形已經十分接近後來服役的F117戰機了唯一的不同之處是該原型機的垂尾安裝角度是朝內的,而且體積要小。



直到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的打響,外界對這款戰機一無所知。但是,正是這第一次亮相,一舉震驚了世人。從此,隱身時代開始了!

和美國不同的是,走上等離子隱身之路的蘇聯和現代的俄羅斯,一直沒得取得突破,對於隱身技術的理解也是懵懵懂懂。現在俄羅斯最先進的五代機T50最受人詬病的就是隱身性能,甚至被外界成為“拍扁的蘇27”。的確,T50的隱身性能確實不敢恭維,不知道發明隱身技術的俄羅斯現在是什麼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