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鐵2號線18座主題車站19件藝術作品亮相

轉自:東亞經濟新聞 作者: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趙宇

在長春,地鐵不僅僅是給城市帶來快捷便利的交通環境。一座座極具藝術般的車站也成為了長春市的地下藝術空間。地鐵1號線在公共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以“長春記憶”為主題,形成了對長春城市發展歷程的回溯。地鐵2號線則以“時代脈動”為主題,著重表現對長春城市發展願景的展望。

近日,隨著長春地鐵2號線的施工接近尾聲,各車站的主題藝術作品也逐一亮相。記者瞭解到長春地鐵2號線一期共19座站點,途經多個不同的城市功能區,結合各個城區的特色,除長春西站外,其餘18座設置了19件公共藝術作品,讓乘客在乘坐地鐵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別樣的藝術品。

西湖站: 砥礪前行

以盾構機為元素,間接地勾勒出史詩性的地鐵建設場面。西湖站作為長春地鐵二號線的始發站,採用盾構機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機械感的造型語言,充滿視覺張力的體量,材料質樸粗獷的質感,與裝配站整體的工業風相得益彰。

雙豐站:

五穀豐登

以“穀物豐收”為靈感來源,地鋪中心篆刻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以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方式,表達了對國民生產持續繁榮的祈盼,也寓意長春的城市發展不斷迎來美好收穫。

興隆堡站:

摩登時代

充分運用裝配站特有的空間結構和色彩基調,將整個站廳層做成一個女士提包的內部。頂部的混凝土預製結構設計成拉鍊造型,貫穿整個站廳層空間,利用橫縱的線條增強空間的縱深感。

西環城路站:

太空之旅

計以空間一體化的處理手法,凸顯金屬感、科技感和未來感,呈現出不斷前行的中國航天飛船的內部結構,乘客在通過其中時,會感覺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體現出長春作為“中國宇航員的搖籃”,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建設重點的當代城市魅力和遠景空間的發展設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腳下

以有軌電車路面、自行車道、人行道、盲道、鐵軌等不同功能的道路為主體,穿插著不同的軌道交通指示標識,通過空間層次的相互疊壓和錯置,形成豐富的材料質感,增強了作品的視覺張力。

萬福街站:

金色回憶

採用開放式構圖,配合地鋪裝飾,用拼貼手法表現了在富有懷舊氣息的金秋時節,電車在落葉中徐徐駛來的場景,打造出身臨其境的全景式視覺體驗。“有軌電車”也呼應了“地鐵”場景。

景陽廣場站: 追夢

選取解放卡車的經典形象,將其關鍵部件進行藝術化的重構演繹,在深厚歷史底蘊的基礎上,打造出兼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視覺效果。展現了長春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驕傲、回溯了長春汽車工業的光輝歷程。

解放橋站:

地鐵印象

採集許多在長春地鐵空間中瞬間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場景,借用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過車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藝術效果,將這些影像以拼貼重組的方式,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和色彩張力構成一個動感十足、充滿生活氣息的長春地鐵空間。

建設廣場站:

時代樂章

結合站廳層空間裝飾偏西式的古典風格,以西洋樂器的造型凝練出具有音樂性的視覺符號,將樂器零件加以組合,體現了作品的結構美,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呼應著建設廣場周邊戲曲、藝術院校眾多的區域特色,奏響了長春繼往開來的時代交響曲。

文化廣場站:

水墨春城

用中國畫寫意的藝術語言,將長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築鋪陳在觀者面前……氤氳的水墨,喚起長春人的時代記憶,呈現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麗長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夢想、構築童年

該站設置兩件藝術作品,其中站廳層作品以浪漫的藝術手法,展現了長春孩子們多姿多彩的童年夢想。站臺層作品以積木為主要元素,將孩童的玩具賦予符號化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夢想和無邪世界。與站廳層的作品主題相呼應。

平陽街站:

美的維度

該站的公共藝術作品運用了波普藝術的語言,以飽和跳躍的色彩和空間的誇張透視與重組,通過由二維空間到多維空間的轉換,構成了一個“地鐵中的美術館”,是對附近老城區地上空間的激活和藝術品質的提升,為觀者帶來遐想空間和美的享受。

南關站: 繁榮市井

生動地描繪了老長春經濟發展、市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販,商鋪高高飄揚的旗幟,粼粼而來的車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與穿插在畫面中的南大門、南大橋、關帝廟等等代表性的建築一道,體現了集市廟會熱鬧的場景,是老長春商業文化發達的一個縮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過表現魚兒在水中暢遊的畫面,體現了親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題。玻璃燒製的透明材質,起伏的機理質感,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色彩效果,為往來的行人帶來一抹清新自然的綠意和美的視覺享受。

東盛大街站:

二道回憶

選取了站點周邊曾經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機廠、自行車廠和東盛電影院為基本元素,復原了一幅當年的生活圖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實的生產工作,人們歡快地走出工廠,享受簡單而愜意的休閒**。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純樸美好的氛圍,令觀眾在觸發共同記憶的同時,不禁會心一笑。

東環城路站:

快樂共生

該站藝術作品採用誇張的表現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張力的表現形式,用東北的黑熊、玉米、野豬和集裝箱等構成了一個輕鬆詼諧的場景,體現了自然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主題。

長青站:

世紀之光

該站藝術作品以放射性的構圖、豐富的空間層次和絢爛美妙的色彩,對時空進行了抽象化的處理,預示著美麗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飛速發展,不斷創造奇蹟的燦爛明天。

東方廣場站:

向陽花開

採用馬賽克拼貼的形式,用飽滿、明亮的色彩,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構圖,展現出充滿朝氣的向陽花在東北黑土地上茁壯成長的景象,也寓意著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長春人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陽光天性。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趙宇

在長春,地鐵不僅僅是給城市帶來快捷便利的交通環境。一座座極具藝術般的車站也成為了長春市的地下藝術空間。地鐵1號線在公共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以“長春記憶”為主題,形成了對長春城市發展歷程的回溯。地鐵2號線則以“時代脈動”為主題,著重表現對長春城市發展願景的展望。

近日,隨著長春地鐵2號線的施工接近尾聲,各車站的主題藝術作品也逐一亮相。記者瞭解到長春地鐵2號線一期共19座站點,途經多個不同的城市功能區,結合各個城區的特色,除長春西站外,其餘18座設置了19件公共藝術作品,讓乘客在乘坐地鐵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別樣的藝術品。

西湖站: 砥礪前行

以盾構機為元素,間接地勾勒出史詩性的地鐵建設場面。西湖站作為長春地鐵二號線的始發站,採用盾構機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機械感的造型語言,充滿視覺張力的體量,材料質樸粗獷的質感,與裝配站整體的工業風相得益彰。

雙豐站:

五穀豐登

以“穀物豐收”為靈感來源,地鋪中心篆刻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以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方式,表達了對國民生產持續繁榮的祈盼,也寓意長春的城市發展不斷迎來美好收穫。

興隆堡站:

摩登時代

充分運用裝配站特有的空間結構和色彩基調,將整個站廳層做成一個女士提包的內部。頂部的混凝土預製結構設計成拉鍊造型,貫穿整個站廳層空間,利用橫縱的線條增強空間的縱深感。

西環城路站:

太空之旅

計以空間一體化的處理手法,凸顯金屬感、科技感和未來感,呈現出不斷前行的中國航天飛船的內部結構,乘客在通過其中時,會感覺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體現出長春作為“中國宇航員的搖籃”,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建設重點的當代城市魅力和遠景空間的發展設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腳下

以有軌電車路面、自行車道、人行道、盲道、鐵軌等不同功能的道路為主體,穿插著不同的軌道交通指示標識,通過空間層次的相互疊壓和錯置,形成豐富的材料質感,增強了作品的視覺張力。

萬福街站:

金色回憶

採用開放式構圖,配合地鋪裝飾,用拼貼手法表現了在富有懷舊氣息的金秋時節,電車在落葉中徐徐駛來的場景,打造出身臨其境的全景式視覺體驗。“有軌電車”也呼應了“地鐵”場景。

景陽廣場站: 追夢

選取解放卡車的經典形象,將其關鍵部件進行藝術化的重構演繹,在深厚歷史底蘊的基礎上,打造出兼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視覺效果。展現了長春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驕傲、回溯了長春汽車工業的光輝歷程。

解放橋站:

地鐵印象

採集許多在長春地鐵空間中瞬間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場景,借用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過車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藝術效果,將這些影像以拼貼重組的方式,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和色彩張力構成一個動感十足、充滿生活氣息的長春地鐵空間。

建設廣場站:

時代樂章

結合站廳層空間裝飾偏西式的古典風格,以西洋樂器的造型凝練出具有音樂性的視覺符號,將樂器零件加以組合,體現了作品的結構美,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呼應著建設廣場周邊戲曲、藝術院校眾多的區域特色,奏響了長春繼往開來的時代交響曲。

文化廣場站:

水墨春城

用中國畫寫意的藝術語言,將長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築鋪陳在觀者面前……氤氳的水墨,喚起長春人的時代記憶,呈現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麗長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夢想、構築童年

該站設置兩件藝術作品,其中站廳層作品以浪漫的藝術手法,展現了長春孩子們多姿多彩的童年夢想。站臺層作品以積木為主要元素,將孩童的玩具賦予符號化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夢想和無邪世界。與站廳層的作品主題相呼應。

平陽街站:

美的維度

該站的公共藝術作品運用了波普藝術的語言,以飽和跳躍的色彩和空間的誇張透視與重組,通過由二維空間到多維空間的轉換,構成了一個“地鐵中的美術館”,是對附近老城區地上空間的激活和藝術品質的提升,為觀者帶來遐想空間和美的享受。

南關站: 繁榮市井

生動地描繪了老長春經濟發展、市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販,商鋪高高飄揚的旗幟,粼粼而來的車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與穿插在畫面中的南大門、南大橋、關帝廟等等代表性的建築一道,體現了集市廟會熱鬧的場景,是老長春商業文化發達的一個縮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過表現魚兒在水中暢遊的畫面,體現了親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題。玻璃燒製的透明材質,起伏的機理質感,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色彩效果,為往來的行人帶來一抹清新自然的綠意和美的視覺享受。

東盛大街站:

二道回憶

選取了站點周邊曾經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機廠、自行車廠和東盛電影院為基本元素,復原了一幅當年的生活圖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實的生產工作,人們歡快地走出工廠,享受簡單而愜意的休閒**。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純樸美好的氛圍,令觀眾在觸發共同記憶的同時,不禁會心一笑。

東環城路站:

快樂共生

該站藝術作品採用誇張的表現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張力的表現形式,用東北的黑熊、玉米、野豬和集裝箱等構成了一個輕鬆詼諧的場景,體現了自然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主題。

長青站:

世紀之光

該站藝術作品以放射性的構圖、豐富的空間層次和絢爛美妙的色彩,對時空進行了抽象化的處理,預示著美麗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飛速發展,不斷創造奇蹟的燦爛明天。

東方廣場站:

向陽花開

採用馬賽克拼貼的形式,用飽滿、明亮的色彩,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構圖,展現出充滿朝氣的向陽花在東北黑土地上茁壯成長的景象,也寓意著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長春人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陽光天性。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趙宇在長春,地鐵不僅僅是給城市帶來快捷便利的交通環境。一座座極具藝術般的車站也成為了長春市的地下藝術空間。地鐵1號線在公共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以“長春記憶”為主題,形成了對長春城市發展歷程的回溯。地鐵2號線則以“時代脈動”為主題,著重表現對長春城市發展願景的展望。

近日,隨著長春地鐵2號線的施工接近尾聲,各車站的主題藝術作品也逐一亮相。記者瞭解到長春地鐵2號線一期共19座站點,途經多個不同的城市功能區,結合各個城區的特色,除長春西站外,其餘18座設置了19件公共藝術作品,讓乘客在乘坐地鐵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別樣的藝術品。

西湖站: 砥礪前行

以盾構機為元素,間接地勾勒出史詩性的地鐵建設場面。西湖站作為長春地鐵二號線的始發站,採用盾構機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機械感的造型語言,充滿視覺張力的體量,材料質樸粗獷的質感,與裝配站整體的工業風相得益彰。

雙豐站:

五穀豐登

以“穀物豐收”為靈感來源,地鋪中心篆刻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以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方式,表達了對國民生產持續繁榮的祈盼,也寓意長春的城市發展不斷迎來美好收穫。

興隆堡站:

摩登時代

充分運用裝配站特有的空間結構和色彩基調,將整個站廳層做成一個女士提包的內部。頂部的混凝土預製結構設計成拉鍊造型,貫穿整個站廳層空間,利用橫縱的線條增強空間的縱深感。

西環城路站:

太空之旅

計以空間一體化的處理手法,凸顯金屬感、科技感和未來感,呈現出不斷前行的中國航天飛船的內部結構,乘客在通過其中時,會感覺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體現出長春作為“中國宇航員的搖籃”,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建設重點的當代城市魅力和遠景空間的發展設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腳下

以有軌電車路面、自行車道、人行道、盲道、鐵軌等不同功能的道路為主體,穿插著不同的軌道交通指示標識,通過空間層次的相互疊壓和錯置,形成豐富的材料質感,增強了作品的視覺張力。

萬福街站:

金色回憶

採用開放式構圖,配合地鋪裝飾,用拼貼手法表現了在富有懷舊氣息的金秋時節,電車在落葉中徐徐駛來的場景,打造出身臨其境的全景式視覺體驗。“有軌電車”也呼應了“地鐵”場景。

景陽廣場站: 追夢

選取解放卡車的經典形象,將其關鍵部件進行藝術化的重構演繹,在深厚歷史底蘊的基礎上,打造出兼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視覺效果。展現了長春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驕傲、回溯了長春汽車工業的光輝歷程。

解放橋站:

地鐵印象

採集許多在長春地鐵空間中瞬間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場景,借用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過車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藝術效果,將這些影像以拼貼重組的方式,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和色彩張力構成一個動感十足、充滿生活氣息的長春地鐵空間。

建設廣場站:

時代樂章

結合站廳層空間裝飾偏西式的古典風格,以西洋樂器的造型凝練出具有音樂性的視覺符號,將樂器零件加以組合,體現了作品的結構美,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呼應著建設廣場周邊戲曲、藝術院校眾多的區域特色,奏響了長春繼往開來的時代交響曲。

文化廣場站:

水墨春城

用中國畫寫意的藝術語言,將長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築鋪陳在觀者面前……氤氳的水墨,喚起長春人的時代記憶,呈現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麗長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夢想、構築童年

該站設置兩件藝術作品,其中站廳層作品以浪漫的藝術手法,展現了長春孩子們多姿多彩的童年夢想。站臺層作品以積木為主要元素,將孩童的玩具賦予符號化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夢想和無邪世界。與站廳層的作品主題相呼應。

平陽街站:

美的維度

該站的公共藝術作品運用了波普藝術的語言,以飽和跳躍的色彩和空間的誇張透視與重組,通過由二維空間到多維空間的轉換,構成了一個“地鐵中的美術館”,是對附近老城區地上空間的激活和藝術品質的提升,為觀者帶來遐想空間和美的享受。

南關站: 繁榮市井

生動地描繪了老長春經濟發展、市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販,商鋪高高飄揚的旗幟,粼粼而來的車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與穿插在畫面中的南大門、南大橋、關帝廟等等代表性的建築一道,體現了集市廟會熱鬧的場景,是老長春商業文化發達的一個縮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過表現魚兒在水中暢遊的畫面,體現了親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題。玻璃燒製的透明材質,起伏的機理質感,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色彩效果,為往來的行人帶來一抹清新自然的綠意和美的視覺享受。

東盛大街站:

二道回憶

選取了站點周邊曾經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機廠、自行車廠和東盛電影院為基本元素,復原了一幅當年的生活圖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實的生產工作,人們歡快地走出工廠,享受簡單而愜意的休閒**。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純樸美好的氛圍,令觀眾在觸發共同記憶的同時,不禁會心一笑。

東環城路站:

快樂共生

該站藝術作品採用誇張的表現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張力的表現形式,用東北的黑熊、玉米、野豬和集裝箱等構成了一個輕鬆詼諧的場景,體現了自然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主題。

長青站:

世紀之光

該站藝術作品以放射性的構圖、豐富的空間層次和絢爛美妙的色彩,對時空進行了抽象化的處理,預示著美麗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飛速發展,不斷創造奇蹟的燦爛明天。

東方廣場站:

向陽花開

採用馬賽克拼貼的形式,用飽滿、明亮的色彩,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構圖,展現出充滿朝氣的向陽花在東北黑土地上茁壯成長的景象,也寓意著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長春人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陽光天性。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趙宇

在長春,地鐵不僅僅是給城市帶來快捷便利的交通環境。一座座極具藝術般的車站也成為了長春市的地下藝術空間。地鐵1號線在公共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以“長春記憶”為主題,形成了對長春城市發展歷程的回溯。地鐵2號線則以“時代脈動”為主題,著重表現對長春城市發展願景的展望。

近日,隨著長春地鐵2號線的施工接近尾聲,各車站的主題藝術作品也逐一亮相。記者瞭解到長春地鐵2號線一期共19座站點,途經多個不同的城市功能區,結合各個城區的特色,除長春西站外,其餘18座設置了19件公共藝術作品,讓乘客在乘坐地鐵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別樣的藝術品。

西湖站: 砥礪前行

以盾構機為元素,間接地勾勒出史詩性的地鐵建設場面。西湖站作為長春地鐵二號線的始發站,採用盾構機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機械感的造型語言,充滿視覺張力的體量,材料質樸粗獷的質感,與裝配站整體的工業風相得益彰。

雙豐站:

五穀豐登

以“穀物豐收”為靈感來源,地鋪中心篆刻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以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方式,表達了對國民生產持續繁榮的祈盼,也寓意長春的城市發展不斷迎來美好收穫。

興隆堡站:

摩登時代

充分運用裝配站特有的空間結構和色彩基調,將整個站廳層做成一個女士提包的內部。頂部的混凝土預製結構設計成拉鍊造型,貫穿整個站廳層空間,利用橫縱的線條增強空間的縱深感。

西環城路站:

太空之旅

計以空間一體化的處理手法,凸顯金屬感、科技感和未來感,呈現出不斷前行的中國航天飛船的內部結構,乘客在通過其中時,會感覺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體現出長春作為“中國宇航員的搖籃”,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建設重點的當代城市魅力和遠景空間的發展設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腳下

以有軌電車路面、自行車道、人行道、盲道、鐵軌等不同功能的道路為主體,穿插著不同的軌道交通指示標識,通過空間層次的相互疊壓和錯置,形成豐富的材料質感,增強了作品的視覺張力。

萬福街站:

金色回憶

採用開放式構圖,配合地鋪裝飾,用拼貼手法表現了在富有懷舊氣息的金秋時節,電車在落葉中徐徐駛來的場景,打造出身臨其境的全景式視覺體驗。“有軌電車”也呼應了“地鐵”場景。

景陽廣場站: 追夢

選取解放卡車的經典形象,將其關鍵部件進行藝術化的重構演繹,在深厚歷史底蘊的基礎上,打造出兼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視覺效果。展現了長春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驕傲、回溯了長春汽車工業的光輝歷程。

解放橋站:

地鐵印象

採集許多在長春地鐵空間中瞬間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場景,借用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過車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藝術效果,將這些影像以拼貼重組的方式,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和色彩張力構成一個動感十足、充滿生活氣息的長春地鐵空間。

建設廣場站:

時代樂章

結合站廳層空間裝飾偏西式的古典風格,以西洋樂器的造型凝練出具有音樂性的視覺符號,將樂器零件加以組合,體現了作品的結構美,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呼應著建設廣場周邊戲曲、藝術院校眾多的區域特色,奏響了長春繼往開來的時代交響曲。

文化廣場站:

水墨春城

用中國畫寫意的藝術語言,將長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築鋪陳在觀者面前……氤氳的水墨,喚起長春人的時代記憶,呈現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麗長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夢想、構築童年

該站設置兩件藝術作品,其中站廳層作品以浪漫的藝術手法,展現了長春孩子們多姿多彩的童年夢想。站臺層作品以積木為主要元素,將孩童的玩具賦予符號化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夢想和無邪世界。與站廳層的作品主題相呼應。

平陽街站:

美的維度

該站的公共藝術作品運用了波普藝術的語言,以飽和跳躍的色彩和空間的誇張透視與重組,通過由二維空間到多維空間的轉換,構成了一個“地鐵中的美術館”,是對附近老城區地上空間的激活和藝術品質的提升,為觀者帶來遐想空間和美的享受。

南關站: 繁榮市井

生動地描繪了老長春經濟發展、市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販,商鋪高高飄揚的旗幟,粼粼而來的車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與穿插在畫面中的南大門、南大橋、關帝廟等等代表性的建築一道,體現了集市廟會熱鬧的場景,是老長春商業文化發達的一個縮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過表現魚兒在水中暢遊的畫面,體現了親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題。玻璃燒製的透明材質,起伏的機理質感,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色彩效果,為往來的行人帶來一抹清新自然的綠意和美的視覺享受。

東盛大街站:

二道回憶

選取了站點周邊曾經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機廠、自行車廠和東盛電影院為基本元素,復原了一幅當年的生活圖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實的生產工作,人們歡快地走出工廠,享受簡單而愜意的休閒**。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純樸美好的氛圍,令觀眾在觸發共同記憶的同時,不禁會心一笑。

東環城路站:

快樂共生

該站藝術作品採用誇張的表現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張力的表現形式,用東北的黑熊、玉米、野豬和集裝箱等構成了一個輕鬆詼諧的場景,體現了自然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主題。

長青站:

世紀之光

該站藝術作品以放射性的構圖、豐富的空間層次和絢爛美妙的色彩,對時空進行了抽象化的處理,預示著美麗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飛速發展,不斷創造奇蹟的燦爛明天。

東方廣場站:

向陽花開

採用馬賽克拼貼的形式,用飽滿、明亮的色彩,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構圖,展現出充滿朝氣的向陽花在東北黑土地上茁壯成長的景象,也寓意著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長春人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陽光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