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素時 · 錦年

午後,陽光漫散,照到翠綠的玉蘭樹上,樹葉隨風起伏,光線隨樹葉跳躍,時明時暗。一些陽光穿過窗邊鏽跡斑斑的鐵欄杆,在桌上的玻璃杯邊緣打出耀眼的亮光,簡直如萬花筒般閃亮。一些光線打在我懸於半空的手上,深秋的陽光竟如此溫暖,不,不單溫暖,而且溫柔,如同多年前一個下午在溜冰場牽起的女孩子那隻手般的溫暖和溫柔。

印象素時 · 錦年​轉頭看看眼前堆積的文件,突覺這個世界是如此美好,如此大好時光怎能浪費於工作之中?

索性驅車逃離城市,單曲循環soler的《風的季節》,音量調高,車窗全打開,任由放肆的秋風吹散頭髮。

在市郊新津河出海口附近尋得一處人跡罕至的堤壩,坐於地上,身旁從水泥夾縫中長出的一撮雜草已經發黃,輕輕折斷一根於手中翻轉把玩。
印象素時 · 錦年​河水安靜,緩緩流向大海,不由心生逝者如斯夫之感。

靠岸停著長長一排漁船,多數是連船艙都沒有的小船,船身黑得發亮,船上似乎沒見到人影,果真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兩個小男孩騎車從身旁一前一後飛馳而過,人早已一閃不見,稚嫩放肆的喊叫聲卻仍在空中飄蕩。

縱是秋日暖陽,海風吹得久了也有些涼意。

從壩上下來轉過附近小路,隱約看見不遠處路邊一排竹籬笆,著實讓人有些驚訝。

這裡可是郊區農村僻靜小道呀,怎麼會有如此詩意的物件?
印象素時 · 錦年

印象素時 · 錦年​​走近了,更是訝異不已。

看樣子這原本應是一座傳統潮汕農村民宅,卻意外地沒有絲毫民宅常見陳舊模樣。

屋外臨路種樹,樹下竹門兩旁圍著一人多高的竹籬笆。

竹門敞開,右邊有一隻小巧的長方木幾,相對擺放兩條木長椅,木几旁邊立著一個傘型的小花架,上面有兩盆綠蘿,還有兩盆盛開的紫色杜鵑。左邊放著一隻鐵桶、幾個花盆、四五根竹杆等雜物。

正門口屋簷下掛四個大紅燈籠,在後面白牆上留下瘦長的陰影。

門兩邊立有兩根年代久遠的褐色木頭,上面釘兩盞煤油燈,半空懸一塊木製牌匾,用楷書陰刻四個字——素時·錦年。
印象素時 · 錦年印象素時 · 錦年​​大門石框兩旁擺兩盆瘦高的竹子,竹葉後面是用紅木鏡框精心裝裱的一幅黃底楹聯,影影綽綽可見:莫羨他人枝頭滿,自家棚下有逍遙。

門口地上鋪的是發白的藍灰色石磚,石磚有大有小,方形長形各異,看似雜亂,細看能看出是用匠心鋪砌。路中間石磚菱形相接,綠草相間,從竹門到石門直貫院落中庭,引人登堂入室。
印象素時 · 錦年印象素時 · 錦年​​真真是越看越覺好奇。這哪像我小時候住過的老厝?

此地為何有此物?這究竟是什麼地方?民宅?會所?茶室?私房菜?

我在門口探頭探腦,正當猶豫要不要再往裡走時,一個白衣女子從屋裡翩翩然而至。

女子笑意盈盈,白衣黑褲,馬尾,瘦高,胸部豐滿,臉有雀斑,若猜年紀,大約在三十四五上下。原來此處果真是茶舍,女子是茶舍的主人,小燕。
印象素時 · 錦年印象素時 · 錦年​​​坦誠地講,印象中名字喚作小燕的,通常有點俗氣。偏偏小燕這名字像專為眼前這白衣女子而造,人如其名,輕盈,靈動。小燕又彷彿專為這古老而新穎的民居而來,老厝之上就該有燕子飛旋。若不然,哪來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印象素時 · 錦年​她讓我想起兒時我常常站在屋簷下,仰望燕子銜來泥草築巢。我有個至今還未實現的願望,那會兒我是多想爬到屋上去偷鳥蛋啊!

​茶舍的名字充滿意境——素時·錦年。

素時錦年,這名字有什麼來由嗎?

是為破敗的民居賦予全新的生命?

是把素淡的時光化作錦繡的年華?

是素琴揮雅操?白雲無盡時?

是錦瑟無端十五絃,一弦一柱思華年?
​是追憶流逝的時光?抑或憧憬未知的將來?

是素與錦的對立,還是時與年的滲合?

是要與過去和解?是要讓自己活在當下?

小燕笑笑不語,任由我無盡的遐想。

小燕帶我參觀,她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輕細柔緩的聲音中卻有一股直擊人心的力量,使人不由得為之傾聽,或許就是稱之為魅力的東西。

這棟老宅是潮汕地區常見的四點金結構,原先門廳右側的下房被改為書屋,南牆上掛一幅名為《山巖銀瀑》的山水小品,一看就知出自名家手筆。
印象素時 · 錦年​畫下方是一隻十分帶有年代感的八仙桌,跟我老家祠堂裡用來擺放祭祀用品的那隻八仙桌几乎一模一樣,桌面亦同樣斑駁,桌上有花,有書,有硯臺,還有一冊捲起來的竹簡。

印象素時 · 錦年​八仙桌配兩隻扶手磨得花白的太師椅,款式甚為普通,不是什麼高檔物件,估計是從村裡哪戶人家淘來的老物件。

下房原來家中小輩居住之所,面積不大,只容得下兩個小的木製書架,粗略一看,上面盡是些古文、文學、歷史類的舊書,幸好沒發現《馬雲傳》之類的,若不然便大煞風景了。

下房北向有間大房,房間兩邊各擺放相同款式的長條柚木茶几和四張新中式實木椅,既適宜飲茶又可兼當聚餐之所。


印象素時 · 錦年​大房外是一條與下房相連約三米見寬的迴廊,兩旁盡是花草,我認得出的有蘭花、牽牛花、薔薇,連牆上都掛著紅色的花,迴廊盡頭種了幾株竹子,恰好陽光照於此間,使人莫名心生歡喜。

印象素時 · 錦年​​天井照壁前亦種有許多花,繞過照壁便是廳堂。


印象素時 · 錦年​​​廳門虛掩,小燕邀我入裡喝茶。
印象素時 · 錦年
印象素時 · 錦年​​推門進入,一張碩木的梨木茶几旁坐著三個年輕的女子,齊刷刷望向我,紛紛拿我打趣,迸出玲瓏的笑聲。

印象素時 · 錦年​我有些不知所措,裝作轉頭察看屋裡的擺設。屋裡陳設簡單,正中掛一幅行草《陋室銘》,字當然是好字,徐緩急馳,蛇行龍飛,然而掛於此處卻未免有些刻意,倒不如簡單寫上“朝搴阰之木蘭,夕攬洲之宿莽”。

印象素時 · 錦年

​東牆自右至左掛梅蘭竹菊四條國畫,這大概也可算是茶舍標配吧。
印象素時 · 錦年

印象素時 · 錦年​​靠西牆是一個博古架,上面雜放蘭花、茶具還有幾個小物件。
印象素時 · 錦年​屋頂上是一根一根裸露的木樑和瓦片,木樑經過細緻的保養,上面泛出油漆的亮光。以前家裡也有這樣的木樑,只是從來沒有人打理過,呈現出腐敗的痕跡,偶爾還會從上面掉下蟑螂、蜈蚣等嚇人的東西。

素時錦年處處令我想起兒時的時光,現在想來那是物質相當貧乏的童年,可於彼時卻絲毫未覺,小朋友總是這世上最快活的人。

而今紅塵俗世中忙忙碌碌,不知已有多久未曾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只在偶爾感嘆,何時才能置一座有花有草的小院,擇一人終老。

多少人踏遍千山萬水,一路尋尋覓覓,卻早已經忘記最初的夢想,從不曾放緩腳步看看這個世界,發現最好的原來一直就在身邊。

年輕的女孩子們邊喝茶邊談笑,坐於一群陌生的女子之中令我有些不自在,我就起身離開。

一出門口我便惋惜為何不多停留,我回頭看,這原本殘垣斷壁、雜草叢生的老厝在精心打造之下竟能化作如此清幽的居所,仿如待閣閨中的少女,已然出落成一位絕世獨立的佳人。

素時錦年的竹門,隔開的分明是兩個世界。外面的世界喧囂紛亂,裡面的世界靜謐平和。
印象素時 · 錦年​​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人生已夠艱難,總歸要給無處安放的靈魂找一個憩息的地方。再尋一日,就於這座老厝裡,沏一壺茶,閒坐其間,時間變得很慢很慢,世上的一切紛雜都與自己無關,坐看雲舒雲卷。靜聽花開花落!


印象素時 · 錦年印象素時 · 錦年素雅庭院聚高朋,時光荏苒閒相邀。

錦繡情緣結摯友,年華易逝勸君惜。

半杯香茗表情誼,君子之交淡若水。​​​
印象素時 · 錦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