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征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個稅起徵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

——本傑明·富蘭克林

唯死亡和納稅無可避免。偉大的富蘭克林在200多年前就已看穿了這個世界。

逃不掉納稅,但少繳稅還是可以期待的。這就是為什麼最新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萬眾矚目。

按照最新的草案,個稅起徵點有望提高到5000元。但是,這似乎對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並無太大的作用。更甚的是,我們發現,消費降級難以避免。

一、個稅起徵點10000元無望

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個稅改革,最受矚目的是起徵點。此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收到社會徵集意見逾13萬條,其中大部分的意見是是希望起徵點能提高到10000元。

但是,此次草案二審稿維持了一審稿中起徵點調至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不變。同時,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畢竟,雖然有董明珠、劉強東及許家印等商業巨頭建議個稅起徵點提高到10000元,但還有更多的專家不遺餘力地論證起徵點不宜提高到10000元。

雖然沒有達到10000元起徵點的理想目標,但理論上,在新草案框架下,普通居民的稅賦的確是有所減輕了。

按照《中國證券報》的計算,在現有稅制下,以月入1萬元為準,扣除35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再按2000元左右扣除“三險一金”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扣除費用,在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情況下,每月需繳納345元個稅。

 

稅制修改後,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至每月5000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繼續保留的同時,低檔稅率級距拉大,納稅人只需繳納90元,降幅超過70%。如果加上增加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減負力度會更大。

二、“口紅效應”之下,廉價商品為王

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理論上居民手上的錢是多了。可是,不少人卻發現消費不但沒有像預想中那樣升級,反而降級了。

消費降級首先表現在居民消費意願不高,更傾向於選購廉價商品。

數據顯示,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7月汽車類零售同比下降2.0%,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同比增長0.6%,遠不及6月14.3%的增速。

《證券時報》對此評論稱,居民消費增速回落,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即可選消費增速正在下滑,食品、服裝、日用品等必需消費增速則在大幅上升,從中可以看出“口紅效應”正在消費領域顯現。

“口紅效應”指的是每當經濟不景氣或社會陷入危機時,口紅的銷量不減反增。這種人們在經濟衰退時期更願意購買“廉價的非必要品”的現象也被稱為“低價產品偏愛趨勢”。

對“低價產品的偏愛”也體現在拼多多的火熱中。雖然屢爆質量問題,但以低價取勝的拼多多仍獲得了數量驚人的消費者的支持。

此外,在經濟衰退時期,餐飲業及娛樂業尤其興旺。由於無法負擔出遊帶來的大筆開支,消費者傾向於觀看電影等較為廉價的消遣。這也被視為“口紅效應”的表現。此外,近年來動漫遊戲行業也出現了“口紅效應”。

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此外,正如在昨日的文章裡,我們提到的一樣,中國的動漫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炸式的發展。這一切都“完美”符合“口紅效應”。

三、收入不高,錢還少了

“口紅效應”的本質是,在衰退時期,對未來缺乏信心的消費者預計收入減少,因此首先會減少購房、購車與旅遊等大宗消費。相反,他們更傾向於購買對家庭財政衝擊較小的廉價商品。這樣的“購物療法”讓消費者獲得了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可以暫時忘記經濟困境。

出現“口紅效應”,除了因為經濟有下行的風險外,還在於居民收入本來就不高,手上沒錢。

個稅改革再次引發了對中國居民收入的關注。哪怕在現行3500元起徵點的情況下,繳納個稅仍是少部分人的“特權”:2015年,中國實際個稅納稅人口只有2800萬,佔總人口不到2%。

根據《2017中國統計年鑑》,年薪十萬的居民就已經可以打敗至少90%的國人了。此外,2014年至今,全國個稅年均增速18%左右,遠遠超過工資增幅。居民收入程度之低可見一斑。

個稅起徵點如果提高到5000元,以月入10000元為例,雖然改革後需繳納的個稅可下降70%,但從345元到90元,居民手上也僅多了255元而已。

個稅負擔並沒有顯著下降的同時,企業的稅賦也變得更重。

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總稅費負擔在全球189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由輕到重的排序中名列178位。其中社保負擔排188位,全球第二重。

企業過重的稅收最終也會轉移到個人與家庭身上。明年,社保歸稅局徵收,企業的稅費負擔將變得更重,而員工到手的實得工資也將變少。

個稅起徵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更可怕的是,在稅收負擔加重的同時,家庭債務也在不斷上升。上財高等研究院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

個稅起徵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個稅起徵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而且,“隱藏的民間借貸等無法被統計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已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家庭債務如此之高的原因想必很多人都猜到了,那就是房地產的瘋狂。還有一部分是由於金融領域頻頻爆雷,導致不少家庭的畢生積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居民錢少了的另一個原因是東西貴了。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1%。在中美貿易戰僵持、人民幣出現較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消費價格一時半會是難以下降的了。

四、衣食住行全方位消費降級

收入不高,手裡沒錢,東西貴了,居民消費自然就要降級,而且是衣食住行全方位的質量降級。

在當下“物價溫和上漲”且將“繼續保持溫和上漲態勢”(統計局語)的情況下,居民飲食結構首當其衝。

養豬虧損,全國豬的存欄的數量出現減少。同時,受貿易戰影響,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豬肉降至零,但從俄羅斯進口替代的豬肉又出現“無藥可醫”的非洲豬瘟。隨著疫情的擴大,豬肉供應緊缺,價格上行。

個稅起徵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供應有可能出現緊缺的還有蔬菜。山東是全國第一蔬菜大省。近日來,該省濰坊、壽光地區受颱風及洩洪影響,大量蔬菜大棚被淹,導致菜價連續8週上漲。

8月24日,農業農村部表示,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均價環比上漲2.3%,同比上漲3.5%。並預計,蔬菜、雞蛋等鮮活農產品價格或將震盪上行。

食品價格上漲的後果就是居民更傾向於選擇低端食品。繼涪陵榨菜銷售大增,上半年淨利潤增長78%後,8月27日晚間,康師傅控股公佈的半年報顯示,集團方便麵銷售額達111.34億元,同比增長8.4%。

個稅起徵點調到5000元,我的消費就不會降級了嗎?

與此同時,受貿易戰影響,大豆進口銳減。已有專家建議,通過低蛋白日糧飼料配方減少國家對大豆的實質消費需求。

“住”方面也難以讓人安心。房企高價,普通人的收入難以承受。租房曾經是不少人的希望。但是,近期租房市場問題頻出。

曾被認為是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利器”——長租公寓,頻頻爆倉。主要城市租金猛增,租客負擔與日俱增。更有黑心中介將房租變成了分期貸款,租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承擔了沉重的負債。

更過分的是,最近爆出,自如旗下公寓甲醛超標,導致多位租客生病。租客在與自如交涉無果的情況下,還面臨著被趕出房門,流落街頭的命運。

出行方面,8月27日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草案)》27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維持10%稅率不變。

買車沒有便宜,油費倒可能更貴了。由於上週國際原油延續漲勢,預計下週國內成品油價格將會迎來年內第十次上調。

買不起車,也開不起車,那就打車吧,順風車便宜。但是滴滴出事,順風車業務下架。不選擇滴滴吧,連高德也已暫時下線了順風車業務。

是的,至此我們還沒有討論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娃、養娃費用。

社會與民生問題的根源在於財富分配不均勻。稅收是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的重要途徑之一。苛捐雜稅還是合理徵稅關乎著是河清海晏還是民不聊生。

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稅收收入107709億元,同比增長14%。稅收收入中,除了關稅、車船稅、印花稅等稅種之外之外,大部分稅種保持兩位數增長。

其中,今年1-7月個人所得稅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8618億元水平。

這樣的高稅收顯然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次的個稅改革預計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並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我們希望,未來的稅收制度能愈發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升級沒有降級。

*本文圖源網絡

*本文版權歸黑鯊財經(heishacaij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