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杭州小夥創業做果切單店月入3萬,當時也沒怎麼在意。

直到前天在盒馬,看到果切居然在C位,可見它現在的重要性。

出於好奇我買了一個最小盒的,花了27.9元,口感麼還不錯,也挺新鮮的,就是感覺稍微有一點點小貴,何況還有50多一盒的。問了店裡小姑娘,一天最少也能賣出6000多元。

▼就這麼一小盒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一種很有潛力的水果銷售方式

鮮果切在國外其實已經發展很久了,而且已經很成熟了,不過在國內並不是主流。

再看現在我國市場上做鮮果切的店,最多的就是這兩種方式:

一是通通10元(15元)一斤

將所有水果切好分類擺放,統一價格,顧客自己挑選搭配,最後稱重計價,就像拼涼菜一樣。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吸引大家來買,往往一買就是好幾十塊,因為大部分人總覺得挑貴的拿就是佔便宜了。

類似果切店有個問題是,果品品質一般,得加各種酸梅粉才行。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二是像盒馬的那樣提前將水果搭配好拼盤

控制相同拼盤的重量,根據不同大小的拼盤和拼的種類提前定好價,相同的拼盤價格相同。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顧客挑選產生的損耗,提高銷售的效率,節約人力成本,並且看上去更乾淨更有逼格

這也是現在新零售和很多大型商超水果店在採用的包裝方式,將水果按幾個一盒包裝好,提前稱重算好價格,消費者直接整盒拿走,免去挑選和稱重的過程。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第一種方式可能更適合小吃街,生意還是不錯的,選址是關鍵。

第二種在售賣場景上適用範圍更廣,大型商超、新零售門店、水果外賣...也是現在水果銷售的一種趨勢。

盒馬的果切,27-58元一盒,一天最少賣6000元

在專門去了解了之後發現,盒馬鮮生(杭州親橙裡店)裡的果切其實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樣。

我原以為會是盒馬自己做的果切,畢竟果切區域看上去就像是整體的一部分,而不像是別的入駐的店鋪那樣有自己的店鋪招牌,只是有一個果切的分區。

但是實際上,盒馬店裡的果切並不是自營的,而是和別的店鋪一樣由商家承包的,只不過沒有去突出自己的品牌。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杭州親橙裡的盒馬鮮生裡的果切,是由一家叫驗食症的新形式水果體驗零售店入駐的,在別的地方的自己門店驗食症有自己的供應鏈,但是在盒馬的這家用的水果都是盒馬的。

而且和外面獨立店鋪的多樣化體驗不同,在盒馬的這家業務範圍也很簡單,只有鮮切果盤和現榨果汁。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鮮切果盤是事先切好的水果或者洗好的整果按相同規格包裝好,統一售價,從20多到50多的都有。現榨果汁有不同的搭配,決定要哪種後現場切果榨汁,價格基本都在20元左右。

果切離不開盒馬,盒馬也需要果切

消費場景和周邊環境對果切的線下銷售是很重要的,果切店開在小區裡,生意不一定好,開在盒馬這種新零售門店或者綜合體裡,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對盒馬來說,開設果切區域增加水果的銷售形態,可以一定程度擴大水果的銷量。根據即時售賣情況適當調整果切品類以降低損耗。同時增加服務的多樣化選擇。

對商家來說,雖然入駐盒馬會受到一些約束,例如用盒馬的水果,業務範圍也比較單一,但是好在依託盒馬巨大的流量,每天的營業額最差也有6000多。雖然水果成本可能稍微高一點,但是不用擔心庫存和損耗問題。

對顧客來說,果切很符合商場的消費場景,可以買了馬上就打開邊逛商場邊吃或者一杯現榨果汁,果切的便利性是普通水果比不上的。而且果切最吸引人的其實是拼盤,可以一次不用買很多就能嚐到好幾種水果。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果切核心問題:不同模式必須配合不同消費場景

果切的消費場景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如上文所說開在綜合體或者商超內,主打線下流量的場景消費

另一種就是主打穩定客戶資源長期配送和外賣服務的,這種對選址要求不高,只要自己有前置倉和店面加工場地就可以。傳統的水果店可能更適合第二種的銷售模式。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篇文章裡,小夥子開了個果切店,主要是在餓了麼上面賣,門店其實很小,說是一天要切兩萬多刀,兩個月開了6家店,單店每月盈利3萬。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果切外賣真的那麼好做?

對此我是持懷疑態度的,如果光靠美團、餓了麼外賣,其實是比較難的。我瞭解到做果切外賣的元老果酷網。

他們剛開始做水果的時候外賣還遠沒有現在發達,而且成立之初的目標消費群體就是都市白領階層,所以果酷在開始積極跑業務,目標公司訂單。

到現在果酷已拿下包括騰訊阿里百度等很多大公司的下午茶水果業務,在全國6個城市都有業務,而且建立了自己的供應鏈,每天輸出果切數十噸。

所以,果切外送的場景,光靠平臺外賣肯定是不夠的,關鍵要有穩定的企業訂單來支撐。

盒馬一天最少賣六千,有人外賣月賺3萬,果切市場是不是要爆發?

果切真有那麼容易賺錢?

盒馬能做好果切,並不代表你開一家果切店能成功!

盒馬果切模式的核心是,盒馬店和親橙裡形成了聚集效應,顧客買果切就像喝奶茶,類快消品,變逛街邊吃,配著水果吃龍蝦,果切是生態系統裡的一環,而不是一個單獨生態。

而果切外賣模式,更多是傳統水果店的補充,如果只是做果切,核心是你手裡有多少企業訂單,考驗的是資源。

總之,果切只有找到合適的消費場景,才能有可觀的市場價值。

(生鮮新零售渠道和新產品,可以加新農堂財哥微信:hcw723)

今日互動

#水果果切店,你怎麼看?#

點擊寫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吧

生鮮新零售年度大會

10月27-28日,杭州,第五屆A20精緻農業展

20位生鮮新零售大咖的分享

2018年,新農人與新零售最大規模的集合

報名鏈接:http://epm.coolgua.com/survey/index.html?mode=2&questId=a028e276c9e24d35b5fd4877643318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