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這幾天,在悟空問答中回答了幾個關於青年教師成長的問題,整理起來,發現也能成為一篇相對完整的文章。

備課為基,設計有意,遵循學生認知最重要

青年教師要提高教學能力,要快速成長,著腳點當然是關注課堂。提高教學能力,熟練把握課堂,個人認為,重視課前的教學設計是基礎。

在日常與一些年青教師接觸中發現,不少年青教師備課過於依賴資料,借鑑別人的教案。有一部分人只是單一地模仿教案書寫的基本格式,而不深究教案為什麼要這樣寫。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的意義何在,三維教學目標如何達成,教學過程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符不符合自己學生的認知特點等,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對於年青教師,個人並不鼓勵在備課時寫簡案,只有課前把握了教材的整體架構,對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很好的預設,圍繞三維目標的達成組織教學,包括對課堂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情況的全面預判,都是課堂是否能成功的關鍵。也只有每節課備課時都能自己去充分思考這些問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同時,作為新時代的年青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在充分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前提下,要有創意,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與舉措。作為年青教師,需要有推陳出新的精神。

總之,能力的提升肯定不能一撮而就,需要靜下心來,從課前準備入手,備課為基,設計有意,遵循學生認知最重要。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教無定法,學有定律,追求課堂效率是王道

課堂是教師的舞臺,作為教師,是否優秀,當然最關鍵的是對自己舞臺的掌控。

作為年青教師,如何能迅速掌握把控課堂,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雖說教無定法,但不同學段的學生的學習認知是有規律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組織教學的王道所在。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課堂教學要重視情景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學導入能迅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學習情景,通覽學習內容。

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新的課程理念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何在課堂中用問題、任務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關注學生知識形成過程,機智處理課堂中突發問題,都是年青教師在學習和實踐中需要提高的。

課堂教學要注重自身基本功的鍛鍊和提高。教師能自如把握課堂,自身基本功是基礎。教師基本功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書寫能力、分析解讀、教學評價和信息技術應用等能力。這些都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必備條件。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卻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說教師如何在聽課中成長,我理解為如何通過向別人學習使自己成長。

青年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多向他們學習,對自己快速成長肯定是有好處的。如今,向別人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多,平時學校組織的校內公開課、校際公開課,主管部門組織的送教活動,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甚至有通過網絡與許多名師、專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關鍵是年青教師要抱著虛心的態度去學習。不論是哪位老師,總有其所長,有年青教師可學習的地方。哪怕是一節不算成功的課,切忌聽完課簡單的下完結論就算了,要反思這節課有沒有些閃光點,深入想想不成功的原因,設身處地地設想如果是自己會不會也會犯這些錯誤,這樣自己怎能沒收穫?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不只是聽課,在日常的其他教學環節,許多年青教師也常會去借鑑其他人的想法,如網絡中下載教案和課件,但切忌照搬照抄。如果年青教師,教案是網絡中下載的或買一本教案用書,課件也是別人的,上課就原封不動地用,從不想想別人為什麼這麼設計,課堂為什麼這麼組織,這符不符合自己學生的認知特點等。聽了些名師的課,感覺好,就極力模仿,那自己永遠都不可能成長,形成不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個性則沒有靈魂,一位教師,沒有自己的教學思想也就沒有師魂。

所以我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卻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師生有情,身份有別,把握交流分寸展師威

對於年青教師,如何把握與學生交流的分寸的確很重要,這也是許多年青教師沒把握好的問題。

先來個現身說法吧。當初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十九歲,只比班級中最大的學生大4、5歲。第二年就接替所授班級的班主任。走上工作崗位的我那可真是躊躇滿志,熱情似火 ,同時也與學生們打成一片。雖然看起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我,甚至可以說是崇拜,至今畢業時一個個學生伏案而泣的情景還在眼前。表面上看起來這樣與學生關係很好,他們也好像能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但實質上後來我才明白,畢竟學習是苦的,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是需要些外界壓力的,而外界壓力很大一部分應該來自教師。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到最後這是我第一屆學生,也是我最失敗的一段教學經歷。記得當時有校領導安慰我說,沒關係,路還很長,還有機會。而我在現在還保存著的隨筆本中記道:是,我的教學生涯才剛剛開始,我的機會還很多,可是,我的學生們呢,誰能再給他們機會。

從那時起,我真正明白了“教師”的意義,我才懂得我們肩上擔著的是學生的未來。

其實,做教師“亦師亦友”的說法並不錯,但度的把握是對於年青教師來說實在有些難。即使對於題主所說的高段學生,師是師,生是生,保持自己教師的威嚴很重要,師生有情,身份有別,把握交流分寸展師威。

斗膽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