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校这个巨大的试验田,行政化操作可以打开局面吗

公立校现在需要加速发展,不是不肯投经费,是要见政绩。那么以前公立校就是那点事对外,孩子们的午餐,孩子们的校服,孩子们的教材,还有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座位,所有编制内老师的座位。那么现在打开更多缺口,比如课后一小时各种兴趣班,比如到校送课的心理培训,职业规划,比如教改的各种咨询服务商业机构等等。

那么这些选定是谁来拍板的,如何选定的,比如以前所有公立学校的午餐谁来送的,孩子满意不满意,没有公示,校服怎么选定服装企业的,校服从来质量价格比都抱怨不已,没有公示。孩子们的教材为什么选择这个,比起市面上很多都差,为什么选他们,没有公示和说明。那么现在更大金额的采购和校企合作,是校长他们自己就拍板了,还是有明确的招投标,有公开竞聘呢?拍板中间真的单纯吗,一切都是无人知道。

大家都知道公立单位安静别说话。那么这些操作都行政化,是否是合理最优决策,无人知道,没人敢过问,也没人过问。或者外行就没必要知道,和你没关系,那么老百姓把孩子心甘情愿送去,孩子说着是免费义务教育,可是孩子自带很多益处,和孩子接触的老师校方都知道,孩子们的潜力并不是义务教育就只配得上闭嘴服从的。

中国体制内做得了咨询吗,咨询都知道我知道大家也知道为公开区,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公开区越统一越大越多就会发展越好越优秀,可是对于我们公立单位的公开区是嘘闭嘴服从,只许我知道你不能知道,几乎没什么公开区。改变可以改什么,我们期待怎样的改变,会有怎样的改变?

公立校这个巨大的试验田,行政化操作可以打开局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