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產業鏈條完善?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林蔚

9月7號起,每週五晚8點,愛奇藝即將推出一檔音樂舞臺秀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距4月6日Nine Percent成團,時隔五個月之後,提供給偶像和音樂人打歌的舞臺終於落定。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而這檔節目,只是個開始。據悉,十月份騰訊視頻聯手東方衛視將推出一檔名為《中國夢之聲》的節目,每期節目10個國內偶像組合參加競演,每週六晚在衛視和網絡同步直播。還有優酷延續“這!就是”系列的《這!就是偶像》,也即將不定期上線。

打歌舞臺來了,粉絲們歡呼雀躍,終於不用追著偶像的巡演全國跑了。

偶像產業的一環

8月15日,蔡徐坤在微博上po了一張手持話筒的照片,配圖文字表明他正在為個人第一個打歌舞臺預熱中。這檔愛奇藝的打歌節目由《偶像練習生》的原班人馬打造,兌現了要為偶像們提供一個打歌節目的承諾。遺憾的是,從《偶像練習生》成團起飛的Nine Percent並不在開播節目的首發陣容之中。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打歌節目緣何重要,因為它是偶像產業的重要一環。

2018年上半年起,國內打造偶像的節目尤其多。《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明日之子2》等一系列節目,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男女偶像、團體。眼看著,國內偶像產業藉助這些節目平臺漸有起色,可在後續平臺引流上出現了問題:井噴了的年輕偶像們,比賽結束後卻難再覓舞臺,蓄力自己的音樂偶像之路。

出道即巔峰,這是國內偶像常年面臨的困境,以至於許多音樂偶像為了生存或更好的事業版圖轉而演戲、出演綜藝,尋求安全感。國內的偶像產業或許在一開始就夭折在了平臺欠缺,偶像產業鏈條不完整的困局中。

對標偶像產業模式成熟的韓國有六大音樂節目,三大無線臺MBC《音樂中心》、SBS《人氣歌謠》、KBS《音樂銀行》、MBC Music《冠軍秀》、SBS MTV《THE SHOW》和有線臺Mnet《M Coundown》。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這幾大節目的類型相對統一。每週由發新曲迴歸或初出道的組合、歌手在同一舞臺打歌,為了保證舞臺效果常用錄播和直播結合的形式。觀眾通過歌手、組合的舞臺展現和媒體數據(數字音源試聽下載、實體專輯銷量、觀眾好感度調查、觀眾投票)的結合,以打分制列出當週的一位,並可演唱安可曲。

打歌舞臺是實打實的人氣檢驗場,哪個偶像團體最當紅,只要關注每次打歌的數據、得到一位的次數便一目瞭然了。高人氣的團體或個人自然商業代言、影視劇綜藝資源以及出圈成為國民偶像的可能性高,甚至是作為韓流在世界的代表。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音樂銀行》每年有海外特輯,在世界範圍內推廣韓流)

除了打歌節目,各大電視臺會有可視的電臺節目供偶像們宣傳音樂,比如SBS電臺《李國主的YOUGH STREET》、MBC電臺《Live on Air》等。還有專業的音樂節目《柳烈熙的寫生薄》和專屬偶像的《一週偶像》、《Idol Room》等節目。

所有這些,形成了偶像產業的閉環,周播的打歌舞臺是其中最重要的平臺,是經紀公司培養偶像是否有人氣的試驗場,新曲是否成功的檢驗地,也是偶像回饋粉絲、增強粉絲粘性最重要的場合。

國內的打歌舞臺

或與想象中不一樣

就國內偶像產業的初始狀態而言,韓國的偶像產業是種理想模式。打歌舞臺的模式亦然。在肉眼可見的時間內,在國內打造韓式成熟的周播打歌舞臺是幾乎不可能的。

原因在於,一方面即便2018年是偶像爆發之年,國內大多數的偶像經紀公司在偶像培養上不一定做足了準備,實力要夠、一首首新曲也要跟得上。要知道,打歌舞臺,一般要求開麥真唱,對偶像的基本素質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國內音樂市場疲軟的狀況下,且不說偶像、即便成熟有國民度的歌手,每年能推出的音樂作品數量也不算多。加上,如今實體專輯的銷量欠佳,國內權威的音源平臺和排行榜單較少,用於評分的機制可能也需要打個問號。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再者,就目前三大視頻網站給出的打歌舞臺物料來看,節目均採用季播的模式。並且具體的細節設置上,也與韓式的打歌舞臺有很大不同。以《中國音樂公告牌》為例,主要以“真人秀+舞臺秀”的模式進行,追求不僅“好聽”還有“好看”的節目效果,舞臺呈現與幕後部分可能平分秋色。

至於評分機制,則在Billboard China與尼爾森網聯的數據支持下打造新的華語音樂權威榜單。這也是有著124年曆史的美國Billboard自進軍中國以來,第一次涉足國內的綜藝領域。同時結合粉絲線上線下的投票給出結果。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美國Billboard)

首期打歌音樂人是蔡徐坤、周潔瓊、陳粒、艾福傑尼、韓國男團seventeen的成員崔韓率和洪知秀以及羅志祥打造的新人男團C.T.O。偶像、嘻哈音樂人、民謠歌手,音樂的類型十分豐富。

據悉騰訊視頻聯合東方衛視推出的打歌節目沿用東方衛視之前的王牌IP《中國夢之聲》。節目形式將大幅升級,融合男團、女團,由明星帶領後輩,做大型全民音樂狂歡盛宴。總導演嚴敏希望能帶領偶像團體“出圈”,成為整個社會都能討論的事情。而優酷將打歌節目做成什麼形式,還是未知。

不管怎麼說,這些打歌舞臺不僅為偶像,也為國內更多的音樂人提供了一個純音樂的舞臺、為新作打歌的機會。因為在國內,既沒有像韓國那樣完備的打歌模式,也沒有如日本的打歌節目《Music Station》、法國NRJ電臺、英國BBC radio 1等一些常年受關注和歡迎的打歌平臺。

偶像打歌,能否加速偶像产业链条完善?

(《Music Station》,始於1986年)

或許可以這麼說,如今流媒體發達,打歌平臺自然可以藉由網絡變得更加靈活和多樣,大眾對音樂的審美變得更多元化、非主流化。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會很難在衛視平臺看到能契合大多數人音樂審美的打歌舞臺。

也不是沒有過嘗試。從2014年開始,央視音樂頻道推出了周播打歌節目《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可能是因為定位不明晰,一直水花不大。再也無法重現早年《音樂不斷歌友會》、《音樂風雲榜》等節目的輝煌。

因此,當下的這次打歌節目風潮,雖然源起於偶像市場潛能的爆發,是分取粉絲經濟的一杯羹;但是我們更寄希望於這些打歌節目能給華語原創音樂一個展示的舞臺,路漫漫,任重而道遠,有個開始總歸是件好事。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