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隊買早點到外賣點餐,我們的餐桌都經歷了什麼?


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一家人的聚餐。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飲食方式上,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從許多地下文化遺存的發掘中不難發現,聚食制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係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攝影 孫樹清/人民畫報

1996年,北京的一家早餐攤。最能代表北京早點的必須是老北京豆汁,配上糖油餅兒、油條。糖油餅兒是老北京特色早餐之一,經典糖油餅兒更多使用紅糖製作,出鍋時糖已經被炸的焦黑,和麵餅融為一體。趁熱一口咬下去,脆中帶韌,香中帶甜,再配上一碗豆漿,整個早晨都滿足了。本刊資料圖

2004年,北京,一位老人對肯德基的食品很感興趣。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聞名而來的食客在餐廳門口排成長龍,等待著入店體驗“西方生活方式”。肯德基開業後,立刻成為來京遊客的必去景點之一,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三樓成為北京新人舉行婚禮的熱門景點。本刊資料圖


2004年,西式快餐工業化的生產形式、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和營銷理念,給多少年來追求色香味和煎、炒、烹、炸製作工序的中式傳統餐飲業帶來了一場激烈的變革。其幽雅的環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圖為在北京一家西式餐廳就餐的人們。本刊資料圖

2005年夏天,有“火爐”之稱的重慶夏天達38度高溫。烈日酷暑,也擋不住人們對火鍋的酷愛。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民間,歷史悠久。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其由來是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漸漸受人們的喜愛。攝影 張曉文/人民畫報

2010年,虎年春節期間,北京餐飲業持續火爆,家庭聚餐成為主流。春節聚餐從家庭走向餐廳。攝影 陳曉根

2011年11月5日,重慶萬州,一位消費者在展示用“ipad點菜”。攝影 趙俊超

2012年,海南三亞,遊客觀海景,吹海風,吃一頓美味的海鮮燒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去品嚐各地美食。 攝影 王蕾/人民畫報

2017年,北京中關村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送餐員。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外賣APP在中國發展的如火如荼。豐富的餐飲服務削弱了人們的下廚意願,只需拿起手機動動手指,熱騰騰的美食就能送到家門口。攝影 郭莎莎/人民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