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僞球迷國度

中國足球不是一個木桶,是一個盤子,為什麼是個盤子,五點:中國人不熱愛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中國是個足球人口小國,且短期內多不了;我們的球員也不熱愛足球,不冷不熱的在那兒踢球,因為少年的時候一直在做‘足球作業’,那不是一個令他瘋狂的遊戲;我們的管理者不做基礎建設,投機取巧,汙染了篩選的環境。”——鄭也夫

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

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資深球迷,接觸足球60年以上。後來看球、寫球,跟張斌、黃健翔、劉建宏等一起評過球。這裡,我們對鄭也夫教授在北京字裡行間書店做的《足球與中國教育》的演講進行了整理。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頂級人才

我在思考它的原因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

中國大陸接受了12年中小學教育的人,日後不管在哪兒讀書、做研究,都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因為早年時想象力、創造力被較大程度地修理了。另一個題目,就是中國足球為什麼這麼多年不能衝進世界盃。

可能各位會問,這兩個問題關聯嗎?我認為密切關聯。因為它們同屬於一個大問題,就是中國產生頂級人才的障礙是什麼。足球的優秀人才是頂級人才嗎?我告訴你,是。因為這個項目是全世界競技體育中最難的項目。

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

我們中國人在有些體育項目上長期壟斷王者位置。但是中國一位老球星郝海東跟我說,能拿到那些冠軍,是因為那個項目市場化不夠,很多國家沒有為它投入力量、智慧,和最優秀的體育人才,人家沒玩那個。要是人家都來玩那個,中國人就未必還像今天這麼風光。我在很大程度上贊同。足球是世界上市場化最大的項目,巨大資金、最優秀的體育人才都進入了,它的競爭度最大。所以我們說,在這個項目裡獲優勝的球隊、球員,肯定是頂級人才。

中國足球不能出線的諸多原因

有朋友會問我,中國足球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最宏觀,中國人的問題。就是問中國人是真的熱愛足球嗎?你不熱愛的話,說句糙話,你扯什麼犢子,憑什麼衝進世界盃去?我跟劉建宏一塊做過足球節目,做節目之餘聊聊天,我說中國人不熱愛足球。建宏當時就愣住了,說你說什麼呢,中國人不熱愛足球?我說建宏,你拿中國人跟阿根廷人,跟英國人,跟意大利比一比,他說,別說了,和他們比較中國人真的算不上熱愛。

我們隨便採訪一些聲稱熱愛足球的人,我問他:

哥們兒,常踢球嗎,這個月、上個月踢過球沒?——沒有。

年輕時候踢球嗎?——年輕時候也不踢。

最近去給你的孩子踢球助過威嗎?——沒有 ,孩子不踢球。

經常自己買票去現場看球嗎?——也不去。

那你怎麼個熱愛足球法啊?——在家看電視啊。

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

那就這樣定性吧,有點難聽但也是事實:

我們是一個偽球迷的國度,我們在夢遊,一個偽球迷組成的國度憑什麼要衝進世界盃?憑你夢遊就衝進世界盃了?

第二點,人口問題。看到這次入圍世界盃的名單,中國人真受刺激。人口1100萬以下的小國,有11個之多。所以好多朋友脫口而出的牢騷是:這麼多小國都進入世界盃了,我們這麼一個大國怎麼沒進?這說法不成立。如果這個民族的成員都不玩球,人多有什麼用?人口大國未必是足球大國。什麼叫足球大國?得是玩足球人多的國家啊。

由此可見,真實的問題應該是,同為足球人口小國,為什麼人家衝進世界盃了,而我們沒衝進。我首先給問題定性,我們不是足球大國,是小國,但不是沒問題,很多小國衝進去了。

我們先說一說,我們這個足球小國,能不能把足球人口壯大一下?給大家的回答是,短期內不能。會有人說憑什麼不能?差錢?差地皮?960萬平方公里,新建一萬個足球場,建不了?

但是短期內足球人口上不去。為什麼?就是因為新修建的這些足球場,跟我們關鍵的足球人口聯不上手

關鍵的足球人口是8—17歲的學生,他們多數在大城市、中等城市。這些學校周邊的地皮還有嗎?除了民居以外,早就讓酒店、旅館、商廈、寫字樓佔滿了。能讓這些孩子天天跑10公里、20公里,到郊區踢完球再回來?

城市的小學初中,恐怕要開展五人制足球,十一人制免談,沒地方。五人制足球要開展,也有困難,一個小學現在有幾塊五人制的足球場?中學都不多,何況小學。

我們很多球迷和偽球迷,天天問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能起飛。作為一個家長、一個公民,你應該呼籲讓你孩子的學校有更大一點的操場,你應該呼籲讓他們有地方搞體育活動

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

下面說第三個理由。前面我說了中國人不熱愛足球,最重要的問題是球員也不熱愛。1991年我寫《中國足球的出路》的時候,去北京足球隊、北京青年隊採訪,採訪過兩隊的教練,好像採訪過李輝。他們跟我談到球員練球的狀態,說很不令人滿意,沒有熱情。這次世界盃期間,中國的記者採訪到了當年日本國家隊的教練岡田武史,他後來到我們的浙江足球隊當主教練。比較中日的球員,他應該最有發言權。我給大家念念這段話。他說:

他所帶的中國球員,到了訓練開始的時間,球員到了球場後,就坐在場邊休息,到我吹哨集合時,他們才慢慢走到球場,他們沒有從心底上懷有喜悅去踢球。

如果在日本的話,球員們早就已經出現在場地上了,踢著球,慢跑,做抻拉運動,各自做著熱身了。日本的球員是因為喜歡足球而成為職業選手。只要場地上有球,就會不由自主地去踢,中國的選手則不是,即使早早來到訓練場,不到開始訓練的哨聲響起,他們的屁股不會離開板凳。

中國的球員過於看重金錢,一旦賺到錢,就不再在乎足球了,缺乏那種單純的激情和熱愛。而且中國球員明顯出現水平和身價不符的狀況,他們怕在國家隊比賽中受傷,就會小心翼翼,如果受傷,他們在俱樂部幹什麼?

從我寫書的1991年到今年,時間跨度這麼大,中國球員的基本狀態沒有大的變化。我是一個採訪者,是一個旁觀者,而岡田武史是中國一個球隊的主教練,他有直接的感受,中國球員不熱愛足球。那中國足球還有什麼希望?

我們很多球員對足球不冷不熱。因為足球是這麼一個有魅力的東西,你說他完全不喜歡也不是,但他真不是痴迷。他為什麼不是痴迷?從發生學上說,你是怎麼走進足球綠茵場的?我爹給我弄來的,我爹說這個好,我覺得也挺好。但你跟這個遊戲沒發生“戀愛”。

興趣,酷愛,是一個自發的事情,要提供寬鬆的環境,讓他們在受教育過程中,讓他們在成長中,有相當多的自主時間。那個自主時間是發育興趣非常好的小環境,他在那兒亢奮,內分泌旺盛,為什麼?教練不在,他是頭子啊,他為什麼當頭子?這是一個非正式投票,他過了一個,過了倆,都說他厲害,他獲得了內獎,不需要給糖果,遊戲中的得意是對他最大的獎勵

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

下一個問題,海外留學。我們足球老出不了線,想了個捷徑,送一支少年隊到西班牙、德國。我對此不持樂觀的看法。

我不認為頂級人才是培養出來的。頂級人才不是吃小灶吃出來的。我們懂得在優秀人才的產生中,篩選比培養更重要。你要把是這塊料的找出來,不是這塊料的話,是訓練不出來的。因此培養是要有批量的。如果早期的教育是極不平等的,對選拔會有很大的干擾。

你們13歲到西班牙留學學足球去了,17歲回來,跟中國同齡人比較,可能會輕易地將中國大面積17歲的孩子比下去,因為中國足球文化與西班牙相差甚遠。假設8—17歲足球受教者十萬人,一個年齡段一萬人。一萬人就有五百支足球隊。我們送到國外,能送幾支?假設送兩支。日後兩支球隊回國,面對498支本地少年球員,我們這兩支球隊的球員很可能輕易地能把其他球員都比下去。但是大面積的少年球員裡面,有些基因是非常非常好的。如果他被選進去,日後能長成大樹。而催肥出來的人,長不成大樹。

不要以為我們派個三兩支、乃至七八支少年球隊,到了巴西、到了德國、到了西班牙,中國日後的足球就有希望了。有頂級潛力的孩子,一定要在大面積當中產生。十萬個孩子最後有可能組成了中超的20支足球隊。

中國足球不是一個木桶,是一個盤子,為什麼是個盤子,我前面我講了五點:

中國人不熱愛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中國是個足球人口小國,且短期內多不了;我們的球員也不熱愛足球,不冷不熱的在那兒踢球,因為少年的時候一直在做“足球作業”,那不是一個令他瘋狂的遊戲;我們的管理者不做基礎建設,投機取巧,汙染了篩選的環境。這樣,我們的路越走越窄。

三副藥方

第一,小學、初中開展五人制足球。

大家要知道足球是城市文化,從它產生、從它在全世界鋪開就是,足球從來就不是鄉間文化。不幸中國的中小學都沒什麼操場。管理者要看準這個短板,我們的小學、初中,只能、必須發展五人制足球,不要好高騖遠,我們沒有場地。技術上的五大要素:停、傳、帶、過、射,帶球與過人的訓練,大小場地幾乎一樣。停、傳、射稍微打些折扣,因為高球少一些。

第二,初中以後,將中國足球的搖籃設置在大批職業學校中。

以前,中國競技體育的搖籃設置在從少年體校到省市青年隊的一條龍之中。後來我們反省中國體育人才的生產機制,越來越認識到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式。所以,今後中國很多競技體育項目的人才應該在學校,而不是少體校——青年隊中產生

就足球來說,我以為高校和高中都不適合首先是場地問題。如果學校要培養足球隊,操場可能會被壟斷,普通學生使用操場的機會就會大大人減少。大學的問題跟我剛才說的一樣,有些項目有可能,足球不行,沒那個場地。要尊重普通學生們的校園文化,校園體育。

我的建議是,中國的職業學校應該是中國的體育、文藝人才的搖籃。職業學校多數建在城市郊區,那裡要搞出幾塊足球場,不是難事

職業學校應該兼容一個大的教育項目,培養中國的體育人才。這些人才不要放在高校,不要放在高中,放在中職這兒好。

中國的教育必須分流。還應該讓中國體育人才在這樣的環境裡發育。每個職業學校當中,都應該,也可以有一支很好的足球隊。我想不出一個更好的環境,能容納1500支15—17歲的少年足球隊。

第三是教練的問題。

我說中國8—17歲這個年齡段當中,應該有十萬個接受較好足球訓練的人。這個年齡段的人,不是天天訓練,更不是天天需要專業指導,有時就是自己踢。假如一個教練指導三支足球隊,則五千支球隊需要1700名專業教練。我們上哪兒找這些夠格的教練?沒有這些足球教練,振興中國足球,就純屬大躍進和扯犢子。

中國是個地道的足球小國。其中一個體現就是,我們的足球文化非常稀薄。什麼原因?是因為我們足球的從業人員退役的時候,大批大批的人不幹足球了。這個國家本來就不多的專業足球人才流失了。我們不能剝奪個人的選擇權。

即中國如果想積累足球文化,想高質量地擴大足球人口,球員退役後“必須”還幹足球,因為我們的種子太少了。

教育中的智育與體育

我認為中國的教育,有兩個誤區。其一,在體育和智育上太不平衡,中國的教育過於輕視體育,過於重視智育。

體育是非常要緊的事情。當然首先要說體育能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一定不要狹隘地理解這個,如果狹隘地理解,就是老生常談,人人都明白,沒人願意聽。經過體育的訓練,你日後長大成人了,到了社會生活當中,你要去控制一些事情,一些機器、一些遊戲,一些局面。而體育鍛煉你學會控制你自己的身體,控制你自己的身心。

體育對你心靈的改造是很大的,身心是一體的。當然現在我們的社會里,體魄都不被重視了,甚至身體差一點不要緊,只要你考上好學校,連這個都可以輕視。體育要造就的還有精神,還有性格。

國外的社會對體育的重視比我們重視的程度要高太多。特別是在他的精英學校,哈佛、耶魯、伊頓公學,他們希望他們的學生中發育出英雄情結。

北大教授談中國足球:我們是個偽球迷國度

中國人熱愛足球,是何種狀態的一種熱愛呢?弄了半天,是旁觀者,把看體育當做體育了。體育教學是要培養孩子的一種性格,這種性格就是實踐參與,而不是旁觀。

對於管理者和教師們,體育的追求從來就有兩個面向,一個追求的是裡子,是本質,野蠻其體魄,培養英雄情結,培養自強精神。體育追求還有一個面子,就是獎盃、金牌。裡子和麵子,別本末倒置。

當我們把我們的競技體育徹底地視為追求國家的面子,學校的面子,要的是金牌獎盃,麻煩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我們中國的管理者,中國的學校,中國的成年人,中國的家長們,都能把認識端正,從裡子做起,從學生的體育做起。而且唯有從學校體育做起,我們大概才能和足球強國的距離更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