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雖花樣百出,虧損卻成常態,眼高手低忽視太多

最近幾年,農村電商炒得很火。那麼,什麼是農產品電商呢?所謂農產品電商,是指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買賣雙方基於瀏覽器/服務器的應用方式進行農產品的商貿活動,它是互聯網技術變革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互聯網的出現,將農產品的流通渠道變成網絡狀,進而衍生出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C2B/C2F模式、O2O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分平臺型B2C和垂直型B2C兩種)、F2C模式。上面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適合不同的農產品,它們各有優劣勢,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但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真正做好的農村電商的企業沒有幾家,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今天筆者跟大家談談農村電商的解決之道。

農產品電商雖花樣百出,虧損卻成常態,眼高手低忽視太多

缺乏有效分工合作

農村電商的發展必須把工廠設在農村,銷售設在城市,物流進入基地。只有這三項工作有效分工與合作,才能做好農村電商。因此,農村電商必須把農村與電商分開,農村負責生產,電商負責銷售。讓生產者負責把產品做好,讓銷售者負責把產品賣好。然而,現在農村電商的誤區是把一群搞生產的人做電商,把一群做電商的人搞生產,導致人們放棄了自己的專業,結果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大家想想看,如果你讓農村人做電商,他們知道城市人的需求?他們懂得現代網絡技術嗎?他們擁有城市裡的客戶資源嗎?要知道,農產品最大的客戶群體在城市,如果銷售員對城市人的生活一無所知,你怎麼向城市人推銷呢?因此,農村人做電商、開網店、微店註定失敗。

農產品電商雖花樣百出,虧損卻成常態,眼高手低忽視太多

忽視冷鏈倉配的重要性

玩農產品電商,冷鏈是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僅僅你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週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裡都會成問題商品。冷鏈倉配投入不是一般的農產品電商企業能夠玩得好的,連續的資產投入,投資回報週期長,這都是單獨玩農產品電商所面臨的問題。

忽視目標人群的鎖定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農產品電商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以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需求,同時還有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人群。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然而在現實中,農產品電商主只重視農產品出貨數量,邊際成本的高低以及純收入的多少,往往忽略了顧客的連鎖效應,沒有利用顧客進行產品的宣傳和推廣。這樣的話電商主就得另外支付廣告宣傳費,無形中增加了產品的成本。

農產品電商雖花樣百出,虧損卻成常態,眼高手低忽視太多

客單價偏低,缺乏盈利空間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而普通農產品,本身價值不高,自然客單價偏低,造成產品價格低於物流費用的現狀。而一旦客單價提高,會流失大批忠實客戶,畢竟相同的價格可以在果蔬市場買到更多的產品。農產品電商陷入兩難境地,無論選擇哪一條,都會帶來賠錢的結果。

農產品電商雖花樣百出,虧損卻成常態,眼高手低忽視太多

運輸損耗嚴重

一般生鮮產品的損耗率可以達到10%到30%,也就是說,如果保存不當,你運過去100噸,到了發現只剩下70噸能賣。以到達目的地後的產品邊際成本算,只能提高價格賣,自然無法與當地批發市場的貨源進行競爭,銷售不出去。而農產品的保質期比較短,會有更多農產品變質腐爛,沒辦法,只能打折促銷,低價迅速處理掉庫存。更嚴重的情況在於,在長途運輸過程中,難免會有產品破損的情況,但是消費者不認可,只要有一點問題,就會申請退貨,高退貨率也是拖垮農產品電商的一個重要原因。

忽視對市場的把握

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採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係。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地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因此,農產品電商市場存在滯後性的特點,無法緊跟市場動向,造成供大於求或者需求不對等的局面。

農產品電商雖花樣百出,虧損卻成常態,眼高手低忽視太多

結束語

由此可見,農產品電商虧損是必然的,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電商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經驗,另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自身特殊的屬性所決定的。農產品的天然屬性,使其在運輸、產品品質上要求頗高,因而驅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動力主要有5種:供應鏈、營銷、產品、渠道、服務,每一種驅動力都可以構成一個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可以選取不同的驅動力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要素,但農產品電商發展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從原端產品(品控)→標準化商品(包裝)→運輸配送(供應鏈)→服務,其中任何一條環節缺失,都無法發展好農產品電商,因而理清農產品電商的商業模式只是開端,核心是要在這4個環節上做好佈局,眼高手低忽視太多。一切才只是開始,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