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大朗讀者|藍色的語言——青島之行

青島,簡稱“青”。百度百科上寫道“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後於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於王士性的《廣志繹》中。

而在本期遊記中,作者有的卻是“藍”的感受,這是一種怎樣海天相接的藍呢?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藍色催生了海的語言,我企望海天相交細細的線,兩種藍告訴我:言語是愚蠢的智慧。

回溯過往,過往既漫長得豐富,又憔悴得短暫。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五四廣場

乘坐空調滿溢的直達車到達青島,坐上地鐵三號線,第一站目的地——五四廣場。

在過馬路的時候,綠燈很快就變紅了,交通協管大爺對我們喊著:快點,還在那兒慢慢遊呢!雖然被大爺說了一通,我們內心還很是激動的啊,因為我們聽到了第一句青島當地人的話。不愧是海邊城市,連所用的詞語都跟海洋有關——遊。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青島人的胸懷應該廣闊得足以容納歷史的厚度。從將近一週的交往來看,青島人給人以穩重、淳樸的感受,同時跟我所接觸過的大多北方人不同,他們的熱情中帶著安靜和靦腆——這是我第一次用“靦腆”來形容北方人。因為我不知道還能用什麼更恰切的詞彙去描述那幅溫和的畫卷了:太美了?太不真實?太深入心靈?或許這就是海洋的魅力

沿海一路向東,來到奧帆中心,一切皆平靜。就連百般推銷自己為人不驚的琴島。

只是一路上沒找到吃的把我們折騰得夠嗆,我們來到富人區,因此就別寄希望於小吃店了。

終於,我們一路步行到了萬象城後的一條街,總算是舒了一口氣——這才是普通百姓應該有的生活。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中山公園

喝完小米粥,吃了個煎雞蛋,我們乘坐公交來到中山公園。在桂花園的藤蔓植物陰涼之下歇息,跟隨著心的律動行走,快樂擠掉了睏倦的溫床。

八大關也就是八條大道,現在增加到十條了。我只顧著去感受紅瓦綠樹和碧海藍天,也沒細數這十條是哪十條。所謂“八大關”是以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命名的。解放前,這裡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成為中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裡下榻。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濱海路

沿著濱海路行走,海濱浴場在炙熱的陽光下熱鬧非凡。沒人說熱,沒人說涼,海水平和到能讓你去凝視平復了心情之後的自己,在喧囂和浮華背後的自己。你將採擷一朵玫瑰,生命的範圍被無限擴大——從前你所苦苦追求的心境,在這裡你統統能夠達到。人生的滋味就在不知不覺中得以體味,正如那不停息的馬達帶動著你生命的動力,窮盡一種真誠的平和是不需要停下生命的步伐的。

對於海邊海鮮餐館的廚師手藝,我們已經不能要求他們更多了。沒有媒體報道的天價青島大蝦,沒有印象中的宰客事件,我們自然而然地融進了海風四溢的空氣裡,海風融入了我們的身體。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棧橋

棧橋和中山路的遊客甚多,但我們並沒有感到旅遊與日常生活的斷裂,海水的氣息以及浩淼海水般穩重的氣場縫合了人們在其他旅遊城市必定會感受到的斷裂感。海風很涼,涼得我瑟瑟發抖。

海風接受的讚揚已經夠多了,小青島上的燈塔也為不那麼鹹的風增添嫵媚。女兒握緊了年邁母親的手,時光抓住老人的額頭,刻上幾道水草狀的凌亂。人人都竭力抓住海風此刻的舒坦,走入距海岸四百米的大海,最終因抓不住而放下。抓得住的是長久的陪伴,抓不住的是短暫拂過臉龐的海風。

水是軟綿綿的,是抓不住的時光。

人是風情萬種的,是隻顧拾起流浪的破碎。

如果說離別是供人煽情的美好,我寧願自欺欺人一次:我將永遠記得,我不曾來到你的懷抱。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韋潔菲,廣西醫科大學圖書館職工,哲學碩士,慧新社社員。愛好閱讀、寫作與籃球。

朗讀者簡介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盧秋紅,17級英語專業學生,校主持隊副隊長。熱愛聲音,熱愛生活。喜歡用聲音感動自己,也期望用聲音感動他人。“不想當歌手的大學生不是好主持人”,喜歡音樂,也喜歡拍照,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

微感言

“青島的風,經過過濾,玻璃似的。人,遊在街道上,像魚。”

沒有瑰麗奇景,卻極盡舒適愜意。有時旅行不需要多磅礴的景色,人,海,生活,融合便是絕妙。偷得浮生半日閒,無須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