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最好的財富

關注我們,點亮智慧人生!

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最好的財富

如今很多人,對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異,聰明才智也遠遠超過了以前,但遺憾的是,好多人都活得特別累,總是不由自主地抱怨外境。這是為什麼呢?皆因他們身上特別缺少一樣東西——慈悲的心態。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慈悲”呢?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是這樣定義的:“慈”是給一切生命帶來快樂,“悲”是令一切有情遠離痛苦。

然而遺憾的是,現在有不少人打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旗號,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損害許許多多眾生的利益。假如我們平時耳濡目染的,都是賺錢的好處、發財的方法,除此之外,對大眾沒有任何責任感,對自己沒有任何道德約束,那未來只會越來越可怕。

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最好的財富

一棵大樹需要不斷吸收水分、養料才能枝繁葉茂。同樣,我們的人生也要經常吸取慈悲、智慧的養料和水分。

有些年輕人一聽到“慈悲”二字,就興致索然,覺得跟自己當下的生活聯繫不大,他們可能更想知道:怎麼樣讓自己快樂?修什麼法馬上減輕壓力?怎麼樣保養身體?……

其實,不管你現在和將來在社會上做什麼,如果沒有慈悲的心,整天含辛茹苦地追名逐利,就算最後擁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名望,也可能活得比以前還苦不堪言。

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最好的財富

大乘佛教的慈悲,提倡關愛一切眾生,這對很多人來講,恐怕很難做到。但即便如此,起碼你也應保持一顆善良的心,這是每個人的天性。

如今,不少畢業不久的學子們,只想找個滿意的對象,組建一個舒適的家庭,錢再賺得多多的……這樣想固然沒錯,但請不要當成是一輩子追求的目標。以前,古人讀書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是問問現在的人,誰有這樣的萬丈豪情?

就算你日日夜夜為了名利而勞碌,但到頭來能得到什麼呢?揭開外表的繁花似錦,可能只剩下了內心的“壓力山大”。對一個人來說,身體不健康了,可以到醫院去治療;但如果內在缺“德”,導致了各種心理疾病,那到任何一個醫院去,都可能無藥可救。

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最好的財富

在這個世間上,假如每個人眼裡只有自己,就像開車時人人都往前衝,最後只會令交通堵塞,誰也過不去。如此,受害者到底是誰?肯定是自己。

因此,利他就是利己。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上最好的財富。


慈悲為什麼可以利他利己?

大乘佛教的慈悲,是緣著天下無邊一切眾生興起的,這種慈悲也許我們很難想象,但只要你心存善良,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和動物,就是慈悲了。沒有慈悲,當面對金錢的誘惑時,可能有人為了自己殺害他人,也在所不惜。

所以,在價值觀方面,我最重視智慧和慈悲。

人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有智慧而無慈悲的人,一般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有慈悲而無智慧的人,想幫助誰也幫不了,因為你沒有能力。打個比方,智慧和慈悲如同一雙翅膀,有了這雙翅膀,你就可以在人間的天空自由翱翔了。(作者:索達吉堪布 來源:《智慧比金子還貴》)

“慈”與“慧”相輔相成

真正的大愛,是無條件地給予幫助,無條件地為他人拔苦與樂。而且,這種無條件的付出,是對一切生命的。

所謂智慧,是指能洞察一切萬法的現相與實相的智慧,而且是永恆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說今天還用得上,但明天就被淘汰了,隨後消失無跡了,不是這種。它是在2500多年前,從佛陀那裡傳承下來以後,現在可用,乃至千秋萬代、世世代代都可用的智慧。

一旦我們有了這種智慧,用它攝持慈悲,慈悲就不會流於世俗之愛,不會障礙自己、束縛他人,只會給一切眾生帶來恆久的利樂,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說“慧耀千秋”。

總之,“慈”與“慧”相輔相成。一個人只有慈悲而沒有智慧,慈悲就容易偏墮,有時候就沒有力量,就像斷了手臂的母親,她見到自己的獨子被水沖走以後,只有哀號,卻沒辦法救護。只有智慧而沒有慈悲,那這個智慧很可能轉成邪慧,就像有些人會造原子彈,但造出這些東西來,卻害了很多的人。他有沒有智慧呢?有智慧,但這種智慧對眾生是不利的。

很多人還是老想法:“我是志願者,我資助貧困大學生,他應該記得我;我去養老院看望老人,老人應該感謝我……因為他們是受益者。”其實,從純粹的利他思想來看,真正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所以,當我們付出的時候,應該滿心歡喜,而且不圖回報。(作者:索達吉堪布 來源:《無私帶來的喜樂》)

無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間最好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