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羣體

我覺得這個標題給了一個很窄的限制,所以我很感謝不在這個群體範圍內,但此刻卻在讀這篇文章的人。

我也不在這個範圍內,但我認識不少這個範圍內的人,我也早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今天不妨說一說。

通常大家能理解的媽媽們的挑戰,在於育兒和工作的平衡,從幼教開始陪讀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個人時間的稀缺。

但是這其實都是非常顯性的壓力,是被社會或者周圍人理解的壓力。

而年輕媽媽們內在的壓力,那些不太能被訴諸於表達的壓力,是在當好一個能幹的媽媽的時候,能夠繼續保持自己是一個有魅力的女性。

不管是她們欣賞的女性典範,還是她們對自我的要求,年輕媽媽們更多的期望自己是一個能夠完美應對多面角色的現代女性。

並且,讓別人發現這一點,或者說,建立自己的這種人設,對她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群體

大多數人會覺得,年輕媽媽,這是相對成熟的一群人,因為她們需要維持一個家庭的運轉,並且她們的精力大部分都轉移到了小孩子身上,所以應該已經比較看淡社交媒體上的表達,當然除了曬娃跟育兒之外,對那些轉瞬即逝的無謂消耗精力的潮流應該也比較看不上。

但是,你會發現,年輕媽媽們表現出了對潮流、爆品, 網紅的急切追求,這種急切裡有一種非常強烈地要讓外界知道自己知道的需求。

真的,你不要不信,就拿熱愛刷抖音的群體來說,她們佔了最大的比例,就拿今天來說,看電影前在便利店買水,店主是一個年輕媽媽,她的女兒大概上幼兒園大小,而她的手機里正播放著一個教舞蹈的抖音視頻。

如果從行為模式上來看,年輕人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使得他們會成為爆款或者網紅的參與制造者。

他們會檢驗一些說法或產品,或在社交媒體上用文字或者視頻記錄,他們能夠細數一個網紅的不同版本,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軌跡。

很多的網紅就是在這一輪輪的推動中產生的。

稍微年長一點的年輕人,或者到了三十歲左右還單身或者沒有小孩的人,會在日常的社交活動,日常生活裡的不同渠道里接觸到或者被傳播到。

他們對網紅的瞭解不如更年輕的群體那麼瞭如指掌,但是他們的認知依舊是豐富的,他們的追逐依舊是有自己的喜好辨別在裡面。

而媽媽們,是非常害怕自己落伍,害怕成為別人眼中生活裡只有小孩的那種媽媽,所以她們會非常主動地去搜索市面上新出的網紅。

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群體

因為她們的個人時間是被擠壓的,所以她們獲知訊息的渠道也是有限的,就是朋友圈和各類大號。

她們會非常主動留意朋友圈和大號裡冒出來的各種網紅,然後去線下尋找,購買,發朋友圈。

我以前看到大號的出的各種排名,各種推薦,各種網紅推薦文章,都會懷疑這種一看就是廣告的文章,還會有人信嗎?我真是很傻很天真。一定是有效果才有人用。買榜是有用的。

因為需要同時塑造多種角色,所以媽媽們的需求是非常多樣的,是一個好媽媽的需求,是一個現代的有魅力的女性的需求,是一個賢惠體恤的妻子的需求。

去滿足一個媽媽的需求,其實是去滿足幾個截然不同的人設的需求。

需求的廣度必然帶來深度的有限。

比如反思自己是不是隻是在塑造自己的深交形象,而沒有真正深入去學習和了解一件事情,這更可能發生在比較年輕,或者沒有小孩的群體身上。

媽媽在每一個角色裡的有限時間決定了她們往往只能達到比較淺的程度。

比如對於媽媽們熱衷的親子活動,媽媽們需要的是看上去複雜,但是對於參與者是簡單可操作的。

而媽媽們在這裡面有兩個非常強烈的需求,一是互動,家長和小孩之間的互動;另一個是塑造自己好媽媽的形象,也就是最後發到朋友圈的需求。

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群體

我知道不少自媒體,以前是雞湯博主,現在改成做美妝博主,也有朋友對我提出一起做一個專注女性成長的號,目標群體就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群體,而我這個朋友的年紀,99年,已經擁有幾十萬年輕媽媽群體的粉絲。

媽媽們的這種人設塑造壓力,和整個社會的輿論和風向也許有極大的關係。

有不少一些專注於女性成長的大號,它裡面的所有文章都是關於女性如何選擇去獲得看似最美滿的生活,所有的文章都關於如何維持自己良好的狀態,如何維持婚姻的幸福,如何在婚姻失敗或者失戀後逆襲。

反正女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何一種可能性,都會有一個應對方案,最終獲得別人眼中的圓滿。

類似的文章其實在當下非常流行,我不否認對於有一些女性,這在她們建立自我的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幫助,給她們一定的信心。

但是類似的文章,其實也是在傳達一種觀念:你應該有能力解決好所有的事情,處理好所有的狀況,如果你不能,就是你的問題。

如果你婚姻出現狀況,你最好沒有能夠被指摘的明顯弱點。

其實婚姻這種契約有一方違約或者想要解除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在現實中,如果你的婚姻出現了狀況,你最好沒有因為結婚或者養小孩就放棄了打扮,變成了不修邊幅。

你最好沒有因為專注工作所以忽略了老公或孩子。

如果你一百樣都好,也不要收入能力比老公好太多。

媽媽們需要維持的東西更多,所以她們內在的壓力也更大,焦慮也更多。

而焦慮就是生意,製造恐慌和焦慮,再去販賣治療焦慮的安慰劑就是生意。

嘿嘿,聰明的人會明白我這句話的意思。

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群體

其實,到了一定年紀,很多人喜歡講婚姻就是找室友。

聽了很多人的日常,覺得找室友這個說法真貼切,把彼此覺得幸福的,覺得值得過一過,想要過一過的人生說出來,看看是不是同款。

避免日後被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綁架,一邊疲於奔命,一邊怨念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最後,不多說了,比心,祝福,週五了,週末快樂。

做不了日更,我會努力兩天一更的。

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媽媽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