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01:邵氏行规

首先需要否定一件事:给演员片酬高,是因为会赚的多!

在许多年前的影视行业,这个道理和逻辑是存在的,但那已经是过去时。60年前的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影业,那个年代里演员是一份工作,并不会比钟表行的伙计光鲜多少,每一日早起赶片场,拍到深夜更是常有之事,等到结算之日,一算工资!嗨,少的可怜。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而出现这样境遇的原因也很简单,那个年代邵氏出品的电影票房最多也就数十万,上百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根据利润分配和公司经营的法则去计算,给多少片酬(工资),不是由演员名气和电影人气来决定的,而是得看整个“邵氏影业”的经营状况,彼时的片酬更类似于如今的工资,死工资!熬资历!甚至有资历,也未必会涨工资。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后来《大醉侠》、《独臂刀》相继大火,李小龙也在同时期横空出世,香港电影的票房也水涨船高,几百万的票房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02:大佬独立

当电影行业发展到这个时候,原本的邵氏集团关于片酬的制定方法自然就不再能够留住优秀的大牌演员,当演员们拍完一部戏以后,自己拿着算盘简单的核算下,去除片酬、去除场地成本,公司赚的太多太多,但老板却没有任何涨工资的想法!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于是那些年从邵氏独立出去,单干的大佬颇多,罗维影业、嘉禾影业也都是兴起于那个时候,而这些新公司的片酬则在邵氏的基础上加入了“分红”,即彼时的片酬由保底+分红构成。

这一模式运用了很多年,在其后的发展中不断修整,直到渐渐的以“保底”为主,“分红”模式基本废弃。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因为对于演员来说,分红可能会很大,但也可能会完全打水漂,对于出品公司来说分红是保证自己不会亏钱的最佳利器,但同样如果票房大卖,自己也会少赚不少,再加上演员的强烈反对,渐渐的“保底”也就成了主流。

03:身价形成

而“保底”的制定方式,渐渐的衍变成演员“的身价”,它的数字形成则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名气和过往票房效应是主要参照指标,出品公司在请演员之前,会核算所有成本,再结合该演员过往的票房战绩大致推算新电影可能会有的票房成绩,然后进行减法,继而得出可以给到演员的最高片酬。

但这种方式不是绝对的,比如碰到同档期,多家出品公司竞争同一个演员的状况,那谁出价高,自然便是最有可能请到明星的那位(此处需要忽略一些社会大哥,非常规手段请人等方式)。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当这种模式不断操作、行业不断发展以后,一个演员给多少片酬可以带来多大的利润,基本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时间久了演员的片酬也就基本稳定了。

04:疯狂市场

但无论以前的演员片酬,是高是低,终究它们还是理性的产物,是公司综合衡量和不断分析以后给出的价码,虽然有赌输的时候,但终究秉持住了行业规则和做生意要挣钱的浅显规则。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同样在电视剧行业,经历的发展基本也是如此,不同于电影的上映和录像带的售卖,电视剧拍好以后会选择电视台播出,而电视台能够给出品公司多少钱去购买版权,同样取决于电视剧一众演员和剧情的成色。

如果该电视剧的主演,过往战绩彪悍,那这样的电视剧,各大电视台自然愿意出高价购买,而拿到优秀作品的电视台,会在同时段的播放中抢占更高的收视率,继而提高广告播出的价位,最终再由各大投放广告的企业去买单。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当然有些地区的电视台,推出会员订制,等同于附近的网播平台VIP,持续退出不断的优秀电视剧,自然会有更多的人订购。

这一切的顺序,依旧秉持了商业规则,有人会赢,有人会输,但还算理性。

所以以前的演员片酬高也就高了,毕竟它是商业发展的自我产物,也可以为出钱的金主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但走到如今,这一切又变了,变得不再那么理性,原本的商业游戏规则下导致的片酬,开始慢慢的变为了另两类。

05:新的模式

第一类:资本游戏,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成立、股票市场兴起,做市值、做影响力成为了另一种商业经营模式,许多大的财团扎根到了娱乐行业,他们不打磨剧本、不仔细分析能否挣钱,他们要的就是“全明星”,于是大导演+大明星成为了他们出品电影的标配,甚至他们会刻意的宣传“天价片酬”和“天价制作成本”,以此达到营造噱头的目的。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然后轰然上映,制造引爆点!有粉丝买单自然更好,没有粉丝买单也无妨,“假票房”、“幽灵场”在此时便可以派上用场,当外表营造的极其光鲜亮丽以后,他们开始寻求上市机会和找人投资、买单。

上市不再赘述,而什么是找人投资?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大家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不缺有钱人,有些人的钱多到极致以后也就图个乐罢了,于是出品公司会找到这些人,根据他们的喜好订制演员、订制导演,贵点没关系!投其所好才重要。

而这一番资本操作下来以后,片酬上去了也就下不来了,最终能够挣钱的出品公司没几家,都是一地鸡毛罢了!什么时候破碎?看看华谊的股价吧。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第二类:粉丝经济,这一片酬模式听起来很符合商业规则,有粉丝喜欢,人气高,给这样的演员高片酬,自然可以取得更高的回报!但其实这不过是另一种换谈不换药的资本游戏罢了,目前的小生中,又有多少可以真正的撑起票房和收视率?

演员片酬发展史,谁在推动“天价”片酬?

所以想要降低明星片酬,要么改变资本模式,要么给当代年轻人塑照新的偶像,而前者会导致明星接片变少,资本大量退出,影视市场遭遇寒冬,不过“寒冬”没事,毕竟春天总在寒冬后嘛!

至于后者?我觉得太难以实现,让年轻人不追流量明星,难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