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最好的财富

关注我们,点亮智慧人生!

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最好的财富

如今很多人,对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异,聪明才智也远远超过了以前,但遗憾的是,好多人都活得特别累,总是不由自主地抱怨外境。这是为什么呢?皆因他们身上特别缺少一样东西——慈悲的心态。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慈悲”呢?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是这样定义的:“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令一切有情远离痛苦。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人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旗号,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损害许许多多众生的利益。假如我们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赚钱的好处、发财的方法,除此之外,对大众没有任何责任感,对自己没有任何道德约束,那未来只会越来越可怕。

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最好的财富

一棵大树需要不断吸收水分、养料才能枝繁叶茂。同样,我们的人生也要经常吸取慈悲、智慧的养料和水分。

有些年轻人一听到“慈悲”二字,就兴致索然,觉得跟自己当下的生活联系不大,他们可能更想知道: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修什么法马上减轻压力?怎么样保养身体?……

其实,不管你现在和将来在社会上做什么,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整天含辛茹苦地追名逐利,就算最后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名望,也可能活得比以前还苦不堪言。

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最好的财富

大乘佛教的慈悲,提倡关爱一切众生,这对很多人来讲,恐怕很难做到。但即便如此,起码你也应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这是每个人的天性。

如今,不少毕业不久的学子们,只想找个满意的对象,组建一个舒适的家庭,钱再赚得多多的……这样想固然没错,但请不要当成是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以前,古人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问问现在的人,谁有这样的万丈豪情?

就算你日日夜夜为了名利而劳碌,但到头来能得到什么呢?揭开外表的繁花似锦,可能只剩下了内心的“压力山大”。对一个人来说,身体不健康了,可以到医院去治疗;但如果内在缺“德”,导致了各种心理疾病,那到任何一个医院去,都可能无药可救。

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最好的财富

在这个世间上,假如每个人眼里只有自己,就像开车时人人都往前冲,最后只会令交通堵塞,谁也过不去。如此,受害者到底是谁?肯定是自己。

因此,利他就是利己。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上最好的财富。


慈悲为什么可以利他利己?

大乘佛教的慈悲,是缘着天下无边一切众生兴起的,这种慈悲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但只要你心存善良,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动物,就是慈悲了。没有慈悲,当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可能有人为了自己杀害他人,也在所不惜。

所以,在价值观方面,我最重视智慧和慈悲。

人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有智慧而无慈悲的人,一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有慈悲而无智慧的人,想帮助谁也帮不了,因为你没有能力。打个比方,智慧和慈悲如同一双翅膀,有了这双翅膀,你就可以在人间的天空自由翱翔了。(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智慧比金子还贵》)

“慈”与“慧”相辅相成

真正的大爱,是无条件地给予帮助,无条件地为他人拔苦与乐。而且,这种无条件的付出,是对一切生命的。

所谓智慧,是指能洞察一切万法的现相与实相的智慧,而且是永恒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说今天还用得上,但明天就被淘汰了,随后消失无迹了,不是这种。它是在2500多年前,从佛陀那里传承下来以后,现在可用,乃至千秋万代、世世代代都可用的智慧。

一旦我们有了这种智慧,用它摄持慈悲,慈悲就不会流于世俗之爱,不会障碍自己、束缚他人,只会给一切众生带来恒久的利乐,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说“慧耀千秋”。

总之,“慈”与“慧”相辅相成。一个人只有慈悲而没有智慧,慈悲就容易偏堕,有时候就没有力量,就像断了手臂的母亲,她见到自己的独子被水冲走以后,只有哀号,却没办法救护。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那这个智慧很可能转成邪慧,就像有些人会造原子弹,但造出这些东西来,却害了很多的人。他有没有智慧呢?有智慧,但这种智慧对众生是不利的。

很多人还是老想法:“我是志愿者,我资助贫困大学生,他应该记得我;我去养老院看望老人,老人应该感谢我……因为他们是受益者。”其实,从纯粹的利他思想来看,真正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所以,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应该满心欢喜,而且不图回报。(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无私带来的喜乐》)

无私的慈悲心,才是世间最好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