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中国足球不是一个木桶,是一个盘子,为什么是个盘子,五点:中国人不热爱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中国是个足球人口小国,且短期内多不了;我们的球员也不热爱足球,不冷不热的在那儿踢球,因为少年的时候一直在做‘足球作业’,那不是一个令他疯狂的游戏;我们的管理者不做基础建设,投机取巧,污染了筛选的环境。”——郑也夫

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资深球迷,接触足球60年以上。后来看球、写球,跟张斌、黄健翔、刘建宏等一起评过球。这里,我们对郑也夫教授在北京字里行间书店做的《足球与中国教育》的演讲进行了整理。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顶级人才

我在思考它的原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

中国大陆接受了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日后不管在哪儿读书、做研究,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早年时想象力、创造力被较大程度地修理了。另一个题目,就是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能冲进世界杯。

可能各位会问,这两个问题关联吗?我认为密切关联。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产生顶级人才的障碍是什么。足球的优秀人才是顶级人才吗?我告诉你,是。因为这个项目是全世界竞技体育中最难的项目。

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我们中国人在有些体育项目上长期垄断王者位置。但是中国一位老球星郝海东跟我说,能拿到那些冠军,是因为那个项目市场化不够,很多国家没有为它投入力量、智慧,和最优秀的体育人才,人家没玩那个。要是人家都来玩那个,中国人就未必还像今天这么风光。我在很大程度上赞同。足球是世界上市场化最大的项目,巨大资金、最优秀的体育人才都进入了,它的竞争度最大。所以我们说,在这个项目里获优胜的球队、球员,肯定是顶级人才。

中国足球不能出线的诸多原因

有朋友会问我,中国足球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最宏观,中国人的问题。就是问中国人是真的热爱足球吗?你不热爱的话,说句糙话,你扯什么犊子,凭什么冲进世界杯去?我跟刘建宏一块做过足球节目,做节目之余聊聊天,我说中国人不热爱足球。建宏当时就愣住了,说你说什么呢,中国人不热爱足球?我说建宏,你拿中国人跟阿根廷人,跟英国人,跟意大利比一比,他说,别说了,和他们比较中国人真的算不上热爱。

我们随便采访一些声称热爱足球的人,我问他:

哥们儿,常踢球吗,这个月、上个月踢过球没?——没有。

年轻时候踢球吗?——年轻时候也不踢。

最近去给你的孩子踢球助过威吗?——没有 ,孩子不踢球。

经常自己买票去现场看球吗?——也不去。

那你怎么个热爱足球法啊?——在家看电视啊。

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那就这样定性吧,有点难听但也是事实:

我们是一个伪球迷的国度,我们在梦游,一个伪球迷组成的国度凭什么要冲进世界杯?凭你梦游就冲进世界杯了?

第二点,人口问题。看到这次入围世界杯的名单,中国人真受刺激。人口1100万以下的小国,有11个之多。所以好多朋友脱口而出的牢骚是:这么多小国都进入世界杯了,我们这么一个大国怎么没进?这说法不成立。如果这个民族的成员都不玩球,人多有什么用?人口大国未必是足球大国。什么叫足球大国?得是玩足球人多的国家啊。

由此可见,真实的问题应该是,同为足球人口小国,为什么人家冲进世界杯了,而我们没冲进。我首先给问题定性,我们不是足球大国,是小国,但不是没问题,很多小国冲进去了。

我们先说一说,我们这个足球小国,能不能把足球人口壮大一下?给大家的回答是,短期内不能。会有人说凭什么不能?差钱?差地皮?960万平方公里,新建一万个足球场,建不了?

但是短期内足球人口上不去。为什么?就是因为新修建的这些足球场,跟我们关键的足球人口联不上手

关键的足球人口是8—17岁的学生,他们多数在大城市、中等城市。这些学校周边的地皮还有吗?除了民居以外,早就让酒店、旅馆、商厦、写字楼占满了。能让这些孩子天天跑10公里、20公里,到郊区踢完球再回来?

城市的小学初中,恐怕要开展五人制足球,十一人制免谈,没地方。五人制足球要开展,也有困难,一个小学现在有几块五人制的足球场?中学都不多,何况小学。

我们很多球迷和伪球迷,天天问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能起飞。作为一个家长、一个公民,你应该呼吁让你孩子的学校有更大一点的操场,你应该呼吁让他们有地方搞体育活动

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下面说第三个理由。前面我说了中国人不热爱足球,最重要的问题是球员也不热爱。1991年我写《中国足球的出路》的时候,去北京足球队、北京青年队采访,采访过两队的教练,好像采访过李辉。他们跟我谈到球员练球的状态,说很不令人满意,没有热情。这次世界杯期间,中国的记者采访到了当年日本国家队的教练冈田武史,他后来到我们的浙江足球队当主教练。比较中日的球员,他应该最有发言权。我给大家念念这段话。他说:

他所带的中国球员,到了训练开始的时间,球员到了球场后,就坐在场边休息,到我吹哨集合时,他们才慢慢走到球场,他们没有从心底上怀有喜悦去踢球。

如果在日本的话,球员们早就已经出现在场地上了,踢着球,慢跑,做抻拉运动,各自做着热身了。日本的球员是因为喜欢足球而成为职业选手。只要场地上有球,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踢,中国的选手则不是,即使早早来到训练场,不到开始训练的哨声响起,他们的屁股不会离开板凳。

中国的球员过于看重金钱,一旦赚到钱,就不再在乎足球了,缺乏那种单纯的激情和热爱。而且中国球员明显出现水平和身价不符的状况,他们怕在国家队比赛中受伤,就会小心翼翼,如果受伤,他们在俱乐部干什么?

从我写书的1991年到今年,时间跨度这么大,中国球员的基本状态没有大的变化。我是一个采访者,是一个旁观者,而冈田武史是中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他有直接的感受,中国球员不热爱足球。那中国足球还有什么希望?

我们很多球员对足球不冷不热。因为足球是这么一个有魅力的东西,你说他完全不喜欢也不是,但他真不是痴迷。他为什么不是痴迷?从发生学上说,你是怎么走进足球绿茵场的?我爹给我弄来的,我爹说这个好,我觉得也挺好。但你跟这个游戏没发生“恋爱”。

兴趣,酷爱,是一个自发的事情,要提供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让他们在成长中,有相当多的自主时间。那个自主时间是发育兴趣非常好的小环境,他在那儿亢奋,内分泌旺盛,为什么?教练不在,他是头子啊,他为什么当头子?这是一个非正式投票,他过了一个,过了俩,都说他厉害,他获得了内奖,不需要给糖果,游戏中的得意是对他最大的奖励

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下一个问题,海外留学。我们足球老出不了线,想了个捷径,送一支少年队到西班牙、德国。我对此不持乐观的看法。

我不认为顶级人才是培养出来的。顶级人才不是吃小灶吃出来的。我们懂得在优秀人才的产生中,筛选比培养更重要。你要把是这块料的找出来,不是这块料的话,是训练不出来的。因此培养是要有批量的。如果早期的教育是极不平等的,对选拔会有很大的干扰。

你们13岁到西班牙留学学足球去了,17岁回来,跟中国同龄人比较,可能会轻易地将中国大面积17岁的孩子比下去,因为中国足球文化与西班牙相差甚远。假设8—17岁足球受教者十万人,一个年龄段一万人。一万人就有五百支足球队。我们送到国外,能送几支?假设送两支。日后两支球队回国,面对498支本地少年球员,我们这两支球队的球员很可能轻易地能把其他球员都比下去。但是大面积的少年球员里面,有些基因是非常非常好的。如果他被选进去,日后能长成大树。而催肥出来的人,长不成大树。

不要以为我们派个三两支、乃至七八支少年球队,到了巴西、到了德国、到了西班牙,中国日后的足球就有希望了。有顶级潜力的孩子,一定要在大面积当中产生。十万个孩子最后有可能组成了中超的20支足球队。

中国足球不是一个木桶,是一个盘子,为什么是个盘子,我前面我讲了五点:

中国人不热爱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中国是个足球人口小国,且短期内多不了;我们的球员也不热爱足球,不冷不热的在那儿踢球,因为少年的时候一直在做“足球作业”,那不是一个令他疯狂的游戏;我们的管理者不做基础建设,投机取巧,污染了筛选的环境。这样,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三副药方

第一,小学、初中开展五人制足球。

大家要知道足球是城市文化,从它产生、从它在全世界铺开就是,足球从来就不是乡间文化。不幸中国的中小学都没什么操场。管理者要看准这个短板,我们的小学、初中,只能、必须发展五人制足球,不要好高骛远,我们没有场地。技术上的五大要素:停、传、带、过、射,带球与过人的训练,大小场地几乎一样。停、传、射稍微打些折扣,因为高球少一些。

第二,初中以后,将中国足球的摇篮设置在大批职业学校中。

以前,中国竞技体育的摇篮设置在从少年体校到省市青年队的一条龙之中。后来我们反省中国体育人才的生产机制,越来越认识到这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所以,今后中国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人才应该在学校,而不是少体校——青年队中产生

就足球来说,我以为高校和高中都不适合首先是场地问题。如果学校要培养足球队,操场可能会被垄断,普通学生使用操场的机会就会大大人减少。大学的问题跟我刚才说的一样,有些项目有可能,足球不行,没那个场地。要尊重普通学生们的校园文化,校园体育。

我的建议是,中国的职业学校应该是中国的体育、文艺人才的摇篮。职业学校多数建在城市郊区,那里要搞出几块足球场,不是难事

职业学校应该兼容一个大的教育项目,培养中国的体育人才。这些人才不要放在高校,不要放在高中,放在中职这儿好。

中国的教育必须分流。还应该让中国体育人才在这样的环境里发育。每个职业学校当中,都应该,也可以有一支很好的足球队。我想不出一个更好的环境,能容纳1500支15—17岁的少年足球队。

第三是教练的问题。

我说中国8—17岁这个年龄段当中,应该有十万个接受较好足球训练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不是天天训练,更不是天天需要专业指导,有时就是自己踢。假如一个教练指导三支足球队,则五千支球队需要1700名专业教练。我们上哪儿找这些够格的教练?没有这些足球教练,振兴中国足球,就纯属大跃进和扯犊子。

中国是个地道的足球小国。其中一个体现就是,我们的足球文化非常稀薄。什么原因?是因为我们足球的从业人员退役的时候,大批大批的人不干足球了。这个国家本来就不多的专业足球人才流失了。我们不能剥夺个人的选择权。

即中国如果想积累足球文化,想高质量地扩大足球人口,球员退役后“必须”还干足球,因为我们的种子太少了。

教育中的智育与体育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有两个误区。其一,在体育和智育上太不平衡,中国的教育过于轻视体育,过于重视智育。

体育是非常要紧的事情。当然首先要说体育能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一定不要狭隘地理解这个,如果狭隘地理解,就是老生常谈,人人都明白,没人愿意听。经过体育的训练,你日后长大成人了,到了社会生活当中,你要去控制一些事情,一些机器、一些游戏,一些局面。而体育锻炼你学会控制你自己的身体,控制你自己的身心。

体育对你心灵的改造是很大的,身心是一体的。当然现在我们的社会里,体魄都不被重视了,甚至身体差一点不要紧,只要你考上好学校,连这个都可以轻视。体育要造就的还有精神,还有性格。

国外的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比我们重视的程度要高太多。特别是在他的精英学校,哈佛、耶鲁、伊顿公学,他们希望他们的学生中发育出英雄情结。

北大教授谈中国足球:我们是个伪球迷国度

中国人热爱足球,是何种状态的一种热爱呢?弄了半天,是旁观者,把看体育当做体育了。体育教学是要培养孩子的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就是实践参与,而不是旁观。

对于管理者和教师们,体育的追求从来就有两个面向,一个追求的是里子,是本质,野蛮其体魄,培养英雄情结,培养自强精神。体育追求还有一个面子,就是奖杯、金牌。里子和面子,别本末倒置。

当我们把我们的竞技体育彻底地视为追求国家的面子,学校的面子,要的是金牌奖杯,麻烦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我们中国的管理者,中国的学校,中国的成年人,中国的家长们,都能把认识端正,从里子做起,从学生的体育做起。而且唯有从学校体育做起,我们大概才能和足球强国的距离更近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