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50歲的TVB努力要擺脫“中年危機”,在顛簸前行中尋求“華麗轉身”。

採訪 ✎ 王宇南 張榕楠 何可人

文 ✎ 何可人

圖 □ C.T.Lam

18點45分,香港將軍澳TVB電視城內,628路巴士準時停靠。辦公大樓一側,下班的員工已密密排好隊,依次上車。

電視夢工廠的黃昏和普通公司的下班時刻沒差別,除了不遠處閒置成堆的道具,提示著它的造夢使命。

班車上滿是疲憊的臉,白天,他們是製造衝突、笑料、明星夢的流水線上的一員,此刻,他們走出大大小小虛虛實實的夢,被一輛巴士載回現實。

這是一趟誰都可以上車的雙層巴士,但除了TVB的人,沒多少香港人來這裡。

早些年,有內地影迷心心念念要來此地朝聖,一路輾轉問路,卻被香港阿伯詫異地反問:你去那裡幹什麼?很偏僻的,都沒人去。

近些年,專門來的內地影迷少了許多。相比外人禁入、只能在門口留影的TVB,以橫店為代表的內地影城吸引著越來越多觀眾;買一張票即可走馬觀花,算準時機,還能遇到自己喜歡的演員。

被橫店吸引的,不只是觀眾,還有北上的TVB藝人。以1997年為起點,港人北上,陸客南下。內地影城的殿宇闊大,街市逼真,置身其中做戲,有翻倍的片酬和助理……誰會一直留在一條古裝街拍遍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攝影棚裡苦捱?

曾經的TVB以不變應萬變,但如今,香港已非“獨家村”,TVB也不再抗拒變通。

2017年11月,TVB迎來五十壽誕。半個世紀的光景,香港和內地的變化天翻地覆。

在人心激盪的時代巨浪裡,駛發於獅子山下、曾與幾代港人結成血脈關聯的TVB,正漸漸駛入偶像的黃昏。

但沒人甘心坐困愁城,尤其是有四千多員工和藝人的TVB。

新的平臺已建好,舊人回朝,新血上位,再殺去內地網劇市場分一杯羹……50歲的TVB努力要擺脫“中年危機”,曾在影視業黃金年代風光無限的這艘巨輪,正隨著時代的潮流顛簸前行,並尋求合適的轉向時機。

迴歸

“我確定要回來了,因為我已經流浪了太久了。”53歲的郭晉安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對TVB始終有一份鄉愁。

回來,是因為離開過。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郭晉安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郭晉安揣著一顆反叛的心,離開香港,北上內地。他的回憶裡,彼時的橫店影視城剛起步,北普陀影視城更是蒼涼。強壓住想解約的心,郭晉安一口氣拍了《京港愛情線》《新龍門客棧》,2000年後又接拍了《楊門女將》和《寶蓮燈》。

有了在內地的歷練,郭晉安回到香港第一要緊的事,是跑去和時任TVB戲劇製作總監梁家樹求戲:“我回來了,我現在已經不同了。如果有的話,你可以給我一個機會。”

梁家樹把郭晉安帶到1999年臺慶劇《創世紀》劇組,讓他演了男三號馬志強,戲份僅次於羅嘉良和陳錦鴻。和他演對手戲的是蔡少芬。劇中除了古天樂、邵美琪、陳慧珊這些當家生旦,一眾醬油龍套由黃宗澤、馬國明,和還在第十三期藝員培訓班上課的學員林峰、楊怡等人擔當。

《創世紀》的監製是戚其義。100集的戲,耗資1.5億港幣,是當時TVB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在香港播出時,每晚超過50萬人追看,收視份額高達95%。2000年,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引進了這部劇,創下了收視高峰。幾年後,湖南衛視播出,收視率又居同時段全國之首。

“創造晴天,兌現宏願,來給這世代留念,宇宙懷念。”主題曲《創造晴天》唱出的,是還在港劇黃金時代的TVB,對征服下一個電視世紀的信心。

一轉眼來到2017年,TVB拉起一班人馬,和內地網劇平臺合作,決定《再創世紀》,復甦一段輝煌。只是當年的原班藝人各有爐灶,再難湊齊,郭晉安和楊怡成為僅有的兩部皆參與的演員。

郭晉安回憶,《創世紀》裡的楊怡“訓練班剛剛出來,在戲裡只是拍一個小職員”。現在,她已經成為當家花旦,在臺慶劇裡和郭晉安演夫妻。

18年過去,羅嘉良目前在內地不溫不火地拍著戲,陳錦鴻簽約港視但未再拍一部戲,蔡少芬憑《甄嬛傳》在內地爆紅了一把,赫赫有名的戚其義,離開TVB後,被內地的“小鮮肉”張翰逼得折戟沉沙……只有郭晉安,早早北上,早早回巢,終於苦挨出頭,以三屆視帝的資歷,波瀾不興地守在了TVB。

對TVB有鄉愁的,不止藝人,還有一班電視劇金牌製作人。隨著TVB的高層動作,許多曾經離開TVB的幕後,近年陸續回巢。

金牌編劇陳寶華寫過《我本善良》《真情》《十月初五的月光》《妙手仁心2》等暢銷劇集,視TVB為母校。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TVB劇集(合拍)總監製陳寶華

1985年,陳寶華從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畢業,放棄做老師,也沒去中環做售樓小姐,來到清水灣的TVB做了編劇。她人生第一份工,TVB開出的月薪是3250港幣,比當老師低了1750港幣。

剛入行的陳寶華負責寫跟時事有關的電視劇。香港的編劇素來有“飛紙仔”的傳統,TVB的時事劇更是“唯快不破”。陳寶華還記得,劇本星期一寫,片子星期二聊賣點,星期三拍,星期四播。高壓緊張的節奏,讓她和其他新人編劇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離開TVB後,陳寶華在亞視待了兩年半,又在北京打拼14年,和李少紅、李小婉等內地影視大腕合作多年,點過陳坤、周迅為自己筆下的主角,也寫出《榮歸》這樣的大戲。

在TVB以外的世界,陳寶華賺過錢,吃過虧,長過見識,累積了經驗。她終於明白,香港電視人其實很幸運,“半個世紀,TVB栽種了多少人的感情在華人心裡,在這裡面寫一個好的劇,你會事半功倍。”

現在,她被TVB節目及製作副總經理杜之克請回來。“回來是50週年,就是為港劇奉獻一份力量吧,送一個禮物去母校。”她對火星試驗室說。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正在漏夜趕科場。2017年10月30日起,TVB翡翠臺每晚7點播放內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戲裡,TVB曾經的當家花旦胡杏兒不顧身孕,對孫儷飾演的角色張牙舞爪。

胡杏兒和她粉絲原本期待,這部戲能複製蔡少芬在《甄嬛傳》裡的成功,未想時移世易,大女主戲裡的光輝只屬於主角,單薄的女二號胡詠梅並沒太多發揮空間。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好歹為離巢的胡杏兒賺足了眼球。許多其他前TVB演員,在一些不溫不火的內地電視中默默地出現,又默默地謝幕。

比如黃宗澤,早幾年去內地,拍了電視劇《麵包樹上的女人》《少年神探狄仁傑》《神探楊金邦》《愛讓我們在一起》《偏偏喜歡你》……沒有水花,只落下給二線內地男演員作配的尷尬。而回到TVB後,黃宗澤在《點金勝手》《警犬巴打》《幕後玩家》等劇中如魚得水,光芒攝人。

這些年,不管是藝人還是TVB,越發明白,簡單將TVB演員和內地演員一加一,結果往往“膠味透頂”(意即無聊透頂)。香港迴歸10週年時,TVB 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那套《歲月風雲》,最終未能達到他們對合拍片的預期。倒是從2017年開始,TVB和騰訊視頻、愛奇藝合作,由港方人馬獨立打造的《使徒行者2》《踩過界》(內地引進後改名《盲俠大律師》),叫好又叫座。

如今,在兩地合作中,純粹的TVB演員陣容、製作班底、故事配方,更被觀眾接受,也成為內地投資方的重點要求。

2017年,黃宗澤參與主演的TVB經典之作《溏心風暴3》會上映,並在內地網絡平臺首播。

“內地觀眾也非常追求港劇風味,我知道很多內地觀眾都特意看粵語版,然後看字幕,因為《溏心風暴》這種港劇要看粵語版才能夠抓得到那種神髓。”《溏心風暴3》總監製劉家豪向火星試驗室強調。

2016年,TVB面對內地的廣闊市場,對戲劇組進行改革優化。金牌夫妻檔監製劉家豪及梅小青受邀回巢。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TVB戲劇(合拍)總監梅小青(左)、TVB戲劇(合拍)總監(右)劉家豪

他們夫妻在TVB前後20年,打造過《法證先鋒》系列、《溏心風暴》系列、《宮心計》等,2012年兩人離開,製作的《衛子夫》在內地網絡播放量過億。這樣的履歷正為TVB所需。現在,這對“大神”的名片上印著“TVB戲劇製作總監”頭銜,後面括號裡有兩個字“合拍”。


讓這一對“神鵰俠侶”專門負責合拍劇,是TVB在電視劇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驚心

“香港四家電視臺,我已心淡,唔睇!”臉書上,香港年輕觀眾訴說對本土電視臺的心灰意冷。

內地觀眾沒那麼惆悵,樂得用曾經的金句調侃著TVB的危機:“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強求的。”“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你肚不肚餓,我煮碗麵給你吃?”

失去觀眾,是TVB改革需要解決的最大現實。

過去十多年,隨著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發展,電視的影響力在全世界都日漸消退。香港更是如此。

香港立場新聞曾作一期“黑箱背後”的專題,回憶曾經香港人買樓置業,踏進單位,腦中所想的第一件事是“那個黑色的小箱子究竟擺哪邊好?”如今,不單電視機愈來愈薄,愈來愈多人家根本不設電視機,甚至以“我無睇(本地)電視幾多年”為榮。

2009年起,TVB每年的皇牌劇集收視率不斷創下新低。曾經在香港人的詞典裡寫下“電視就是無線,無線就是電視”的TVB,曾經“餵養”了幾代內地電視劇兒童的TVB,漸漸變成了被年輕人排斥和取笑的“咸豐古董”。

這危機早在上個世紀就埋下。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瓊瑤和內地合拍的《還珠格格》開創先河,全臺灣班底的偶像劇《流星花園》再下一城,與此同時,內地如《雍正王朝》《牽手》等佳作漸漸出現。到2003年,當張紀中和臺灣楊佩佩加入拍攝金庸作品的戰團,TVB失去必勝的皇牌。

除了觀眾的離去,“資金短缺+市場狹小+內鬥損耗”與“內容粗劣+薪酬銳減+人才離巢”等傷害,互為因果地拖拽著這家電視工廠的發動機。

2016年,出現“花旦荒”、“小生荒”的TVB連失多名大將。當家花旦中,佘詩曼經歷短暫的迴歸後再度離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徐子珊和陳法拉也選擇離開,去向未定;鍾嘉欣在8月升格當媽媽,人生重心從工作轉移到家庭。小生方面,鄭嘉穎、林峰、吳卓羲等人離開,黃宗澤也在不久後約滿,並於2017年在邵氏開了工作室。

除了電視劇,TVB的另一大產品綜藝組,也常常被網友認為內容千篇一律,老梗翻來覆去使用,“鬧到黐線!”

曾是TVB員工的香港編劇、導演林奕華,在《等待香港》一書中,寫下自己收看2009年京港兩地“春晚”的感受。在央視春晚的跨年倒數儀式上,他看見楊利偉作為嘉賓被請至現場。“這安排明顯是要給中國未來的發展許下更大的期許:國人不應把目光只放在十三億人口腳下的土地,更要放眼遼闊的太空。” 林奕華感慨。

他把電視轉回TVB翡翠臺,卻發現這廂屏幕裡有一堆人還在嚷著“賺多啲搵多啲”。

林奕華看見了兩地電視傳媒對待求變的不同態度:無線是能不變就不變,央視卻在有限的空間中探索自己的美學,並嘗試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的生活形態正在改變。

那一刻,他想起聽過的一句話:“香港人的希望不在香港,在中國內地。”

2011年回到TVB綜藝組的餘詠珊,雖無林奕華的深刻失望,面對老東家的老態龍鍾,也懷著一腔感傷和唏噓。

餘詠珊悲哀地發現,綜藝組的結構已經散了。一心想做好內容、心裡還愛著自己的工作、也愛著香港電視的節目編輯,她在心裡數了數,十個都湊不齊了。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TVB助理總經理餘詠珊(左)、TVB副總經理杜之克(右)

上世紀80年代,餘詠珊在TVB與王晶等擔任《香港小姐》《勁歌金曲》的編審,創造TVB節目全盛時代。她想起那時候同事們的意氣,晚上下班後去看電影,看到12點後再回公司,原因很簡單:難道要回家?當然是回公司,公司比較好玩。

一代電視人和TVB彼此成就,餘詠珊在TVB長大,見證港劇自此而生,也目睹過華人娛樂圈的高光時刻。如今,她看著香港娛樂圈星光黯然,和港劇的氣息奄奄。

“過去十來年或者是二十年,TVB已經慢慢地掉下來,已經掉到年輕人沒有人看了,這個是現實。內地走的越來越前,這對我們來說很痛苦。”她對火星試驗室感慨。

餘詠珊還記得很久以前,TVB的員工去內地和湖南衛視合作,對方覺得“你們TVB很厲害”。

“現在,我們眼界也沒有了,製作的經費也沒辦法和內地比,膽色也沒有了。整個製作團隊就變成在一個小地方里面做小的事情。”

在過去一臺獨大、收視率為王的情形下,TVB的成功遮蓋了許多突破的訴求。“所有老人家都不離開,也不太想往前走。下面的人就沒有辦法上去。”

舊血不流動,新血輸不進來,“圈子裡已經很悶”。

內地的電視綜藝此時則在飛速發展。在餘詠珊看來,內地“最厲害的團隊就是很年輕,很像我們以前。最好的人都進娛樂圈,在電視裡面去想一些新的方法處理事情。那種魄力,和我們80年代TVB的狀況一模一樣,一點分別都沒有”。

許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找到餘詠珊:珊姐,我打算走了,這樣下去不行。

餘詠珊一個個把他們“哄”回去:“不行不行,你看內地消化一個作品的能力多快啊,以前對臺劇這麼喜歡,過了;然後日劇,過了;韓劇,也差不多過了;現在是美劇,也過了。我們等,等觀眾把全球演藝的產業都消化掉。”

餘詠珊覺得和全球娛樂比起來,香港是個小地方,TVB更是個小地方,這個小地方從來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小情小趣。外面流行的綜藝,不管多麼火爆,總會過去。

2013年,香港版《爸爸去哪兒》—《爸B也Upgrade》在TVB播出,不少人大喊失望,認為從內容到製作都比預期差很遠,和內地版本相比,也顯出了濃厚的“小家子氣”。餘詠珊不認為《爸B也Upgrade》是TVB的重頭戲,也非TVB在著意模仿。在她看來,TVB無謂跟風,也跟不好這趟風。如果盲目效顰,輸掉的是一個製作人的自尊,也是TVB這家老店的口碑和顏面。

和感性的餘詠珊比起來,2015年才進入TVB主平臺工作的杜之克更加理性。來TVB前,杜之克前半生工作一直圍繞“怎麼樣跟TVB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如今要給TVB診脈治病做手術。

2015年10月,杜之克開始掌舵劇集和綜藝的製作。整個“十一”國慶,他只做了一件簡單的工作,從過去10年TVB每年生產的20多部劇中,找出收視率最高的8部,統計一下,誰是編劇,誰是製作人。然後再看這些人裡有多少還在TVB。

情況很糟。“製作人那邊還好,大部分都還在。但是編劇超過一半已經不在。這就解釋了為什麼TVB電視劇會出現那些問題。這是當時我們面對的非常大的窘境。”他對火星試驗室回憶。

除了人才流失,整個團隊的老態也讓他心驚。

和綜藝組一樣,TVB乃至整個香港的電視界都出現老齡化,年輕人進來的不多,而且一般都熬不久。“今年TVB要慶祝50週年,但是我們兩位都已經不止這個歲數了,而且我們在我們的團隊裡面還不算非常老,那就真的出問題了。這個問題很大。”

杜之克某次召開重大會議時發現,列席的經理、主任一共6位,每位都超過60歲。他覺得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任何一個電視臺甚至公司,會出現這樣一個會議。“這個和現實的世界差距太大”,以至於他產生了強烈的“魔幻”感。他知道,這裡一定要發生大規模的改變。

電視行業的一日千里,督促著大變革要快點到來。“不要說十年,再過五年,世界上純粹做廣播的機構不會太多了。”杜之克預測。

造星

剛剛播完的《使徒行者2》中,歡喜哥笑到了最後。

厚嘴唇、發跡微禿的男演員許紹雄,終於在演了半輩子綠葉角色後,憑藉《使徒行者》的覃歡喜,有了廣為人知的角色,並在續集中升級為主演之一。

這一年,許紹雄66歲,距離他參加第一屆 “無線藝員訓練班”,已過43年。

1971年,邵逸夫仿照邵氏藝訓班成立“無線藝員訓練班”。四年前,邵逸夫和他的合作人,在獅子山下宣告香港首家商營無線電視—TVB成立,全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那一天,是邵逸夫60歲的生日,港督戴麟趾乘直升機到現場主持開臺典禮。

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王國正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邵逸夫透過日本電影公司的興衰和電視公司的崛起,意識到不過兩百員工的TVB,將成為香港的未來。

第一期“無線藝員訓練班”在此背景下開班,學員有呂有慧、陳嘉儀、莊文清、郭鋒、高妙思、蘇杏璇、黃允材、甘國亮、招振強、許紹雄等10人。除了郭鋒、甘國亮、招振強、許紹雄和已經去世的蘇杏璇之外,其他幾位已較少出現在電視中。

到第三期,這個藝人訓練班出現了第一位巨星代表—周潤發,並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迎來人才輩出的繁榮期。

數一遍從這條流水線上走下的人,既有周潤髮、梁家輝、梁朝偉、周星馳、劉德華這樣的華語電影巨星,也有趙雅芝、汪明荃、陳玉蓮、翁美玲這樣的一代紅伶,還有杜琪峰、林嶺東這樣的香港電影執大旗者,甚至有劍走偏鋒者如黃耀明……原本為TVB培養演員的訓練班,撐起了香港影視圈乃至整個華人演藝圈的半壁江山。

那是香港電視的鼎盛時期。米雪向火星試驗室回憶,上世紀80年代,差不多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是看TVB的連續劇的。“它創造這個奇蹟”。她在印度尼西亞的朋友,不是華人也在看配音版錄像帶,“都是看我們的戲長大的”。

TVB至今流傳著一個趣聞,當時周潤發為引起公司高層注意,經常扮靚守在人來人往的電梯口,裝作等待電梯的樣子。每見頭面人物上下電梯,他就不失時機地問候一聲,很快引起無線高層的注意,也給監製們留下了好印象。於是,就有人開始打聽這個身高1.8米的小夥子是什麼人。

沒多久,周潤發就跑上了龍套,並在兩年後開始擔綱主角。4年後,他拍攝25集電視連續劇《上海灘》,留下了香港電視史上的經典佳作。

這家“香港明星的黃埔軍校”的造星機制日漸成熟,推出的第二代小生,讓周潤發都頗感威脅。

1983年9月,畢業於第8期(1979)的湯鎮業,第9期(1980)的黃日華、苗僑偉,第10期(1981)的劉德華,第11期(1982)的梁朝偉,聯袂在TVB綜藝節目“星光熠熠勁爭輝”裡表演雜技,劉德華還要表演胸口碎大石。為了增加噱頭,邵逸夫親自取名“五虎將”,這個名稱一叫便響,“無線五虎”的美稱從此沿用下來。

那是TVB的全盛時代,更是香港武俠劇的黃金時代。查良鏞筆下的武俠世界給TVB提供了絕佳的題材,而TVB對金庸武俠小說的翻拍,也讓金庸小說傳播更廣。從上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無線一共製作了21部金庸改編劇。八九十年代是TVB金庸劇的高峰期,幾乎每年都有一兩部推出。

歷數五虎在TVB時期的代表角色:郭靖(黃日華扮演)、段譽(湯鎮業扮演)、楊康(苗僑偉扮演)、韋小寶(梁朝偉扮演)、楊過(劉德華扮演),就能看到他們在TVB的成功,鮮明打上了港產金庸劇輝煌時期的烙印。

TVB金庸劇的黃金舵手李添勝,在1984年接下人生中第一部金庸劇。他後來回憶:“當時劉天賜把《鹿鼎記》的任務交給我,還問我誰適合韋小寶和康熙,我馬上回答:‘梁朝偉演韋小寶,劉德華演康熙’。”

《鹿鼎記》的成功,讓李添勝隨後製作出《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等9部金庸劇,其中《鹿鼎記》在1998年再度翻拍,由陳小春、馬浚偉主演。

從梁朝偉的韋小寶到陳小春的韋小寶,從黃日華的郭靖到黃日華的喬峰,從《鐵血丹心》到《難唸的經》,幾代華語電視劇觀眾,誰還不會哼幾句:“逐草四方沙漠蒼茫,那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笑傲此生無厭倦”,或是“笑你我枉花光心機,怪大地眾生太美麗”呢?

不同時代的金庸劇,見證了幾代華人明星的叱吒走紅,也見證了TVB這家夢工廠最好的造夢時光。在李添勝看來,金庸小說一大特色,是不僅主角好看,各路配角也出色。“金庸劇需要很多甘草演員參與,當年無線剛好有這樣一批來自電影圈和話劇界的資深藝人加盟,實在是適逢其會。”

回顧TVB藝人培訓班,像周潤發、“五虎”一般順遂的不少,但沉浮數載,起起落落的也不乏其人。11期訓練班學員周星馳,在畢業3年後,開始演上主角,可惜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1989年,周星馳兩部電視劇《他來自江湖》和《蓋世豪俠》都遇到同一個監製—劉家豪。

“他是一個很聰明的演員,創作性很強。那個時候開拍《蓋世豪俠》,公司只給了我們3個字,就是‘古裝劇’。創作這部劇時將舊有的什麼尋仇啊,搶秘笈啊,反正這些固有元素都寫在黑板上面了,然後我們一條條刪除掉。”劉家豪回憶和周星馳合作的情形,“周星馳本人不喜歡打打殺殺,他喜歡做生意,喜歡賺錢,他不是開了個酒莊叫做忘情酒嘛。所以他非常與眾不同。”

到同年11月的《他來自江湖》,劉家豪發現,劇組裡“周星馳跟吳孟達特別投緣,吳孟達反而稱他‘星爺’,星爺這個外號就是這樣來的。兩個人很多鬼主意。”

除了藝人,TVB還吸收社會各界的對電視有熱情的人才。

1985年,陳寶華進入TVB做編劇。她用四年半的時間,打造了TVB史上最長電視劇—1128集的《真情》。

若說《阿信》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真情》一出,香港人的生活也為之改變—晚上10點到11點,全家人還窩在沙發上看TVB長片。這樣的時段居然也成為TVB能賣廣告掙錢的黃金檔。不僅香港,凡有華人的地方TVB均獲佳績。

《真情》的成功,讓陳寶華有底氣給自己的戲找演員。寫《十月初五的月光》(內地引進後改名《澳門街》)時,她物色到一個叫佘詩曼的演員。

陳寶華此前只是看過她的幾條戲,莫名覺得“這個人很有戲”。那時候公司有別的藝人推薦,佘詩曼並不為公司看好。陳寶華仗著自己“牌”大,跑去和公司“爭”:“沒有她,我就沒感覺去寫了。”“我不是在威脅你們,你們那些不漂亮。她很漂亮的,她有幾個男人喜歡,你知不知道,那些男人開工的時候見到她,就真的很喜歡去開工。”

這樣的“威脅”下,佘詩曼成為《十月初五的月光》裡被所有人呵護寵愛的“祝君好”。

陳寶華看見佘詩曼,便直言不諱地吐槽她那一頭老氣的長髮:“你是不是在跟老頭拍拖?你好像裝劉嘉玲嘛。”在她的要求下,佘詩曼剪去長髮,憑《十月初五的月光》拿下當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

後來到了北京,有內地編劇念念不忘地向陳寶華提起《十月初五的月光》:“頭一次感覺,原來有愛情卻不在一起,最後觀眾都會覺得那麼好看,那麼想看。兩個人不在一起,你都覺得他們那麼愛對方。”

如今的佘詩曼和陳寶華,如果碰面,“不一定在TVB了”。離巢後的佘詩曼北上,陳寶華也將繼續在內地創作,兩人再見,應該在TVB之外的江湖了。

接力

2017年,佘詩曼在於正的清宮戲《延禧攻略》裡再次飾演“小主”,當年她主演的《宮心計》也完成了續集《深宮計》的拍攝。這次,主演是胡定欣。從佘詩曼到胡定欣,兩代TVB視後完成了一場漫長的接力。

胡定欣還記得,自己剛入行時,在公司的位置是第六排。遠遠能看到在第一排站著的佘詩曼、郭可盈、張可頤。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胡定欣 化妝: Cyrus Lee 髮型: Matt Chiu @Xenter 場地: Xent

2003年胡定欣以《衝上雲霄》裡馬德鐘的妹妹為人所知,並於第二年簽約TVB,隨後兢兢業業在TVB服務了13年。她在最好的年紀打了許多醬油、演過很多惡女,演過比自己小三歲女演員的後媽……為了爭取演戲的機會,她跑上電視城7樓找到《衝上雲霄》的監製潘嘉德:“你接下來拍什麼戲,有沒有一些倒茶掃地的角色給我?”

如今,TVB扛鼎花旦流散大半,胡定欣成為TVB第一位“80後”視後,並於2016年成功連莊。這一次她站在了舞臺的中央。

“一排一排往前走,就是我在公司這15年經歷的變化。”胡定欣對火星試驗室說。

和她一樣苦熬出頭的,還有《城寨英雄》男主角陳展鵬。他1994年參加第七期藝員訓練班,同班同學裡,有當時已小有名氣的劉愷威。

和現在改制後學期越縮越短的藝人訓練班相比,陳展鵬在培訓班受過相當專業的戲劇訓練。老師甚至會教,表演被天上地下的磁石吸走時候,肢體應如何表現。

除了上課,學員每逢公司大的頒獎典禮,還要客串司儀帶嘉賓上臺。陳展鵬帶過TVB老闆、也帶過鄭秀文這樣的歌星,還在化妝室幫其他演員拿衣服。

得知胡定欣入行時站在第六排,陳展鵬笑著對火星試驗室自嘲,“那我應該是最後,或者有可能連上臺的機會都沒。”

“這種新人文化,我是香港的演藝圈最尾這一班了,之後就不同了。”陳展鵬之後,即便十八線演員,也不再肩負司儀的職能。

3年後,陳展鵬畢業出道,趕上1997年香港的經濟蕭條。像同時代很多TVB演員一樣,他去了內地。陳展鵬遇到於正,拍了一部《大清後宮》。“於正也叫我籤他的。他問我有沒有興趣,他說他會拍很多的連續劇。”

可陳展鵬想:“我在香港都做不好,再去其他地方,好像是逃避。過不了自己這關。”運動員出身的他決定回到香港,重返TVB。

連著接演好幾個反派,他對著鏡子自問:這張臉真的長得像反派嗎?但他還是要咬牙堅持下去。“因為TVB已經是香港最大的一個舞臺,我要把我真的學的東西,給人家知道,我真的不是白過的,我真的有努力。”

2015年,胡定欣第一次獲視後。流淚說完獲獎感言,胡定欣抱住了旁邊頒獎的黎耀祥,而黎耀祥也疼惜地摸摸她的臉頰。陳展鵬側立一旁,開心地看著這一幕。

在用青春來換取信任的TVB,永遠不乏“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演員。

50年的TVB流金歲月,誕生過不少花旦小生,同時也培養數不清的甘草綠葉。他們出演過很多劇集,奉獻出一個又一個小人物。

在劉家豪、梅小青這樣的老TVB人看來,不管是一線還是十八線,藝人身上都帶著TVB磨鍊而出的基本功和精神。在電視裡藝人專業、敬業地演每一齣戲,讓他們與有榮焉。

從萬梓良到周星馳,從陳豪到林峰,劉家豪和梅小青見證了一代代TVB演員在片場造夢的精彩瞬間。

“萬梓良在很多早期臺慶劇裡面都能看到他,《巨人》《龍兄鼠弟》《萬里長情》等等。我目睹了他在TVB最全身心投入的時期。他哭起來的時候真的很投入,從攝影師到收音師都被他感染,全隊人的士氣大大提升。”

“楊怡,是為數不多演哭戲時還能把對白說清楚的演員。在《談情說案》裡,她哭著問林峰:‘點解系一條數啊! ’那哭戲真是一絕。”

“陳豪在《宮心計》裡面飾演皇帝,為了體現威風,特意去增肥。專業演員就是這樣,這就是藝德。”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陳豪

劉家豪記得,《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裡,有一場林峰跟夏雨的父子情深的對手戲。夏雨痛哭流涕,站在他對面的林峰,忽然自然地伸手,給“父親”一把抹去了鼻涕。

這部戲裡,全體演員都非常投入。一眾資深老戲骨、夏雨、李司棋、米雪、關菊英,帶著那些新人林峰、鍾嘉欣、徐子珊,還有第一次演戲的陳法拉演戲。

“舊人帶新人,現在,這些新人也獨當一面了。”劉家豪感慨。

好的演員彼此之間確實在產生化學作用。

2004年,戚其義帶著《金枝欲孽》劇組,一改TVB“一套戲服永流傳”的侷促,首次來到北京故宮取景。

主演陳豪告訴火星試驗室,最難忘的一幕是揹著鄧萃雯飾演的如妃,在故宮的雪地裡一步一步地走。“其實是很簡單的,但是我揹著她一步一步地走在雪裡面,當中的互相支持,而且孔武和如妃當時互相產生了感情。就是那種感覺吧。”用這樣的感覺,陳豪和鄧萃雯完成了《金枝欲孽》裡最美的戲之一。

“其實他們到內地或者其他地方發展,結果不盡相同,但是起碼有了這種基本功和精神,他們就有了一種優勢。”劉家豪相信。

2017年11月3日,TVB節目巡禮上,劉家豪見到周麗淇。他剛剛看完《那年花開月正圓》,對劇中周麗淇飾演的“千紅”讚不絕口。“和孫儷有很多對手戲,一點都不遜色,”劉家豪很欣慰,“你沒有讓我丟臉,”他特意對周麗淇說。

英雄地

TVB目前一共推出了兩部內地網站合作的劇集。《使徒行者2》是最新的一部。依靠著第一部良好口碑留下的IP,《使徒行者2》被內地網劇平臺選為合拍劇,陳豪是新加入的角色之一。

這次他扮演黑社會老大魏德信。陳豪以為自己要扮演一個大吵大鬧、凶氣上臉的老大。結果,來到片場,品紅酒,穿西裝,分明是個雅痞。“他們說現在的黑社會已經是生意人了,他們做的是生意,而且很斯文,你看不出來了。”

斯文的龍頭老大,在戲中的豪宅,也不再是TVB那幾套最常用的別墅。大哥的海景房,選在了內地的惠州。宣萱發微博稱讚雙月灣風景很贊,工作像度假一樣。

變的不只是黑社會老大的家,還有拍戲的感覺。

“我跟你說,現在在內地拍戲真的非常幸福。你要什麼,在現場都可以像變魔術一樣變出來。比如一條河原來很多水,監製說全部水都給我拿走,第二天整個河的水都走了。那麼大的船,說明天有,好,明天就有。哎呀,好厲害啊。”陳豪歎服內地對電視劇的製作能力。

這已經不是他跟隨戚家班去北京故宮拍《金枝欲孽》的年代了。

在另一部合拍片《踩過界》裡,更年輕的小生王浩信也感覺到了不同。“有比較大的投資方支持,有時候去拍爆破的場景,可以不用拘泥於爆一輛車還是兩輛車。要爆就爆十輛車。拍得出更震感的畫面,這個對我們演員、對觀眾來說,當然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這部戲在內地播出時,觀眾大呼在它身上找到昔日TVB律政劇黃金時代的影子。TVB的製作團隊則欣喜地發現,這麼多年過去了,TVB的老粉們還在。

主演王浩信和張振朗,還上京拿回一尊“年度十大精品網絡劇”獎。和《踩過界》同時獲獎的是《法醫秦明》《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等內地網劇代表。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王浩信

這對《踩過界》的TVB主創是很不一樣的體驗。而在新疆出生的王浩信看來,“更有一點光宗耀祖的感覺。”

TVB演員因為港劇在北京領獎。誰能想到電視劇歷史發生這樣的轉向?

站在TVB大樓前,陳寶華認定,網臺合拍計劃,是“母校”最好的變化。

上一次離開TVB,她走出的是清水灣電視城。此番回來,她已經來到廠區鱗次櫛比、天線林立的將軍澳駿才街77號。

陳寶華充滿信心“只要將軍選得好,它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場,TVB是真正做事情的這一行業的人的英雄地。如果你真的是用心做,它帶出來的效果是令你不捨得放棄它的”。

如今,這個戰場的將軍是杜之克和餘詠珊。50週年,TVB給自己的定義是“華麗轉身,邁步同行”。藉著宣傳的契機,兩位大將調笑:“你看到我們每一份工作都在轉身。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市場都在轉身。轉得頭都暈了。”

第一“轉”,杜之克選在了劇本上。TVB近年來電視劇質量下滑,和優秀編劇人才流失有很大關係。

杜之克挨個去約編劇。第一個見的是蔡婷婷,她寫過《殭屍道長》《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宮心計》《法證先鋒》《棟篤神探》。

“面對面,約她出來喝茶,吃飯。我們手裡拿著刀,但告訴人家我們有坦克。一般談一兩次都行了,因為他們在這裡長大。”

很快,編劇圈裡的人相互傳話,都知道了TVB正在招賢。像有人點燃一根火柴,卻照亮了每個老人心裡給TVB留的那個角落。他們問杜之克、餘詠珊:“你們的革命會不會成功?”心裡卻在對自己說:“跳吧跳啊,來跳一段,看一看怎麼樣?”

很快,蔡婷婷、陳寶華,監製蘇萬聰、《學警狙擊》編審朱鏡祺、《廟街媽兄弟》編劇劉彩雲等人,陸續回到TVB。

2017年,朱鏡祺推出《不懂撒嬌的女人》,蘇萬聰推出《使徒行者2》,為TVB打了一個不錯的翻身仗。

另一邊,餘詠珊準備打造一個30歲以下的節目編審團隊。她找到那些年邁的老團隊,對他們說:“我老老實實地跟你們說,我不會把你們一步一步往上升,你們只是一直好好地做你的經理。如果我要找那些更高級的人,也是從你下面去找。我們一群老人把一群小朋友捧起來,然後我們才離開,好不好?”

舊血去,新血來。這樣的現實讓人不安,也帶來痛苦。但餘詠珊不管,反正她知道自己在報章裡常常被人說“女魔頭”。

這個女魔頭,一直對TVB有柔軟的感觸。

餘詠珊很感動:“很多人都跟我們說錢在外面賺,人要回來。回來太像一個家了,大家會聚在一起就是吃飯、開玩笑。如果你在外面,你就是單打獨鬥,你自己成功就是自己成功,你不會有一群朋友跟你一起吃飯。”

在她看來,香港TVB就是這樣,一點點小小的魅力,把很多人圈住,釘在這裡不肯走。她有時會想起30年前,自己在TVB和同事們工作時的意氣。

那時候,TVB的鎮臺之寶《歡樂今宵》還在播。“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下,食過晚飯,要休息返一陣,大家暢聚,無線有好節目,歡歡樂樂,笑笑談談,我哋齊齊陪伴你!”主題曲一唱就是27年,構成了香港社會的集體回憶。

50年,在時間長河裡是浮光一瞬,但對香港,是一段天翻地覆的世代:和故去的時代盟誓,向不明的未來立約;有過無限的憧憬,有過美麗的誤會。傳播學者指出,電視平臺對一個地方的創意工業,往往有重大貢獻。一個電視臺的萎靡,也從側面反映所處社會的弊病。

細看TVB何來、何去、何從,又何嘗不能發現香港社會的萬變?

就像2013年電視劇《巨輪》片尾曲所唱:時代變,人物風景都改變,這巨輪,又再一天一天轉。風急花飛再一篇,50歲的TVB,也許未可迴歸到美麗從前,但也被無數人寄予希望—還有新經典可再次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