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童韵”系列专辑,精致、赏听、有底蕴

“古诗童韵”系列专辑,精致、赏听、有底蕴

央视打造的爆款综艺《经典咏流传》带动全民关注中国古典文化的热情,这证明,当代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是保持开放态度的。而对于内容提供者而言,用现代音乐的方式传播发扬传统已然成为“潮流”。“古诗童韵”系列专辑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产物,今番已经发布到第二辑。

当然,“古诗童韵”并非盲目跟风,系列专辑有专属独立诉求,稍微进行比较就能够搞清楚这系列的差异化特质。

首先,“古诗童韵”具备垂直性,系列专辑专注于中小学课本收录的古典诗词,进行创作演绎,从而结合文化教育与儿童音乐推广。其次,“古诗童韵”具备专业性,相比于《经典咏流传》邀请诸多大众偶像明星进行演唱的方式,“古诗童韵”选择走专业路线,参与到作品里的大多都是学院派的歌唱家,由此,其中歌曲的传达更加倾向于严肃艺术。最后“古诗童韵”具备民族性,同样是动用现代方式诠释传统,“古诗童韵”更加偏向于通过民族音乐来完成创作,而并非追逐时尚的流行元素,创作立足点明显是以本土为主。

基于以上三方面特质,“古诗童韵”最终呈现出在严肃艺术诉求跟大众审美趣味间达成平衡的效果,今番全新发布的《古诗童韵•系列二》 延续着这种惯性。如果具体以“音乐专辑”的标准来衡量这系列作品,我感受到重点是:精致、赏听、有底蕴。

“精致”讲的是质量,“古诗童韵”系列专辑的质量都达到优质,今次的《古诗童韵·系列二》更是直观展示出创作以及制作的全方位精致。

创作以及制作的总体思路是,在选择适合谱曲的古诗词基础上,作曲家赵麟领衔作曲团队为每首古诗词订制曲调,并且通过刻意讲究的制作手法将词曲内容具象化传达。《江南》整体选择6/8拍,这种突显律动的处理强化“采莲”的动态画面感,编曲选择竹笛和古筝的呼应,同步传达出跳跃跟悠扬气息。《天净沙·秋思》动用标准的童谣曲调,由此来将诗词中的“乡愁”传达到位,编曲配器动用的是流行化的选择,从而促使歌曲的童谣属性更为强烈。《钱塘湖春行》的重点是“春”跟“行”,前者是颜色更是心情,后者是动作更是状态,所以,谱曲方面,选择增强跳跃感的方式来真切表现以上两处重点,编曲制作方面,电子音色是特色,在弦乐整体烘托的氛围内,电子音乐彰显跳跃跟亢奋。《渡荆门送别》为贴合作品的历史感以及叙事感,谱曲选择戏曲和古曲的元素,编曲更是整体架构在大鼓铺垫的宏大基底上,通过竹笛以及古筝来添加浓烈的惜别情绪。

《归园田居》,田园的松弛跟恬静,最终在歌曲里表现为节奏,谱曲选择通过从主歌4/4拍到副歌6/8拍的拍节变化来完成节奏推进,配器选择钢琴以及打击乐器为主体,辅以手风琴等元素,保证整体在灵动中行进。《观沧海》的创作区别于常规,这原本适合动用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诠释,但此处却选择另外一种视角,通过加入Bossa Nova以及现代音乐元素,整体塑造成轻松欢快的气质。《蝉》则是将民族性表现得最彻底的作品,其中采用西南少数民族元素,将原生态音乐形态灌注到戏曲的框架中,构建出古今对话的效果。

“古诗童韵”系列专辑,精致、赏听、有底蕴

“赏听”讲的是听感,流行歌曲都讲究“耳缘”,《古诗童韵·系列二》里的歌曲都具备良好“耳缘”。

“童韵”的基调决定歌曲势必会倾向于通俗悦耳,但专辑整体并没有单纯追求低龄化的处理,而是在保证“童谣”气质的基础上,进行“赏听”级别的打造。这种“赏听”具备普世化,能够满足全年龄阶段的审美需求。这点主要通过歌手的演唱呈现来完成。歌曲的演唱者大多都是学院派的歌唱家,动用专业方式输出,在传达情感,表达旨意方面都是教科书式处理,此外为强化“童韵”特质,大部分歌曲都启用了以杨鸿年少年合唱团为主的少年合唱团进行演唱。

“赏听”具体可以分解为三类,一类是现实对话的亲近感,比如《江南》,由喻越越演唱,整体基于音乐剧的唱法,刻意加强气声处理,从而突显抒情感以及真实感。比如《天净沙·秋思》,选择由还是学生的赵珈婧云进行演唱,声线中童稚的音色契合歌曲整体氛围的同时,还保证声音听感的现实感。这类歌曲入耳度颇高,给予亲近跟真实。一类是技术支撑的艺术感,《钱塘湖春行》以及《渡荆门送别》都属于技术含量颇高的处理,前者是民族唱法女声,后者是通俗唱法男声,《钱塘湖春行》里的演唱高亢明显穿透力强,《渡荆门送别》里的演唱浑厚坚实有力。这类歌曲就是奉献艺术层面的体验,领率到技艺的讲究。还有一类是多种元素交融的乐趣感,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归园田居》,Bossa Nova配搭“童谣”,松弛的氛围、舞蹈的动感、童趣的情绪,诸多元素聚合到一首歌曲里,多元化音乐元素触发的是多样性的听觉体验。

“有底蕴”讲的是《古诗童韵•系列二》在音乐性之上着重关注文化性,所有处理的终极目标都是更好地传达传统文化。所以,这张专辑所具备的文化底蕴是常规音乐专辑所欠缺的。市面上,“中国风”以及“古风”元素可谓风行,但多数只存在于形式层面,而《古诗童韵•系列二》可算真正意义上将这两类元素融入到歌曲里,不仅是形式上,更是内容上。

专辑里的歌曲,每首都含带丰富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人文诸如《江南》、《钱塘江春行》,自然诸如《蝉》,以及古人情怀诸如《归园田居》、《渡荆门送别》。通过现代手法处理,颇有立足于当下来感受古人风情的意味。这种针对时空、语境等诸多方面迁移的处理,是《古诗童韵•系列二》最为可贵的创作。

将古典诗词进行全新演绎,通过具体歌曲,将文化底蕴进行不同视角的传播。从功能层面来讲,这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专辑具备高效的科普作用,将久远的优质诗词通过现代方式进行包装呈现,从而更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这种“改造”促使文化普及更加顺畅。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种面向现代的作品更具可听性。过往,中小学课本收录的古典诗词只是文本,如今,因为“古诗童韵”系列的存在,这些文本彻底立体起来,能听,能想象,甚至是能跟唱。由于此系列的帮助,将来,这些古诗词或许就不再是死背下来,而是轻松唱出来。

当然,歌曲的受众并非仅限于学生群体,其实对于成年群体同样奏效。因为上文提及的“精致”跟“赏听”,《古诗童韵•系列二》完全满足成年群体对于高品质音乐的需求,这些歌曲即便是拿来当作纯粹放松享受都是合适的,更何况,在放松享受的过程里还能领略到对于古典文化全新的诠释,这可谓高品质的“养生”选择。

总体而言,《古诗童韵•系列二》因为精致而具备品质,因为赏听而 “耳缘”上佳,又因为“有底蕴”而文化性十足。更重要的是,这张专辑证明,对于文化传承这项惠及后世的工程,通过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来进行,会更加有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