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爲人知的故事

領秀隨州、文明隨州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裡位於隨縣唐縣鎮與尚市鎮交界處,316國道從這裡穿村而過;這裡盛產桃子、李子和梨子,是促進當地村民走向富裕奔小康的“錢袋子”;這裡民風淳樸、環境優美,在村黨支部書記羅國俊的帶領下,成為遠近聞名的黨建示範村、法制建設示範村、文明創建示範村、潔美家園示範村等五個“示範村”;而隨縣第一個農村社區也在這裡......

這裡,就是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一個既有歷史傳說,又有文化底蘊,還有發展新機遇的地方。7月31日,隨州文明網、領秀隨州《發現》欄目組走進砂子崗村,在村黨支部書記羅國俊和全體村幹部的支持與帶領下,完成了一次難忘的尋訪。

遠近聞名的朱家崗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朱家崗,砂子崗村街道所在地,全長4公里,朱家崗因為地處交通要道,在那個靠肩挑背扛騾馬馱運的年代,是四川、陝西、河南等地的商客南下武漢的必經之地,因此,這裡不但有清水堰和柞樹灣兩個驛站,更因為當年這裡山多林密,過往客商眾多,這裡又成為土匪聚集攔路劫搶最理想的地方。

因為在這裡攔路搶劫既方便,錢又多,而且天高皇帝遠官府又管不著,故而這裡幾乎是“土匪成群”,聚集在這裡的土匪各自佔山為王,分別到驛道上攔路搶劫,給從此地路過的客商帶來了極大地困擾,但又別無捷徑可走,因此,他們只得冒險結夥從這裡經過,但總會給這些土匪“送去”一些給養和盤纏,因此,盤踞在這裡的土匪便樂此不疲,甚至是代代相傳。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讓人惱火的是,這些土匪不但攔路搶劫過往客商,對當地老百姓也不放過。據當地老人介紹,這些土匪到附近搶劫的時候,“六親不認,”不管誰家,只要有吃的有錢花,就是自己的親舅舅也不放過,可見盤踞在這裡的土匪是何等的殘忍!

一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這裡得到解放後,當地最有名氣的邱中山、周小五和吳大州三個土匪頭子被解放軍剿滅鎮壓,這裡存在了數百年的匪患才徹底消失。

與朱家崗齊名的還有一個與朱家崗緊緊相鄰、名叫砂子崗的地方,砂子崗當年雖然沒有朱家崗出名,但砂子崗住著幾家鄉紳,不僅當地人不敢小覷,因為這幾家地主家裡都養的有家丁,加上有錢有勢,故而朱家灣周邊的土匪也不敢輕易侵擾他們。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的時候,砂子崗一帶解放,這幾家地主為了保命保財,便帶著金銀細軟作鳥獸散。據當地老人介紹,可能是砂子崗的名聲比朱家崗的名聲要好一些——至少不是土匪出沒的地方,當地政府就把這個地方叫做“砂子崗,”而那個遠近聞名的朱家崗就很少用了。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信用社在這裡建了一個基層信用站,取名“朱家崗信用站,”沒過幾年,朱家崗信用站撤銷,從那以後,朱家崗這個地名便徹底消失了,如今,當地只有一些老人還依稀記得這個地名。

薛仁貴路過雪花寨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雪花寨,位於砂子街西南端的大沖裡,面積約十餘畝,四面環水。

雪花寨以前並不叫雪花寨,而叫薛家寨,據說唐朝的時候,這裡只有一兩戶人家,薛仁貴進京趕考路過此地,並在薛家寨停留過一段時間,後來,薛仁貴成為唐朝名將之後,當地人便把這個他曾經居住過一段時間的寨子取名叫“薛家寨。”

薛家寨四面環水,建有南北兩個寨門,北門為主通道,南門只在應急的時候使用,為了安全起見,當年的寨主人又在寨子的周圍建了夯土圍牆,和碉樓,便於抵禦外敵入侵,尤其是土匪。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抗戰時期,薛家寨遭到日本鬼子的蹂躪,整個寨子毀於日本鬼子的炮火——眼見不能住人了,當時寨子裡面的人便舉家北遷到離寨子月500米的地方,重新建寨。

新寨的規模大抵與老寨相當,只是新寨周圍的壕溝比老寨要寬要深,寨牆雖然依舊是夯土結構,但比以前的更寬更高,而且在寨子周圍建了三座炮樓,這三座炮樓互為犄角,遙相呼應。

隨著寨子的整體搬遷,原本叫薛家寨的寨子後來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雪花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雪花寨夯土結構的寨牆炮樓逐漸垮塌,寨子周邊的壕溝也被當地百姓填埋改田。寨子裡面的住戶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都陸陸續續搬了出去,現在只有幾戶人家還留在這裡,但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

明朝時期的六間屋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砂子街以東不到兩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叫“六間屋”的小村落,這個小村落又分為兩個相依相偎相距不遠的自然灣,分別叫上六間屋和下六間屋,這主要是因為這兩個自然灣有兩棟六間房屋建築而得名。

不管上六間屋還是下六間屋,同時建於明朝年間,它們分屬綽號叫“徐大腦殼”和“徐小腦殼”的兩弟兄,這兩弟兄是何方人氏,是如何來到這個地方的,已經無法考證,但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這兄弟倆都非常有錢,他們不但在這裡建房,而且當年六間屋周邊的田地幾乎都屬於這兄弟倆。

清末明初的時候,徐家開始衰敗,他們就以變賣祖產過生活,後來幾經易手,不管是徐家的田產還是房屋已經不再姓徐,到1944年,上六間屋賣給當地的邱姓人家,解放後,房屋沒收充公分給當地百姓居住一直到現在。上六間屋2015年才正式拆除,並在原址上修建了兩間兩層小樓房,而下六間屋的命運就顯得要悲慘一些,早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垮塌殆盡,現在僅存殘垣斷壁。

古墓成群的大墳坡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大墳坡之所以叫“大墳坡”,是因為這座小山上過去有幾座碩大的墳塋而得名。

這裡的墳塋屬於誰,裡面埋葬的是什麼人現在已無從知曉,據傳這裡面埋葬有不少墳墓,據當地人介紹,從已經挖開的墓葬結構和墓葬青磚來看,應該屬於為清朝時期的墓葬群。

這裡面到底隱藏的有多少古墓,目前沒有人能說得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當地人曾經在這裡總共挖開八座古墓。“裡面都是一些陶器,如陶罐陶碗之類的,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當地老人介紹到。

據當年挖開古墓現場目擊者稱,這些古墓都是用青磚所建,裡面有的有棺木,有的連棺木都沒有,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據當地老人分析,周邊應該還有古墓,因為“耕田的時候就能翻出一些陶器碎片和古磚。”

考慮到這裡還有古墓存留,為保護這裡的古墓,《發現》欄目組沒有現場拍照。

革命軍人的小土屋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砂子崗村,有兩名在村裡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名叫張中華,生於1924年,當年被抓了壯丁,後來在白崇禧所轄部隊當兵,並參加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結束後,張中華不願參加內戰,返回家鄉定居。

另一位叫喬明仁,當年也是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在淮海戰役時投誠,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先後參加過渡江戰役和跟隨彭德懷參加雲南剿匪等。

喬明仁從部隊轉業後,在雲南當地公安部門任職,後來因為家庭的牽絆,退伍回到家鄉砂子崗。

喬明仁共育有九個子女,其中六個兒子三個女兒,老人於2010年去世。

獨一無二的“衛星社”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關於“衛星社”,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衛星社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代的產物,放衛星,指的是從1958年開始的、在“大躍進”中的、一場急於求成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在“大躍進”中各地浮誇風盛行,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這些上報虛假“小麥衛星”、“水稻衛星”、“包穀衛星”、“烤煙衛星”等在各行各業中發生的類似行為被統一稱為“放衛星”。

據當地老人回憶,在砂子崗村成立的“衛星社”應該是當時的隨縣成立的首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衛星社”, “衛星社” 成立的地址就位於該村羅家灣。

衛星社成立之初的1957年春,當地政府責成羅家灣17家百姓全部遷出,當年秋,羅家灣的這17家百姓整體搬遷完畢後,衛星社正式成立,成立後的衛星社主要用來擺放各種農具、生活用品等,方便周邊百姓按需來這裡免費領取,其他百姓則憑藉手中的一張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就可以到處免費“吃食堂”,到1958年,因為經濟來源不足,吃食堂變得越來越困難,1959年,在“衛星社”成立兩年後徹底衰落,原來外遷的農戶又陸陸續續回遷到這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變化,羅家灣的“衛星社”已經不復存在並逐漸被人遺忘,而羅家灣歷經滄海桑田,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羅家灣了。

神鬼莫測的雨灘坡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雨灘坡,位於砂子街西南北部約1.5公里的的地方,這是一座獨立的小山,也是砂子崗村的制高點,與其它山不同的是,這座山的山頂是一塊平地。

解放初期,這裡曾經是空軍的航標所在地,那個時候因為沒有導航,所有航線基本上都是用這種航標來標註,另外,當時的中國缺少鋼材,所以航標就用木材代替。

1957年的時候,砂子崗村一位農民不知道這是軍用設備,而且非常重要,他只覺得這麼好的木材架在這裡沒有人管,浪費太可惜了,於是,就把這座木製航標鋸掉,把木材拿回家給老母親做棺材,沒有多久,上級追查下來,這位農民嚇得上吊而死。

木製航標被鋸後,部隊又更換成了鋼製的,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因為有了更先進的導航設備,這座航標就失去了他的功能,被當地人拆除了。

這並不是雨灘坡神鬼莫測的地方。據當地老人介紹,雨灘坡神秘就神秘在它能改變當地的氣候,不管什麼時候颳大風下大雨下冰雹,沿雨灘坡往北,大約和雨灘坡寬度一樣的一個狹長地帶,總會遭到如冰雹或龍捲風的襲擊,同時,如果遇到狂風暴雨,也是這個狹長地帶的莊稼遭災最嚴重,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待於專家進一步考察調研。

命運多舛的響水灘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響水灘,位於砂子崗村最南端,與尚市鎮淨明村相連,相距316國道約百米左右。整個響水灘寬約二十米,落差兩米左右,下面是一個橢圓形水潭,據說深不可測,很少有人敢下去。

傳說過去響水灘的水流湍急,那水從上面落下來,聲響震耳,落水聲可以傳到數里以外。忽一日,一個來自河南叉鱉的人到這裡來叉鱉,突然發現水簾之內有一洞口,這個河南人仗著自己手裡的鋼叉,大膽向洞內走去,不知走了多久,五更雞鳴,他只得從原路返回。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個河南人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叉鱉的,但他略懂風水,知道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便悄然離去。幾年後,這名河南人的父親去世,他不遠千里把父親的屍體從河南運到砂子崗,埋葬在響水灘上面的山坡上。自從河南人將自己的父親埋在這裡以後,響水灘再也沒有響聲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砂子崗村村民劉玉清(現年66歲)根據這裡的地理條件,在響水灘建了一個水磨用來給周邊百姓碾米,老人清楚地記得,“當年我們這裡有不少丹江移民,碾米的時候我們本地人是五角錢一擔(兩籮筐——作者注),丹江移民來碾米一律優惠,四角錢一擔。”到1973年,動力碾米機器出現,劉玉清的水磨在經過四年的運轉後退出歷史舞臺。

1990年,原隨州市能源局又在這裡建了一座小型水力發電站,後來因為上游來水量嚴重不足,運行了大約四年時間便廢除了。

枝葉繁茂的皂角樹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砂子崗村陳家灣最前面,有一顆直徑在八十公分左右,高約20米的古皂角樹,據當地老人介紹,這棵皂角樹至少有250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因為他“幾歲的時候,灣子裡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就告訴我,這棵樹有一百好幾十歲了。”

這棵皂角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樹上還結滿皂角,有不少老人介紹說他們當年都是用這棵樹上的皂角洗衣服。“這棵皂角樹上的皂角能長一尺四五寸長,一兩寸寬,一根皂角就能洗一盆衣裳。”上世紀九十年代,這棵皂角樹漸漸就沒有結皂角了。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據住在皂角樹附近的一位大嫂介紹,“二三十年前,周邊的老百姓都喜歡到這裡來,剪一根皂角樹枝回去,說是可以辟邪。他們來剪皂角樹枝不白剪,會憑藉自己的心意把錢放在樹底下。”至於這顆皂角樹的樹枝是否真的能辟邪,我們不得而知。

前幾年,皂角樹出現逐漸枯死現象,為了保護這棵古皂角樹,去年的時候,陳家灣陳姓人家自己出資將皂角樹根部用水泥和磚石圍了起來,之後,這個皂角樹又出現了勃勃生機,開始變得枝繁葉茂起來。

“之前這棵皂角樹的樹根盤根錯節全部裸露在外面,最高的有五六十公分,樹根的面積和大樹的面積幾乎是差不多的。過去灣子的人晚上乘涼,生產隊裡開會都在這棵皂角樹底下,坐在皂角樹根上,根本不用帶凳子。”當地老人如是說。

讓人糾結的鳳凰山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鳳凰山,又名鳳凰頭,位於砂子崗村西南部,與雪花寨隔衝相望。

傳說在遠古年代,一隻碩大的金鳳凰從天庭飛落,由於長時間的飛翔,這隻金鳳凰感到疲憊不堪,就降落在砂子崗前面。

飢腸轆轆的金鳳凰落在這裡之後,頭在砂子崗,屁股在幾里之外的另一個村,發現砂子崗是魚米之鄉,它就待在這裡不想離去。這隻金鳳凰塊頭大,食量也大,砂子崗所產糧食根本不夠它果腹的,而這隻金鳳凰又不肯挪窩,頭在砂子崗吃,屁股在另一個村拉。這倒好,另外一個村不僅沒有絲毫損失,金鳳凰拉出來的糞便是上等的肥料,另一個村的百姓得到這些肥料之後年年豐收,而砂子崗村這邊的百姓卻被這隻金鳳凰吃的一貧如洗。

為了讓這隻金鳳凰減少食量,當地老百姓經過商量,決定在金鳳凰的嗉子兩邊各掏一個洞,這就是現在的頸子堰。從那以後,因為金鳳凰的食量變小,砂子崗村的村民又開始富裕起來了。

通過航拍,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一隻“鳳凰”靜靜地躺在那裡,頭東尾西,頭部正對著雪花寨。

天外飛來的白馬崗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白馬崗,位於砂子崗街正東,整個白馬崗長約數公里,上至唐王,下至六間屋下幾百米處。

關於白馬崗,有兩種傳說。第一種是過去有一匹白馬,經常順著這條山崗,到離六間屋不遠(現在漢丹鐵路附近)一個叫屋脊堰(音)的堰塘裡飲水,歷經數年從不間斷,後來人們得知,這是一隻天馬,因為留戀屋脊堰甘甜的塘水,所以冒著觸犯天條的危險,從天庭下到凡間,專門到漬堰來飲水,後來時間長了,終究紙包不住火,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將這匹白馬打入天獄,從那以後,就再也沒見過這匹白馬前來飲水。為了讓後人記住天馬飲水的故事,當地人便把這匹白馬經常路過的山崗取名“白馬崗。”

第二種傳說是在六間屋後面的山崗上,經常有一匹白馬從東邊過來,來到這裡啃食當地百姓的莊稼,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後來人們得知這是一匹偷偷下飯的神馬,因為眷念凡間的美食,故而經常下凡來吃百姓的莊稼,但沒有想到這給當地百姓帶來了苦難,為此,當地百姓把這匹白馬告到玉皇大帝那裡,玉皇大帝震怒,懲戒白馬,命它永世不得下凡。而這個白馬經常來的地方,人們便把它稱作“白馬崗”。

蛤蟆成精的雷火舉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砂子崗村東南部一個叫張家灣的地方,有一塊田叫“雷火舉三鬥,”關於這個雷火舉三鬥,還有一個傳奇故事。

過去,這裡有一個懶蛤蟆精,它經常在周邊危害百姓,有時變成富家小姐,勾引當地小夥子,讓其上當,最後成為它的玩物;有時變成有錢公子,勾引當地漂亮姑娘,供其取樂。久而久之,附近的俊男美女因為懼怕這隻懶蛤蟆精,紛紛逃往他鄉,一些膽大的沒有逃出去的,但男的難娶,女的難嫁,因為他們都懷疑對方是癩蛤蟆精,一時間,癩蛤蟆精在當地是談其色變,鬧的雞犬不寧。

此事被玉皇大帝得知後,開始考慮到癩蛤蟆精只是把那些俊男美女玩弄一下而已,沒有什麼惡劣的後果,就沒有把它當做一回事,只是對癩蛤蟆精警告了事,沒想到這時癩蛤蟆精發現玉皇大帝對它只是警告,就認為這是在給它“自由,”於是,它開始變本加厲,將當地百姓攪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隨州發現之旅——隨縣唐縣鎮砂子崗村不為人知的故事

有人將癩蛤蟆精直接告上天庭,玉皇大帝派人到這裡明察暗訪,在充分掌握了癩蛤蟆精作惡的證據之後,便派遣雷公電母前去捉拿癩蛤蟆精,癩蛤蟆精得知情況後,躲在田中間的深洞裡面拒不出洞,最後玉皇大帝親自下令,直接用雷劈。雷公接到玉旨後,剎那間砂子崗上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隨著一道閃電過去,接著是一個震耳欲聾的炸雷,雷公直接將癩蛤蟆精用雷劈死在洞內。據說當時將這塊田中間劈了一個直徑五六尺,深達丈餘的大坑,直接將這隻癩蛤蟆精劈的粉身碎骨。

癩蛤蟆精被雷劈死後,砂子崗周邊又開始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安寧。從那以後,老百姓便把劈死癩蛤蟆精的那塊田成為雷火舉三鬥,意思就是雷公舉起火把劈死癩蛤蟆精的地方。

——感謝隨縣唐鎮鎮政府、砂子崗村兩委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