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作者|崔百珎

影视行业乱象并不仅有“天价片酬”这一项。但奇妙之处就在于,一重重与“明星片酬”相关的话题被掀起来之后,泛受众所侧重的关注度依旧只聚焦在演员片酬上。

“天价片酬”引发行业震荡?

2018年初夏,崔名嘴的一个“爆料”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大众发觉:哎呀!演员们赚的片酬是“天价”呀!

在这刷新了泛众认知的“薪酬”配比之后,是拳拳到位的影视圈税务的治理与变化。除了“偷逃税款”、“阴阳合同”等现象,明星们获得的高额片酬有了更为具象的约束条例,与之相对应的明星们所要缴纳税收占比也发生了变化。

一时间,单纯抱着“吃瓜”心态看娱乐圈“打土豪”运动的泛众;推升了影视作品单价的视频平台、制片公司;还有身处演艺圈却被“老鼠屎”搅和了的敬业演员;无不因舆论影响而受影响。

因此,大家都说“国内影视行业寒冬来袭”。

「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图源:网络

不同于前两年开始就一直以剧集的“大制作”“全明星”“巨制阵容”“精美特效”为卖点的一些业界常规操作,搜狐一直扛着“小而美”的大旗孤军奋战——早在2012年就曾联合爱奇艺、腾讯视频一起做过“版权同盟”。意在通过市场调控影视作品版权相关的成本,据悉,当时的版权价下降了20-50%,仅为20万-50万一集。

市场,总是朝着有趣的发展方向走。从2012年至今,不过五六年的光景间,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平台的影视作品价格飞速提升,其高昂的影视版权价格让人咋舌。以将要在腾讯视频播出的古装巨制、全明星阵容的《如懿传》为例,早有新闻报道腾讯视频斥资8.1亿元人民币购下该剧。

「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然而,一波三折终将在网络平台跟大众见面的电视剧《如懿传》,在如今话题度、讨论度都颇高的《延禧攻略》的对垒下,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暂且还是未知数。

在这期间,视频网站的版权争夺战如火如荼,优爱腾在助推影视作品版权价格飙升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在这期间,演员的“天价片酬”究竟是视频网站版权之争的助推器,还是视频网站版权争夺中的“饮鸩止渴”的竞争手段?

时至今日,恐怕深陷版权之争的视频网站们也不愿自认因果了。

“乱象”浮出水面后的表态者甚众

优质内容是吸引泛受众驻足视频网站最有力的要素,因此,前几年意欲通过高价竞购影视版权,从而能够在视频网站版权之争中守住用户的视频网站们的做法,似乎可以理解。

同样,在舆论影响下、在政策监管下,尤其是在资金方面不再充裕的情况下,抓紧机会联合发起声明,以端正姿态、并塑造正面形象的行为,也可以理解。

因此,越来越多的影视行业从业者都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表达态度。例如,在三大视频平台联合六大影视公司发布声明抵制天价片酬的第二天(8月12日),以华谊兄弟为会长单位,汇聚了400余家影视企业的横店影视产业协会就发倡议,也表态抵制天价片酬。

「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然而,最早因为“阴阳合同”“偷逃税款”而至今未公开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范冰冰,之前跟华谊兄弟的合作不可谓不密切。但在范冰冰身陷“已经配合警方开始深入调查”“姐弟俩都被限制出境”的传言之时,也有传闻称“6月初某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参与到范冰冰系列公司应急处理;7月初,因涉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此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已被警方采取司法强制措施。”

7月29日一早,华谊兄弟在从始至终从未就此事件发声过的情况下,终于抵挡不住舆论压力作出回应称:“公司财务人员从未参与传闻所述事件的调查,华谊兄弟与此事无关。公司将依法对不实信息的发布、传播者追究法律责任。”

但是,在税务机关介入调查之后77天的今天,“范冰冰”仍未公开露面(6月3日下午,国税总局官网发问称,已责成江苏等地税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

与之相关的“阴阳合同”“偷逃税款”的事件,依旧没有任何被大众知晓的实质进展——泛受众们眼光所及之处,还仅限于“范冰冰的片酬真高,这要是补交税得被罚多少”的视野范围内。毕竟,仅因范冰冰在2015年出演的《武媚娘传奇》这一个影视项目,就给唐德影视带来了1.97亿元的收入——占该公司当年全年电视剧收入的大部分。

「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唐德影视2015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来源:同花顺)

在多家积极表态的8月中旬,不同于把目光聚焦在“天价片酬”的其他协会、公司、平台的声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8月12日发表声明,质疑了对片酬“一刀切”做法的合理性。

此外,还有媒体人、评论人等方面表态称,国内的娱乐产业是市场化最快的一个行业,因此,经受了市场考验出现的“高片酬”是相对合理的,而“天价片酬”则是个伪命题。也许,大多数演员和明星的“天价片酬”相对合理;但是,影视行业中的乱象冗杂,并不仅存在于“片酬”是否合理的单一维度上。

毕竟,影视剧集在电视平台的收视率造假成风、影视剧集在视频平台的点击量水分掺假、影视演员本身的商业价值的虚高、影视行业热度虚高引发其他行业热钱不顾结果的涌入......等多项问题更为致命。

演员也好、明星也罢,都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总会有站在金字塔顶尖的高收入精英。但在影视娱乐行业,演员、明星的演技、实力、商业价值等能够直接影响其身价的因素,还要禁得住市场、泛众及作品的考验。

热钱退却的影视行业将更理性

近几年,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了影视行业。于是,遍地开花的影视公司,比比皆是的“大投资”“大IP”“全明星阵容”的“优质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影视作品是否真的讲好了一个故事,是否创造了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是否真的成为了一部可以多次品评的优质内容?似乎都不是最核心的。

大大小小的制片人们、导演们、甚至是编剧们,拿着一份挂着数名“PPT神兽”的项目书,坐在“漫咖啡”的卡座上大侃特侃。有不少都能拿到客观的投资——毕竟,想趁着娱乐产业发展的上升趋势,入局捞一波“快钱”的投资人们不再少数。

紧接着,通过重金敲下项目书上的“神兽”之后,成片也极具“销售市场”。曾有发行从业人员对小鲜明确表示,只要有了某小花,影视剧“卖给”电视台是妥妥的事。然而,讽刺的是,至今这位曾经无论是招商还是卖片,都堪称“神兽”一般存在的小花,依旧在几近中年的高龄演着少女角色。与此同时,她近两部作品无论是讨论度还是热播度,都已没了当初的“热度”。

另外,影视行业中演员、明星们自身的商业价值、观众号召力,也在近两年变得十分“迷幻”。毕竟,在“水军”盛行的影视行业,哪些数据是真的、哪些数据是假的,广告商、投资方也许并不能在第一时间甄别出准确的结果。

因此,一部影视作品将全盘赌注,都押宝在演员、明星身上的激进做法并不可取。影视作品虽为娱乐产业中的一部分,但仍要以优质内容作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义。而影视作品收视率造假、网播量刷量等乱象,也亟待治理。

「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以最近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古装剧《天盛长歌》为例,主演为妇孺皆知的优质演员陈坤、倪妮,故事取材于粉丝者众的“网文IP”,而该剧的导演、编剧也均为在影视行业有过成功作品的从业者。但剧集播出至今,整体的收视率与同时段播出的其他作品对比,并不出彩。

然而,该剧在评分一向较为公允、“水军”介入较难的豆瓣上,收获了7.7分的评分。因此,电视剧《天盛长歌》官博于8月16日发布了《关于维护行业秩序,不参与数据造假的自律声明》,表明了《天盛长歌》收视率数据是由于没有“注水”才出现的低迷。

「行业观察」影视行业乱象岂止“天价片酬”

虽然,也有网友调侃“数据造假是口锅,火不起来背一波”,但影视作品不应唯收视率、点击量而论成功的行业规则的确应该树立起来。只有将作品的创作回归到内容品质上,影视作品出演者的选择,脱离开不必要存在的“流量”“粉丝号召力”“招商影响力”等维度,才更可能尽快的让影视行业固本清源,回归一个艺术创作的常态。

而“不合理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款”“收视率造假”“票房造假”等行业乱象,也将在行业自律的前提下不复存在了。

行业观察|趋势分析|精彩剧评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