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傳遞的官場惡習:爲什麼主動做清官的人這麼少?

從古至今,官場上流行著許許多多關於腐敗的民謠:“想人重用,拍馬就行;欲要晉升,禮拜須勤。胡話貴乎多,獻媚在於精。”

,反映出官場的一些惡習,比如:溜鬚拍馬、拉幫結派等等。但是,關於清官的民謠卻少之又少,縱觀歷史,古代的清官也不算少,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民謠”傳遞的官場惡習:為什麼主動做清官的人這麼少?

唐朝時,有一個叫程驤的人。他的父親年輕時是強盜,斂積了百萬家財,後來改邪歸正,十五年足不出戶。

父親去世時,程驤還是小孩子,不知父親做過強盜的事。

有一次,程驤做了錯事,他的母親罵他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程驤流著眼淚追問母親說此話的原因,母親將他的父親曾是強盜之事告訴了他,程驤聽了非常痛苦,十分慚愧,絕食了幾天後,毅然做出決定,將家裡的不義之財分給鄉里的窮苦人。

“民謠”傳遞的官場惡習:為什麼主動做清官的人這麼少?

很快,散盡家財的程驤變得貧窮起來,但他的老師對其品行很是讚賞,經常接濟他奉養母親。

最後,程驤擁有了出眾的學問,朝廷想聘請他去做官,但被他推辭了。

北宋曹修古曾任監察御史,以生活儉約、潔身自愛聞名於朝野。

他去世後,妻女竟然沒有餘錢將棺槨運回老家安葬。曹修古的同僚和下屬得知後於心不忍,共同捐贈了很多錢,讓她們能夠辦理後事。

曹修古的女兒卻哭著對母親說道:“父親以忠廉處世,從未收受過別人任何錢財,如今我們若是這樣平白接受了他人饋贈,難免玷汙了父親一生的清名啊。”母親聽了她的話,於是將錢退回給曹修古的同僚和下屬。

那些人又勸她們收下,說是以後留給女兒當嫁妝也可以,曹修古的女兒垂淚道:“藉助父親的安葬費來給自己置辦嫁妝,這是我能做得來的事嗎?”她堅決謝絕了他們的好意,那些人都很欽佩曹修古女兒不累於利的德行與志氣。

“民謠”傳遞的官場惡習:為什麼主動做清官的人這麼少?

其實,不光是做官,民風、社風對社會上的每個人影響也是巨大的,如果人們普遍有很強的“崇潔尚廉”意識,對廉潔的事蹟倍加頌揚,那麼就能引導更多人以廉為榮,行清廉之事,進而促進社會孕育出更濃厚的風清氣正的氛圍。

所以,廉潔不僅僅是為官者的一己之事,每一個人都能貢獻一份“廉能量”。

今天兩個故事的主人公在歷史上並沒有做出什麼豐功偉績,也並沒有什麼傳奇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但因為有清廉的品格和事蹟而名垂青史,這源自於他們對清廉的嚮往,並能身體力行。

“民謠”傳遞的官場惡習:為什麼主動做清官的人這麼少?

其實,做人、做官沒必要去圖什麼轟轟烈烈,無欲則剛,因為所有的一切最後都要回歸平淡,縱觀歷史,不是清官太少,不是對清廉的嚮往太少,而是人們的慾望太強烈,身體力行清廉的人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