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校外輔導機構是一種在我國現行教育生態下的特異性的存在。無論是從教學方面看還是在從學生管理方面看,校外輔導機構和學校的大多數功能幾乎是一樣的。而兩者不一樣的地方是學校承載著更多落實國家基礎教育目標的落實任務,比如核心素養中的大部分內容的落實,尤其重要的就是德育。

為什麼每年寒暑假都有那麼多家長要不惜花費重金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我想,除了社會上大多數家長心中“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之外,校外輔導機構的質量和口碑也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不得不承認,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校外輔導機構確實顯得比學校老師更專業。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一、入門測和學習狀況分析

據瞭解,大多數輔導機構都會在和學生正式約課前對學生進行入門測,以瞭解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況。這種做法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意識。而學校的很多老師迫於學校的課程安排,不大可能在每一節課前都通過可視化、可量化的方式對已經講過的內容進行測試。

二、有針對性的學習規劃

當今時代我們不缺教育,但是缺乏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尤其是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什麼“一對一”輔導這麼火?因為其中體現的是一種量身定製的服務原則和對大部分家長和學生“我要與眾不同”的“貴族式”心理的滿足。“一對一”在學校也是可以滿足的,但是在當前學校的教育組織形式下不可能大範圍實現,也不可能是主流的教學形式。“一對一”除了更加註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之外,更有利於師生互動和及時反饋的實現,更容易檢測教學效果和改進教學策略。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三、學習過程的無縫監測

比較知名的輔導機構都採用“三對一”的輔導模式,即一個學生配一個班主任、一個學管老師、一個學科輔導老師。班主任負責排課和協調等事務,學管老師負責監督學生作業和反饋情況,學科輔導老師負責學科教學。一個學生對這種教育資源的佔有量是一個有50名學生的班級裡的一個學生佔有教育資源的75倍。“三對一”的輔導模式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無縫監測,促使學生實現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的轉化和鞏固,對成績的提升效果更明顯。

四、頻繁及時的集中教研

在學校,教研是常態,但是學校老師在教研中普遍缺乏積極的教研心態,有時候教研就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填一張教研記錄,應付一下考勤,剩下的就是講一下組內的教學進度,傳達一下學校的相關安排。這種學校教研對教學問題缺乏主動的發現和解決意識,對學生更缺乏深入的研究。校外輔導機構也會經常組織教研,無論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他們教研時研究的是“真問題”,是來自教學過程檢測和家長、學生反饋的問題,教研指向單一而明確,那就是解決問題。而且每次教研都要收繳教研記錄,並以此作為對教師漲薪和評級的依據。這種有針對性的教研客觀上起到了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

校外輔導機構在哪些方面比學校更專業?

五、可量化的教師激勵措施

任何組織要提高運行效率就要對組織內的成員建立一定的激勵措施,可以說每個學校都具有對教師激勵的一套措施,而實際上,在對這些激勵措施進行執行的時候,由於很多指標沒有量化,或者量化指標不能很好的統計和運用,這些激勵措施的效果可能並不明顯。校外輔導機構對教師的激勵是純粹以量化法方式執行的,家長和學生的好評、學生課程規劃的編訂、教育資源的分享、參加教研的情況等等,這些指標全都有量化的標準,並定期統計,作為漲薪和評級的依據。

從教育的角度講,學校具有校外輔導機構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比如校園人文環境、和諧師生關係、豐富的學習場景體驗、德育氛圍等等,但是,但從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來看,校外輔導機構的做法確實比有些學校顯得更專業。這也是學校應該反思和借鑑的地方。畢竟,學生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學業的成功,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更有成就感,這是學校和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