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青岛,简称“青”。百度百科上写道“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后于明嘉靖年间首度被记载于王士性的《广志绎》中。

而在本期游记中,作者有的却是“蓝”的感受,这是一种怎样海天相接的蓝呢?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蓝色催生了海的语言,我企望海天相交细细的线,两种蓝告诉我:言语是愚蠢的智慧。

回溯过往,过往既漫长得丰富,又憔悴得短暂。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五四广场

乘坐空调满溢的直达车到达青岛,坐上地铁三号线,第一站目的地——五四广场。

在过马路的时候,绿灯很快就变红了,交通协管大爷对我们喊着:快点,还在那儿慢慢游呢!虽然被大爷说了一通,我们内心还很是激动的啊,因为我们听到了第一句青岛当地人的话。不愧是海边城市,连所用的词语都跟海洋有关——游。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青岛人的胸怀应该广阔得足以容纳历史的厚度。从将近一周的交往来看,青岛人给人以稳重、淳朴的感受,同时跟我所接触过的大多北方人不同,他们的热情中带着安静和腼腆——这是我第一次用“腼腆”来形容北方人。因为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更恰切的词汇去描述那幅温和的画卷了:太美了?太不真实?太深入心灵?或许这就是海洋的魅力

沿海一路向东,来到奥帆中心,一切皆平静。就连百般推销自己为人不惊的琴岛。

只是一路上没找到吃的把我们折腾得够呛,我们来到富人区,因此就别寄希望于小吃店了。

终于,我们一路步行到了万象城后的一条街,总算是舒了一口气——这才是普通百姓应该有的生活。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中山公园

喝完小米粥,吃了个煎鸡蛋,我们乘坐公交来到中山公园。在桂花园的藤蔓植物阴凉之下歇息,跟随着心的律动行走,快乐挤掉了困倦的温床。

八大关也就是八条大道,现在增加到十条了。我只顾着去感受红瓦绿树和碧海蓝天,也没细数这十条是哪十条。所谓“八大关”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滨海路

沿着滨海路行走,海滨浴场在炙热的阳光下热闹非凡。没人说热,没人说凉,海水平和到能让你去凝视平复了心情之后的自己,在喧嚣和浮华背后的自己。你将采撷一朵玫瑰,生命的范围被无限扩大——从前你所苦苦追求的心境,在这里你统统能够达到。人生的滋味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体味,正如那不停息的马达带动着你生命的动力,穷尽一种真诚的平和是不需要停下生命的步伐的。

对于海边海鲜餐馆的厨师手艺,我们已经不能要求他们更多了。没有媒体报道的天价青岛大虾,没有印象中的宰客事件,我们自然而然地融进了海风四溢的空气里,海风融入了我们的身体。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栈桥

栈桥和中山路的游客甚多,但我们并没有感到旅游与日常生活的断裂,海水的气息以及浩淼海水般稳重的气场缝合了人们在其他旅游城市必定会感受到的断裂感。海风很凉,凉得我瑟瑟发抖。

海风接受的赞扬已经够多了,小青岛上的灯塔也为不那么咸的风增添妩媚。女儿握紧了年迈母亲的手,时光抓住老人的额头,刻上几道水草状的凌乱。人人都竭力抓住海风此刻的舒坦,走入距海岸四百米的大海,最终因抓不住而放下。抓得住的是长久的陪伴,抓不住的是短暂拂过脸庞的海风。

水是软绵绵的,是抓不住的时光。

人是风情万种的,是只顾拾起流浪的破碎。

如果说离别是供人煽情的美好,我宁愿自欺欺人一次:我将永远记得,我不曾来到你的怀抱。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韦洁菲,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职工,哲学硕士,慧新社社员。爱好阅读、写作与篮球。

朗读者简介

医大朗读者|蓝色的语言——青岛之行

卢秋红,17级英语专业学生,校主持队副队长。热爱声音,热爱生活。喜欢用声音感动自己,也期望用声音感动他人。“不想当歌手的大学生不是好主持人”,喜欢音乐,也喜欢拍照,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微感言

“青岛的风,经过过滤,玻璃似的。人,游在街道上,像鱼。”

没有瑰丽奇景,却极尽舒适惬意。有时旅行不需要多磅礴的景色,人,海,生活,融合便是绝妙。偷得浮生半日闲,无须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