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戰神》初代於2005年問世之後,迅速成為一部現象級的作品。它之所以能夠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除了超高的遊戲質量,還在於它徹底顛覆了當時玩家們的認知。

當時的歐美遊戲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電玩工業“東風壓倒西風”的形勢並未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尤其是在ACT領域,美式動作遊戲依然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幾乎每一個動作遊戲愛好者,在拿到《戰神》光盤的時候,都帶著深深的傲慢與偏見:

為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希臘神話題材,算是有一些吸引力;人設,這個長著山羊鬍子的肌肉男完全沒有但丁(《鬼泣》)、左馬介(《鬼武者》)美型;手感,估計又是美式ACT一貫的生硬;這遊戲的標題,怎麼也一股土腥味……

尤其是在當時評價一款遊戲先要血統和出身,玩家一看到有明星製作人參與就無腦高呼“神作”的年代,望著《戰神》的製作商——聖莫尼卡小組的名字,很多人都一年茫然的表示——完全沒聽說過啊!

要不是自帶索尼第一方開發商的屬性,我們還以為是個草臺班子呢!

的確,在推出《戰神》之前,聖莫尼卡小組只獨立製作過一部名為摩托車遊戲。當時絕大部分玩家因為其知名度而看低他們的開發實力,也情有可原。

為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極速魔神》為日後的《戰神》進行了充分的技術儲備,後者所使用的Kinetica引擎,正是來自於這部摩

不過在瞭解聖莫尼卡小組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它於1999年的創立和2005年《戰神》的誕生,是索尼北美遊戲部門憋了近20年的一個大招。名不見經傳的聖莫尼卡之所以能夠震撼世人,源於他們“非典型性”的成長過程。

上世紀80年代末,在日資大肆收購美國資產的浪潮下,索尼在斥資34億美元買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又在洛杉磯成立了Sony Imaginesoft公司,為世嘉的16位平臺和PC開發軟件。這一進軍北美遊戲市場的舉動,在日本遊戲圈被人當成了一個笑話:當時的美國遊戲市場已經被日系廠商壟斷,跑去這個“戰敗國”創立全資子公司,這完全就是在緣木求魚。

況且,當時索尼並沒有遊戲硬件業務。如此燒錢,難道真是錢多了燒得慌?

為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在鐵桿第三方廠商不復存在的今天,索尼依然能夠依靠第一方工作室牢牢把握核心競爭力,吉田修平當年通過Imaginesoft這隻“孵化器”所進行的人才和技術儲備,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當時制定這一戰略的索尼遊戲項目負責人吉田修平(現索尼全球工作室總裁)看來,美國永遠電腦軟硬科技的龍頭老大,日本遊戲業在北美的強勢地位不可能永遠的保持下去。由於文化和語言的隔閡,還有固有的偏見,美國軟件人才並不願意加盟日本遊戲公司工作。吉田修平希望通過Imaginesoft這個由索尼創辦,使用本地人才運營的“孵化器”,來網羅人才,為索尼未來全力進軍電玩業奠定技術基礎。

為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世嘉死忠對這個Logo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當時Imagesoft的主要業務,正是為MD和SS主機開發遊

隨著1995年Playstaion初代的發售,Imaginesoft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索尼電腦娛樂美國分公司(SCEA)在收購多個本土開發組之後,打造了以Imaginesoft為核心的989工作室群(989 Studios),下轄聖地亞哥、聖莫尼卡等小組——後者可以視為日後我們所熟悉的“聖莫尼卡工作室”(SIE Santa Monica Studio)的雛形。

為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989工作室名作《烈火戰車》,其製作人,正是日後《戰神》的締造者大衛·傑夫

PS2發售前夜,SCEA以《烈火戰車》原班人馬為骨幹,斥巨資成立聖莫尼卡工作室,作為索尼北美第一方製作組的領頭羊。整個SCEA下轄的團隊彼此之間既是競爭關係,同時又共享著一定的資源。

就拿聖莫尼卡工作室來說,他們最初就和2001年被索尼收購的頑皮狗工作室在一個園區內辦公,彼此之間交往甚密,在遊戲理念上也經常能夠碰撞出美妙的火花。

如果單單從數據上來看,聖莫尼卡小組的確屬於一個“草臺班子”。他們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索尼在北美遊戲開發資源整合和戰略調整過程中所累積的紅利。和那些靠創意作品征服玩家,一步一個腳印式的走向輝煌的明星工作室相比,聖莫尼卡的崛起的確不可複製——玩家們經常將第一方工作室稱呼為“親兒子”,而聖莫尼卡的實質,則是無數的親兒子的結合體!然而,“打鐵還要自身硬”的規律告訴我們,聖莫尼卡之所以如此被SCE高層所重視,正是源於他們所獨到的品質——擁有美式的粗曠豪放,兼備日式的細膩嚴謹。

在《戰神》誕生以來的十二年時間裡,這個昔日的黃金品牌不可避免地在過度開發中顯露疲態。以《教團1886》為代表的聖莫尼卡原創遊戲,也沒有實現市場預期。近年來索尼互娛的全球工作室戰略已經不在重點扶持某一家工作室,而更注重資源的平衡,

無論是人設、背景還是遊戲方式都堪稱天翻地覆的新《戰神》,體現著聖莫尼卡打一個漂亮翻身仗的決心,它也是這個昔日被人一度懷疑是“草臺班子“的工作室為自己正名的機會。

為什麼在《戰神》之前,我們從未聽說過聖莫尼卡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