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不够用!日本酷热万人送医:又是洪水又是酷暑

日本气象厅表示,全国230多个观测站22日下午测出超过摄氏35度的高温。气象厅对日本本岛大部分地区发布特别高温警报。

救护车不够用!日本酷热万人送医:又是洪水又是酷暑

另外,日本教育部要求学校延后在热天举行的户外活动。上周,一名6岁男孩在高温天气下参加学校远足活动,因中暑丧生。

日本遭受高温酷暑天气,近三周内已造成至少28人丧生,并有12000多人就医。法新社援引官方数据显示,日本许多城市22日的温度逼近摄氏40度。最新数据显示,7月8日止的一周内有3人中暑死亡,而到15日为止的一周中暑死亡人数增至12人。

上周六21日又有13人中暑身亡,多数是年长者。根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至7月中截止的这一周,超过9900人被紧急送到医院就医,较前一周的2700人增加许多。酷热天气毫无缓和迹象。东京周末派出的救护车多达3091辆,创下单日最高纪录。(公纵号:啪哥哔哔堂报道)

相关新闻

中暑高危人群有哪些?

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产妇向来是中暑高危人群,发生重症中暑甚至致死病例时有出现。

老年人由于机体散热能力下降,对热量在体内积聚的耐受能力下降,高温时易造成伤害。特别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对温度的感知和响应迟缓。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人生怕老人受凉得病,不开空调、风扇,而失能失智老年人不能准确及时表达不适,直到高热、意识丧失时才被发现已中暑,就医时大多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婴幼儿和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天衣物穿得过多,或在高温环境下奔跑打闹可能导致中暑发生。近年来,每年夏天都有儿童被困在汽车内致严重中暑而死亡的悲剧。夏天太阳照射下的停驶车辆,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数小时即可升至60℃至70℃以上,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

我国传统认为产妇在月子里应忌风忌凉。“坐月子”据称最初与防止“产褥热”有关。现代医学证明产褥热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现在随着消毒和抗生素应用已使产褥热大大减少。产妇在高温天应听从医务人员指导,做好产后感染防控,同时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防暑降温,摄入充足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若在酷暑天气也不开门窗、风扇、空调,甚至盖上棉被,就可能发生中暑死亡事故。

临床情况显示,既往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患者不仅易发生中暑,中暑作为诱因还会导致原有的病情迅速恶化。比如,心血管病患者中暑时容易诱发心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中暑时大量体液的丢失可导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平时处于高代谢状态,产热多,处于高温环境较常人易中暑;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抗精神病药等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和散热功能,增加中暑风险。

30年来最惨重!日本遇难195人 7府县仍有超过62人下落不明

救护车不够用!日本酷热万人送医:又是洪水又是酷暑

救护车不够用!日本酷热万人送医:又是洪水又是酷暑

救护车不够用!日本酷热万人送医:又是洪水又是酷暑

截至7月12日上午,遭受暴雨灾害的西日本地区12个府县的遇难人数已升至195人。在冈山县,无法确认安危的人员出现增加,7府县仍有超过60人下落不明。受灾情况可能进一步扩大。

《日本经济新闻》7月12日报道说,在暴雨导致4分之1地区被水淹的冈山县仓敷市真备町,2016年曾绘制设想可能遭受水淹的区域和避难场所的“洪水泥石流灾害风险地图”。事实上,此次暴雨导致的水淹区域与“风险地图”中预测的区域几乎完全一致,但是仍有很多人因此遇难。有的居民表示“根本没看到过该风险地图”,仓敷市方面表示“应该反复敦促居民确认(风险地图)”。

居住在小田川溃坝附近的居民穗井田良后悔地表示“一次也没看过风险地图”,他说自己没有听到仓敷市6日播放的避难指示广播。自己前往河边发现水位不高,于是返回后就留在了家里。

在日本,被中央政府和都道府县的河川管理者指定为高风险的河流所流经的各市町村会基于《水防法》绘制灾害风险地图。

各市区町村在基于河川管理者预测的降雨量和堤防场所绘制的设想水淹区域地图中,还会加上避难所等的位置。截至2017年3月,日本全国约1300个市区町村发布了风险地图,仓敷市也在2016年向所有居民发放了风险地图。

此次堤坝决堤导致真备町4分之1的区域遭受水淹,实际被淹区域与风险地图预测的淹水区域几乎完全吻合。据该风险地图预测,小田川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2天降雨量达225毫米”的情况下,大部分地区“2楼以下会被水淹”(水位在5米以上)。

7日凌晨,小田川的堤坝决堤。据穗井介绍,他在发现情况不对的在几分钟后开车逃避,但洪水来势汹汹,差一点没逃出来。他一脸苦楚地说“有人曾告诉我过去堤坝决堤时,洪水淹到住宅的2楼,但没想到真的会发生这种事情……”

虽然洪水在7月11日已基本退去,不过当地的防灾负责人表示“除了发放风险地图外,还必须反复叮嘱居民查看地图”。

当地有不少老年人虽然记得曾今发生过的被水淹的经历,但是却没能迅速进行避难。

在仓敷市的市立园小学避难的80岁老奶奶称,不记得自己看过风险地图,但由于仍记得在1970年代小田川决堤的情况,所以考虑到应对水没过地板的情况而抬高了自家房屋地板的高度。

据她说,听了6日的避难指示广播,邻居也让她一同坐车避难,但是“没想到会发这么大的水”,所以没有去,结果被困在了自家2楼,最后被消防员用船救出,她反省说“我太大意了”。

2015年,日本关东东北暴雨导致鬼怒川决堤,茨城县常总市的众多地区被水淹。该市在2009年发布了风险地图。地图上标出了设想水淹地区,但是很多居民避难不及,最后只能依赖救助。

受常总市的水灾影响,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16年修改了风险地图的制作指南。内容包括将室内避难难以确保安全的地区划定为必须尽早进行撤离避难的区域,以及分析地区的水灾特性。国土交通省水防企划室呼吁民众“以此次暴雨为契机,确认自己所在市区町村的风险地图,并将地图活用于灾时避难”。

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的室崎益辉教授(防灾学)就居民避难不及时表示,“由于气象和避难相关信息愈发详细,是否避难由个人来判断,最终很多人选择呆在家里。平时有必要进行训练,让民众和邻居商量决定是否避难,而不是自己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