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撲是死 向後倒是生 3秒內他作出了抉擇 後來主席親自爲其題詞


王傑,1942年10月出生在山東省金鄉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裡,他從小有個愛好就是喜歡聽英雄故事,而且尤其愛看英雄畫冊,每每尋到這樣的英雄故事或者畫冊,他有能力的話都會把它們珍藏起來。但他也許從來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他也會成為英雄中的那一個,只是可惜的是他在救下12名戰友的時候,自己卻因為撲向地雷而壯烈犧牲了。

1961年8月,王傑應徵參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一名工兵戰士。一開始他對這個工種頗有看法,因為他的夢想是開著坦克成為一名技術兵。但是後來在指導員的教育下,他的思想轉變很大,特別是在看了《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等文章後,他深受感動,不僅改變了之前的“歪想法”,而且立下了一個誓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並開始為以行踐言。

在之後的工作中,他總是勇於天下天,帶頭跳進冰河裡打樁的是他,在山洪中首先奔去搶救物資的是他,爬高空、鑽貓洞進行爆破,遇到啞炮首先去排除的也是他。他有一個習慣就是記日記,在後來他的23本日記中,記錄了這麼一句話:“我們青年人要象疾風中的勁草,歲寒時的松柏,經得起艱難困苦的考驗,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擔。”這句話完全襯托出了這位偉大戰士的思想高度。


他的壯烈犧牲發生在1965年的一場地雷實爆訓練中。當時這種地雷的實爆比較特殊,一向謹慎的王傑雖然做足了充足的準備,但是中間還是有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那就是地雷的拉火管不知什麼原因自燃了,拉火管燃了後3秒鐘內就會爆炸,而此時在這旁邊有12個王傑的戰友。在這短短的3秒鐘內,對於這種地雷深諳其道的王傑知道只要他人立馬向後倒去,至少不會有生命危險,而旁邊的人則生死難測。他當下就作出了決定,撲向了那個雷點。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王傑粉身碎骨,而12個戰友全活了下來。事故發生後,因為這算一場意外,所以一開始上級只是按照一場責任事故來處理,但是戰友們知道,他是為了他們而犧牲的,王傑不應該按照這樣的結果來判定,所幸後來這件事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甚至成立了專門的調查組來徹查此事。王傑最後得到了正名,他的23本日記也被挖掘了出來,他的精神感動世人,主席甚至親自為他題了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遠流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