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铁2号线18座主题车站19件艺术作品亮相

转自:东亚经济新闻 作者: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赵宇

在长春,地铁不仅仅是给城市带来快捷便利的交通环境。一座座极具艺术般的车站也成为了长春市的地下艺术空间。地铁1号线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以“长春记忆”为主题,形成了对长春城市发展历程的回溯。地铁2号线则以“时代脉动”为主题,着重表现对长春城市发展愿景的展望。

近日,随着长春地铁2号线的施工接近尾声,各车站的主题艺术作品也逐一亮相。记者了解到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共19座站点,途经多个不同的城市功能区,结合各个城区的特色,除长春西站外,其余18座设置了19件公共艺术作品,让乘客在乘坐地铁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品。

西湖站: 砥砺前行

以盾构机为元素,间接地勾勒出史诗性的地铁建设场面。西湖站作为长春地铁二号线的始发站,采用盾构机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机械感的造型语言,充满视觉张力的体量,材料质朴粗犷的质感,与装配站整体的工业风相得益彰。

双丰站:

五谷丰登

以“谷物丰收”为灵感来源,地铺中心篆刻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以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民生产持续繁荣的祈盼,也寓意长春的城市发展不断迎来美好收获。

兴隆堡站:

摩登时代

充分运用装配站特有的空间结构和色彩基调,将整个站厅层做成一个女士提包的内部。顶部的混凝土预制结构设计成拉链造型,贯穿整个站厅层空间,利用横纵的线条增强空间的纵深感。

西环城路站:

太空之旅

计以空间一体化的处理手法,凸显金属感、科技感和未来感,呈现出不断前行的中国航天飞船的内部结构,乘客在通过其中时,会感觉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体现出长春作为“中国宇航员的摇篮”,以科技创新产业为建设重点的当代城市魅力和远景空间的发展设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脚下

以有轨电车路面、自行车道、人行道、盲道、铁轨等不同功能的道路为主体,穿插着不同的轨道交通指示标识,通过空间层次的相互叠压和错置,形成丰富的材料质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万福街站:

金色回忆

采用开放式构图,配合地铺装饰,用拼贴手法表现了在富有怀旧气息的金秋时节,电车在落叶中徐徐驶来的场景,打造出身临其境的全景式视觉体验。“有轨电车”也呼应了“地铁”场景。

景阳广场站: 追梦

选取解放卡车的经典形象,将其关键部件进行艺术化的重构演绎,在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打造出兼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视觉效果。展现了长春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回溯了长春汽车工业的光辉历程。

解放桥站:

地铁印象

采集许多在长春地铁空间中瞬间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场景,借用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过车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艺术效果,将这些影像以拼贴重组的方式,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张力构成一个动感十足、充满生活气息的长春地铁空间。

建设广场站:

时代乐章

结合站厅层空间装饰偏西式的古典风格,以西洋乐器的造型凝练出具有音乐性的视觉符号,将乐器零件加以组合,体现了作品的结构美,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呼应着建设广场周边戏曲、艺术院校众多的区域特色,奏响了长春继往开来的时代交响曲。

文化广场站:

水墨春城

用中国画写意的艺术语言,将长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筑铺陈在观者面前……氤氲的水墨,唤起长春人的时代记忆,呈现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丽长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梦想、构筑童年

该站设置两件艺术作品,其中站厅层作品以浪漫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长春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梦想。站台层作品以积木为主要元素,将孩童的玩具赋予符号化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梦想和无邪世界。与站厅层的作品主题相呼应。

平阳街站:

美的维度

该站的公共艺术作品运用了波普艺术的语言,以饱和跳跃的色彩和空间的夸张透视与重组,通过由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转换,构成了一个“地铁中的美术馆”,是对附近老城区地上空间的激活和艺术品质的提升,为观者带来遐想空间和美的享受。

南关站: 繁荣市井

生动地描绘了老长春经济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贩,商铺高高飘扬的旗帜,粼粼而来的车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穿插在画面中的南大门、南大桥、关帝庙等等代表性的建筑一道,体现了集市庙会热闹的场景,是老长春商业文化发达的一个缩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过表现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画面,体现了亲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题。玻璃烧制的透明材质,起伏的机理质感,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色彩效果,为往来的行人带来一抹清新自然的绿意和美的视觉享受。

东盛大街站:

二道回忆

选取了站点周边曾经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和东盛电影院为基本元素,复原了一幅当年的生活图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实的生产工作,人们欢快地走出工厂,享受简单而惬意的休闲**。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纯朴美好的氛围,令观众在触发共同记忆的同时,不禁会心一笑。

东环城路站:

快乐共生

该站艺术作品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用东北的黑熊、玉米、野猪和集装箱等构成了一个轻松诙谐的场景,体现了自然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主题。

长青站:

世纪之光

该站艺术作品以放射性的构图、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绚烂美妙的色彩,对时空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预示着美丽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飞速发展,不断创造奇迹的灿烂明天。

东方广场站:

向阳花开

采用马赛克拼贴的形式,用饱满、明亮的色彩,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展现出充满朝气的向阳花在东北黑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景象,也寓意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长春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赵宇

在长春,地铁不仅仅是给城市带来快捷便利的交通环境。一座座极具艺术般的车站也成为了长春市的地下艺术空间。地铁1号线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以“长春记忆”为主题,形成了对长春城市发展历程的回溯。地铁2号线则以“时代脉动”为主题,着重表现对长春城市发展愿景的展望。

近日,随着长春地铁2号线的施工接近尾声,各车站的主题艺术作品也逐一亮相。记者了解到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共19座站点,途经多个不同的城市功能区,结合各个城区的特色,除长春西站外,其余18座设置了19件公共艺术作品,让乘客在乘坐地铁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品。

西湖站: 砥砺前行

以盾构机为元素,间接地勾勒出史诗性的地铁建设场面。西湖站作为长春地铁二号线的始发站,采用盾构机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机械感的造型语言,充满视觉张力的体量,材料质朴粗犷的质感,与装配站整体的工业风相得益彰。

双丰站:

五谷丰登

以“谷物丰收”为灵感来源,地铺中心篆刻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以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民生产持续繁荣的祈盼,也寓意长春的城市发展不断迎来美好收获。

兴隆堡站:

摩登时代

充分运用装配站特有的空间结构和色彩基调,将整个站厅层做成一个女士提包的内部。顶部的混凝土预制结构设计成拉链造型,贯穿整个站厅层空间,利用横纵的线条增强空间的纵深感。

西环城路站:

太空之旅

计以空间一体化的处理手法,凸显金属感、科技感和未来感,呈现出不断前行的中国航天飞船的内部结构,乘客在通过其中时,会感觉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体现出长春作为“中国宇航员的摇篮”,以科技创新产业为建设重点的当代城市魅力和远景空间的发展设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脚下

以有轨电车路面、自行车道、人行道、盲道、铁轨等不同功能的道路为主体,穿插着不同的轨道交通指示标识,通过空间层次的相互叠压和错置,形成丰富的材料质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万福街站:

金色回忆

采用开放式构图,配合地铺装饰,用拼贴手法表现了在富有怀旧气息的金秋时节,电车在落叶中徐徐驶来的场景,打造出身临其境的全景式视觉体验。“有轨电车”也呼应了“地铁”场景。

景阳广场站: 追梦

选取解放卡车的经典形象,将其关键部件进行艺术化的重构演绎,在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打造出兼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视觉效果。展现了长春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回溯了长春汽车工业的光辉历程。

解放桥站:

地铁印象

采集许多在长春地铁空间中瞬间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场景,借用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过车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艺术效果,将这些影像以拼贴重组的方式,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张力构成一个动感十足、充满生活气息的长春地铁空间。

建设广场站:

时代乐章

结合站厅层空间装饰偏西式的古典风格,以西洋乐器的造型凝练出具有音乐性的视觉符号,将乐器零件加以组合,体现了作品的结构美,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呼应着建设广场周边戏曲、艺术院校众多的区域特色,奏响了长春继往开来的时代交响曲。

文化广场站:

水墨春城

用中国画写意的艺术语言,将长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筑铺陈在观者面前……氤氲的水墨,唤起长春人的时代记忆,呈现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丽长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梦想、构筑童年

该站设置两件艺术作品,其中站厅层作品以浪漫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长春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梦想。站台层作品以积木为主要元素,将孩童的玩具赋予符号化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梦想和无邪世界。与站厅层的作品主题相呼应。

平阳街站:

美的维度

该站的公共艺术作品运用了波普艺术的语言,以饱和跳跃的色彩和空间的夸张透视与重组,通过由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转换,构成了一个“地铁中的美术馆”,是对附近老城区地上空间的激活和艺术品质的提升,为观者带来遐想空间和美的享受。

南关站: 繁荣市井

生动地描绘了老长春经济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贩,商铺高高飘扬的旗帜,粼粼而来的车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穿插在画面中的南大门、南大桥、关帝庙等等代表性的建筑一道,体现了集市庙会热闹的场景,是老长春商业文化发达的一个缩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过表现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画面,体现了亲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题。玻璃烧制的透明材质,起伏的机理质感,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色彩效果,为往来的行人带来一抹清新自然的绿意和美的视觉享受。

东盛大街站:

二道回忆

选取了站点周边曾经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和东盛电影院为基本元素,复原了一幅当年的生活图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实的生产工作,人们欢快地走出工厂,享受简单而惬意的休闲**。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纯朴美好的氛围,令观众在触发共同记忆的同时,不禁会心一笑。

东环城路站:

快乐共生

该站艺术作品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用东北的黑熊、玉米、野猪和集装箱等构成了一个轻松诙谐的场景,体现了自然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主题。

长青站:

世纪之光

该站艺术作品以放射性的构图、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绚烂美妙的色彩,对时空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预示着美丽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飞速发展,不断创造奇迹的灿烂明天。

东方广场站:

向阳花开

采用马赛克拼贴的形式,用饱满、明亮的色彩,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展现出充满朝气的向阳花在东北黑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景象,也寓意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长春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赵宇在长春,地铁不仅仅是给城市带来快捷便利的交通环境。一座座极具艺术般的车站也成为了长春市的地下艺术空间。地铁1号线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以“长春记忆”为主题,形成了对长春城市发展历程的回溯。地铁2号线则以“时代脉动”为主题,着重表现对长春城市发展愿景的展望。

近日,随着长春地铁2号线的施工接近尾声,各车站的主题艺术作品也逐一亮相。记者了解到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共19座站点,途经多个不同的城市功能区,结合各个城区的特色,除长春西站外,其余18座设置了19件公共艺术作品,让乘客在乘坐地铁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品。

西湖站: 砥砺前行

以盾构机为元素,间接地勾勒出史诗性的地铁建设场面。西湖站作为长春地铁二号线的始发站,采用盾构机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机械感的造型语言,充满视觉张力的体量,材料质朴粗犷的质感,与装配站整体的工业风相得益彰。

双丰站:

五谷丰登

以“谷物丰收”为灵感来源,地铺中心篆刻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以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民生产持续繁荣的祈盼,也寓意长春的城市发展不断迎来美好收获。

兴隆堡站:

摩登时代

充分运用装配站特有的空间结构和色彩基调,将整个站厅层做成一个女士提包的内部。顶部的混凝土预制结构设计成拉链造型,贯穿整个站厅层空间,利用横纵的线条增强空间的纵深感。

西环城路站:

太空之旅

计以空间一体化的处理手法,凸显金属感、科技感和未来感,呈现出不断前行的中国航天飞船的内部结构,乘客在通过其中时,会感觉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体现出长春作为“中国宇航员的摇篮”,以科技创新产业为建设重点的当代城市魅力和远景空间的发展设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脚下

以有轨电车路面、自行车道、人行道、盲道、铁轨等不同功能的道路为主体,穿插着不同的轨道交通指示标识,通过空间层次的相互叠压和错置,形成丰富的材料质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万福街站:

金色回忆

采用开放式构图,配合地铺装饰,用拼贴手法表现了在富有怀旧气息的金秋时节,电车在落叶中徐徐驶来的场景,打造出身临其境的全景式视觉体验。“有轨电车”也呼应了“地铁”场景。

景阳广场站: 追梦

选取解放卡车的经典形象,将其关键部件进行艺术化的重构演绎,在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打造出兼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视觉效果。展现了长春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回溯了长春汽车工业的光辉历程。

解放桥站:

地铁印象

采集许多在长春地铁空间中瞬间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场景,借用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过车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艺术效果,将这些影像以拼贴重组的方式,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张力构成一个动感十足、充满生活气息的长春地铁空间。

建设广场站:

时代乐章

结合站厅层空间装饰偏西式的古典风格,以西洋乐器的造型凝练出具有音乐性的视觉符号,将乐器零件加以组合,体现了作品的结构美,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呼应着建设广场周边戏曲、艺术院校众多的区域特色,奏响了长春继往开来的时代交响曲。

文化广场站:

水墨春城

用中国画写意的艺术语言,将长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筑铺陈在观者面前……氤氲的水墨,唤起长春人的时代记忆,呈现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丽长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梦想、构筑童年

该站设置两件艺术作品,其中站厅层作品以浪漫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长春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梦想。站台层作品以积木为主要元素,将孩童的玩具赋予符号化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梦想和无邪世界。与站厅层的作品主题相呼应。

平阳街站:

美的维度

该站的公共艺术作品运用了波普艺术的语言,以饱和跳跃的色彩和空间的夸张透视与重组,通过由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转换,构成了一个“地铁中的美术馆”,是对附近老城区地上空间的激活和艺术品质的提升,为观者带来遐想空间和美的享受。

南关站: 繁荣市井

生动地描绘了老长春经济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贩,商铺高高飘扬的旗帜,粼粼而来的车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穿插在画面中的南大门、南大桥、关帝庙等等代表性的建筑一道,体现了集市庙会热闹的场景,是老长春商业文化发达的一个缩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过表现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画面,体现了亲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题。玻璃烧制的透明材质,起伏的机理质感,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色彩效果,为往来的行人带来一抹清新自然的绿意和美的视觉享受。

东盛大街站:

二道回忆

选取了站点周边曾经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和东盛电影院为基本元素,复原了一幅当年的生活图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实的生产工作,人们欢快地走出工厂,享受简单而惬意的休闲**。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纯朴美好的氛围,令观众在触发共同记忆的同时,不禁会心一笑。

东环城路站:

快乐共生

该站艺术作品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用东北的黑熊、玉米、野猪和集装箱等构成了一个轻松诙谐的场景,体现了自然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主题。

长青站:

世纪之光

该站艺术作品以放射性的构图、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绚烂美妙的色彩,对时空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预示着美丽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飞速发展,不断创造奇迹的灿烂明天。

东方广场站:

向阳花开

采用马赛克拼贴的形式,用饱满、明亮的色彩,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展现出充满朝气的向阳花在东北黑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景象,也寓意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长春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赵宇

在长春,地铁不仅仅是给城市带来快捷便利的交通环境。一座座极具艺术般的车站也成为了长春市的地下艺术空间。地铁1号线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以“长春记忆”为主题,形成了对长春城市发展历程的回溯。地铁2号线则以“时代脉动”为主题,着重表现对长春城市发展愿景的展望。

近日,随着长春地铁2号线的施工接近尾声,各车站的主题艺术作品也逐一亮相。记者了解到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共19座站点,途经多个不同的城市功能区,结合各个城区的特色,除长春西站外,其余18座设置了19件公共艺术作品,让乘客在乘坐地铁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品。

西湖站: 砥砺前行

以盾构机为元素,间接地勾勒出史诗性的地铁建设场面。西湖站作为长春地铁二号线的始发站,采用盾构机的造型,也暗合起始之意。具有机械感的造型语言,充满视觉张力的体量,材料质朴粗犷的质感,与装配站整体的工业风相得益彰。

双丰站:

五谷丰登

以“谷物丰收”为灵感来源,地铺中心篆刻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以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民生产持续繁荣的祈盼,也寓意长春的城市发展不断迎来美好收获。

兴隆堡站:

摩登时代

充分运用装配站特有的空间结构和色彩基调,将整个站厅层做成一个女士提包的内部。顶部的混凝土预制结构设计成拉链造型,贯穿整个站厅层空间,利用横纵的线条增强空间的纵深感。

西环城路站:

太空之旅

计以空间一体化的处理手法,凸显金属感、科技感和未来感,呈现出不断前行的中国航天飞船的内部结构,乘客在通过其中时,会感觉自己正穿行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体现出长春作为“中国宇航员的摇篮”,以科技创新产业为建设重点的当代城市魅力和远景空间的发展设想。

和平大街站:

路在脚下

以有轨电车路面、自行车道、人行道、盲道、铁轨等不同功能的道路为主体,穿插着不同的轨道交通指示标识,通过空间层次的相互叠压和错置,形成丰富的材料质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万福街站:

金色回忆

采用开放式构图,配合地铺装饰,用拼贴手法表现了在富有怀旧气息的金秋时节,电车在落叶中徐徐驶来的场景,打造出身临其境的全景式视觉体验。“有轨电车”也呼应了“地铁”场景。

景阳广场站: 追梦

选取解放卡车的经典形象,将其关键部件进行艺术化的重构演绎,在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打造出兼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视觉效果。展现了长春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回溯了长春汽车工业的光辉历程。

解放桥站:

地铁印象

采集许多在长春地铁空间中瞬间捕捉到的普通日常场景,借用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透过车窗的反射、折射等多元化艺术效果,将这些影像以拼贴重组的方式,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张力构成一个动感十足、充满生活气息的长春地铁空间。

建设广场站:

时代乐章

结合站厅层空间装饰偏西式的古典风格,以西洋乐器的造型凝练出具有音乐性的视觉符号,将乐器零件加以组合,体现了作品的结构美,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呼应着建设广场周边戏曲、艺术院校众多的区域特色,奏响了长春继往开来的时代交响曲。

文化广场站:

水墨春城

用中国画写意的艺术语言,将长春最具代表性的新老建筑铺陈在观者面前……氤氲的水墨,唤起长春人的时代记忆,呈现出一幅水墨春城的美丽长卷。

解放大路站:

童年梦想、构筑童年

该站设置两件艺术作品,其中站厅层作品以浪漫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长春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梦想。站台层作品以积木为主要元素,将孩童的玩具赋予符号化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梦想和无邪世界。与站厅层的作品主题相呼应。

平阳街站:

美的维度

该站的公共艺术作品运用了波普艺术的语言,以饱和跳跃的色彩和空间的夸张透视与重组,通过由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转换,构成了一个“地铁中的美术馆”,是对附近老城区地上空间的激活和艺术品质的提升,为观者带来遐想空间和美的享受。

南关站: 繁荣市井

生动地描绘了老长春经济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手扛肩挑的小贩,商铺高高飘扬的旗帜,粼粼而来的车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穿插在画面中的南大门、南大桥、关帝庙等等代表性的建筑一道,体现了集市庙会热闹的场景,是老长春商业文化发达的一个缩影。

吉林大路站:

城市之源

通过表现鱼儿在水中畅游的画面,体现了亲水而居、自在生活的主题。玻璃烧制的透明材质,起伏的机理质感,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色彩效果,为往来的行人带来一抹清新自然的绿意和美的视觉享受。

东盛大街站:

二道回忆

选取了站点周边曾经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和东盛电影院为基本元素,复原了一幅当年的生活图景:完成了忙碌而充实的生产工作,人们欢快地走出工厂,享受简单而惬意的休闲**。富有年代感的意象和纯朴美好的氛围,令观众在触发共同记忆的同时,不禁会心一笑。

东环城路站:

快乐共生

该站艺术作品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明快的色彩和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用东北的黑熊、玉米、野猪和集装箱等构成了一个轻松诙谐的场景,体现了自然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主题。

长青站:

世纪之光

该站艺术作品以放射性的构图、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绚烂美妙的色彩,对时空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预示着美丽春城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飞速发展,不断创造奇迹的灿烂明天。

东方广场站:

向阳花开

采用马赛克拼贴的形式,用饱满、明亮的色彩,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展现出充满朝气的向阳花在东北黑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景象,也寓意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长春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