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的初戀故事: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

1935年7月17日,作曲家聶耳在日本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

聶耳(學名聶守信)1912年生於雲南,聶耳先後寫有《碼頭工人歌》、《畢業歌》、《大路歌》、《新女性》、《義勇軍進行曲》等30餘首歌曲。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聶耳的初戀故事: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

回顧聶耳短暫的一生,在他的書信和日記裡經常提到一個被稱為“三人”的女性:

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很想念“三人”,前年的這個時候,我們是多麼快樂地玩。

四月六日。想到“三人”,當然很夠回味。

五月三日,不寫“三人”的信,總覺心不安。

五月十七日,說到真正的能同走一條路,同一思想行動,還是我的“三人”好。好久沒有接她的信,不知她還是以前的思想嗎?今晚接由上海轉來的她的信,安慰了許多。

六月十五日,昨晚3點鐘才睡,給“三人”寫信,要她勇敢地出來。

六月二八日,接母親親筆寫來的信,她談到我的婚姻問題,她想去問問“三人”家。

這個“三人”,就是聶耳的初戀女友袁春暉。

聶耳的初戀故事: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

最右邊的是袁春暉

在這張老照片的背後,還有聶耳寫的一首小詩:

記得你是一朵純潔的白蘭,

清風掠過,

陣陣馨香,

我心如醉,

願人世間常留你的芬芳。

記得你是一隻小小的鸝鶯,

百轉千回,

嬌嬈娉婷,

聲聲迎來陽春似錦,

遼闊大地,

請和我共鳴。

聶耳的初戀故事: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

17歲的聶耳在省立師範讀書時的照片

1928年,17歲的聶耳在雲南省立一師讀書時,經朋友張庚候介紹,認識了在“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預科班讀書的學生袁春暉和她的姐姐袁令暉。

由於大家都喜歡音樂,就常在一起吹拉彈唱。張庚候和聶耳負責伴奏,袁家兩姐妹唱歌跳舞。

袁春暉的父親原為省立一師國文教員,早已病故。和聶耳一樣,她也是靠母親撫養長大。兩人有共同的愛好、相似的家庭處境,因而互生同情之心,經常在一起交流音樂,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聶耳有弟兄4人,他是最小的一個,所以朋友們都叫他“聶四哥”。他喜歡養狗,別人送給他一隻小黑狗,經常跟在他後面跑來跑去。袁春暉跟他開玩笑,不叫他“聶四哥”,卻叫他“聶四狗”。聶耳也給她取了一個諢名叫“吹吹灰”,這三個字的音調和她的名字很相近。

到了節假日,他們常相約去打網球,去較遠的風景區旅行。每次見面,聶耳總要給袁春暉帶一些吃的東西。有時是松子、瓜子,有時是幾塊糖。一次,袁春暉無意中提到,她聽說有一種很貴很好吃的糖,叫“巧克力”,可她還從來沒有見過呢!

聶耳便暗暗記在心裡,攢下錢為她買了一塊。這是袁春暉第一次吃“巧克力”。

袁春暉家有一棵開得很好的緬桂花樹,開花的夏天,她常常摘下一朵,用棉線拴好之後,掛在胸前的紐扣上。聶耳非常喜愛緬桂花,特別愛聞乾枯後的緬桂花的清香味。每次見面,聶耳總是把袁春暉胸前的緬桂花要去,夾進各種書裡,並且一直把這些花瓣帶在自己身邊。直到他在日本鵠詔海濱遇難後,人們在清理遺物時,還發現不少他從昆明帶去的緬桂花瓣。

1930年1月15日,聶耳在日記中寫道:

晚上,天空懸掛著一個非常明亮的月亮,張君同我散步到翠湖,我有一種想法:

1、我不能夠把C從我的“想念”裡除去。

2、我不能把C從我的“愛慕”中除去。

3、若我同C離別,我沒有把握我會同另一個人好。

4、若是我犧牲了我的想念,我不可能滿足C的希望。

5、其“結果”是:我艱苦地進行我的“想念”

日記中的“C”即是對於袁春暉所用的代號。

1930年7月初,19歲的聶耳從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本來他已答應玉溪縣的教育局長,準備回故鄉任教,但因他參加學生運動被叛徒出賣,隨時有被捕的危險,才臨時決定於7月10日離開昆明,頂替他三哥聶敘倫到上海的“雲豐申莊”去當店員。

聶耳離開昆明到上海之前,兩人的最後一次約會是在常去的玫瑰田邊度過的。當時,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過,從此以後竟會永別。

聶耳到上海工作後,給袁春暉寫過不少信。他希望等自己積攢了一筆錢以後,把她接出去外面學習音樂,但這種願望卻一直無法實現。

據《聶耳全集》編者說明中講:“由於時間相隔久遠,當中又幾經戰亂,聶耳的大部分信件都已經散失。如聶耳給女友袁春暉的上百封信,抗日戰爭時均毀於日本飛機對昆明的轟炸之中。”但我們從現存的《聶耳日記》中仍然可以見到聶耳與袁春暉通信的記錄,有近20次之多。

聶耳與袁春暉的愛情關係,儘管袁春暉從未向家長正式講過,但家長還是知道的,她母親對此一直持有異議。加之聶耳又千里迢迢一直在外闖蕩,永無歸期,最後,袁春暉只好屈服於家長的意志,與一個青年商人結了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