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王婆賣瓜,陽原自有她獨到的精彩

昨天的文章發出後,我自己也覺得挺失笑,因為這文章不像是個五十來歲的人寫的,倒像是情竇初開的孩子寫給初戀情人的,有點過於煽情,或者說過於肉麻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看了的人卻說好,誇有真情實感,還接地氣。既如此,我索性如法炮製,從此開始嘮叨陽原的前世今生,以及生長在這塊兒土地上的人們的故事。

其實我之所以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莫名其妙地抒發對故鄉的情感,連我自己也覺著缺乏鋪墊。就像一個喜歡上了姑娘的小夥子,從來沒有對姑娘表情達意,突然有一天卻就要拉姑娘的手。但也並非過於突兀,實在是因為我弄了個號,這個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說家鄉的事兒,包括賣土特產。土特產我沒得賣,但我手裡還剩著一隻禿筆,可以將家鄉在網絡上呈現出來。於是我決定把這些故事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裝在一個叫“陽原”的筐裡,給四路八下的人們聽。讓他們產生興趣,如果能從此心嚮往之甚至流連忘返,那就更好了。

不是王婆賣瓜,陽原自有她獨到的精彩

桑乾河畔的水車

在開始之前,我理應先介紹一下陽原,畢竟這個地方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所在。但資料都找到了,我卻躊躇了。我覺得照本宣科是官家的事,我一介鄉民正兒八經地敘述縣鄉的歷史沿革和時代變遷,有點像赤腳的農民穿西裝打領帶,可以去做,但卻會弄得不倫不類,甚至不堪。所以我還是決定按照我的敘事規則講故事好了,哪怕這故事會講得人興味索然,甚至拂袖而去。

但我還是想說,陽原這個地方其實二百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說,那是東方人類的祖先。至於後來正兒八經有了建制,則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這裡的一部分曾叫過陽原,意為陽水流經之地,但很快就不叫了。再後來,陽原幾經變遷,歸過山西也歸過河北,叫過弘州也叫過西寧,最終在民國二年也就是公元1913年重新叫回陽原,並一直沿用至今。

陽原縣也可以算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古代上出過不少良相賢臣,像楊惟中、魏子平、崔彧等,現代則出過中共的早期領導人王仲一。這裡還出過文學家李純甫、史學家李泰棻、笛子演奏家馮子存。至於富商巨賈就更多了。但後來有人把鞏俐和鞏漢林也扯進陽原的後裔,我就覺得有點扯淡了。鞏俐跟張藝謀相好的時候,我就看過她的個人資料以及家族史,可以說和陽原縣是八竿子打不著。所以我一直認為把鞏俐和陽原的鞏家聯繫起來真得是一種自欺欺人,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不是王婆賣瓜,陽原自有她獨到的精彩

泥河灣博物館

陽原有幾處文化底蘊很深的地方可去,像泥河灣、開陽等,但前提是你得有專業眼光,得善於發現不同類型的美。好玩的地方也有,像三馬坊溫泉、青天背等,但需要錢,也需要體力,不然你只有望洋興嘆的份兒。陽原人也在漫長的歲月裡創造了背閣、木偶戲、掇樹花等文化形態。但陽原人卻很窮,窮到有的地方讓你都不敢相信會有那麼窮。好在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一切都在改變,一切也都值得期待。

況且,陽原還有我,一個愛喝酒、愛說話的老頭兒。雖然面目可憎、語言乏味,但卻可以一一本正經地講故事,而且絕不注水,更不唬人,也不會看人臉色行事,你說你還等什麼,難道陽原還不夠吸引你?

那就來吧,從今天開始,我們正式講一個關於陽原的故事,我來講,你來聽。

不是王婆賣瓜,陽原自有她獨到的精彩

泥河灣花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