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條鯽魚就能保送清華?柳州這兩名參賽者說NO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這幾天,有關“全國有50名高中生因成功解剖鯽魚拿到清華等名校保送資格”的消息火爆網絡。憑一條鯽魚真能保送清華嗎?恰好,這50名高中生中,就有柳州的學生,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資料圖:學生解剖鯽魚。

50名高中生因解剖鯽魚保送名校?

據媒體報道,8月16日到8月17日,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在長沙舉行,來自29個省、市、自治區的30支代表隊共240位選手參加比賽,最終賽事產生了72枚金牌,72枚銀牌以及96枚銅牌。

賽後,獲得金牌的前50名(包含第50名)選手均入選國家集訓隊,按照規則,這50名選手同時獲得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保送資格。

柳州市柳州高中的三名中學生參加今年這項賽事,其中羅淇同學奪得金牌,入選國家集訓隊,保送清華大學;劉雨嫣同學奪得金牌,獲得北京大學降至一本線錄取;梁滿倉同學獲得銅牌。

這是每年一屆的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沒想到今年卻因為一條鯽魚而爆紅網絡。由於在競賽的實驗操作中,有一個“解剖鯽魚”的環節,因此,部分媒體和自媒體在報道時,故意節選和放大這一效應。“中學生成功解剖鯽魚,保送清華北大”被作為標題,或片面理解,瞬間引發網絡大量轉載,相關話題也在網絡引起熱議。

但這也引發一些學生家長和老師的不滿,認為這樣的誤讀了這個權威賽事,也是對嚴謹科學的褻瀆。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圖為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獲金牌獎名單。

解剖鯽魚在競賽成績中佔比不到5%

學科競賽主要是考驗人的智力,是超出課本範圍的一種特殊考試。我國的中學生學科競賽一共分為五類,分別是數學,物理,信息學(計算機),化學,生物五門學科,其難度遠大於高考,並且涉及大學內容。

參加這樣競賽的學生,要求掌握信息量大,且要快速進行判斷,競賽的試題多,而且難度遠遠超出高中課本和教材的範圍。因此,這五大學科競賽的獎項,自然成為很多一流大學自主招生的擇優條件。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今年的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分為理論考試和實驗操作考試,其中理論考試共計103道選擇題,不少試題篇幅很長,由科學研究論文改成,需要在短時間從試題中獲取有效信息。

據介紹,今年的理論試卷長度共26張A4紙,幾乎沒有純粹的記憶題,都需要從數據,文章圖表分析獲得,部分試題甚至採用彩色印刷,需要考生在2小時內考完。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圖為柳州高中獲獎選手與教練王上銳合影。受訪者 供圖

而實驗操作考試只是整個競賽的一部分。今年的競賽就是解剖一條鯽魚,並取出鯽魚特定部位的骨骼。

廣西代表隊主教練、柳高生物競賽教練王上銳說,實驗操作考試包含分子與生化、細胞與遺傳、植物與生態、動物形態結構與動物行為等四大考試,而解剖鯽魚這道題,只是實驗中的極小一部分,成績佔比還不足5%。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圖為柳州高中獲獎選手與教練王上銳合影。受訪者 供圖

這是一場全國“學霸”們的較量

8月22日,本次比賽的柳州高中兩名獲得金牌的選手羅淇、劉雨嫣接受微評柳州(微信ID:cns-lz)採訪,他們用親身經歷講述,要敲開清華北大的大門,並不止是解剖鯽魚那麼簡單。

“到現在,我還有20多張卷子沒有做,每張卷子有十幾頁。”回憶起參加這次競賽的備考經歷,已經被保送清華大學的羅淇笑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他正常高考的同學們看到新聞,可能以為我們輕輕鬆鬆就得到了保送資格,但其實我們背後的努力和心酸他們都瞭解不到。”

同樣獲得金牌的劉雨嫣說,為了準備比賽,他們不但進行封閉式集訓,花了近三個月時間做題,還關注了生物學下的十四大板塊如細胞、分子、遺傳學等前沿領域的進展,並通過閱讀論文、專著來充實、印證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對知識的把握能力。

“全國共有100多萬人報名參加這個競賽,而最後只有50人得到清華北大錄取,競賽選拔的殘酷程度是高考不能比擬的。”羅淇說。

這相當於是全國學霸的一場較量,能夠最終獲獎的,都是些智力超群的學生。

據悉,今年的生物學競賽吸引了28所高校來現場招生,遠遠超過往年。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圖為柳州高中金牌獲得者劉雨嫣(左)與羅淇(右)合影。受訪者 供圖

“曾經考過倒數第一”

這些獲獎者都是天生的“學霸”嗎?他們有哪些學習經歷和方法呢?

羅淇和劉雨嫣真正接觸生物競賽,是在上高中後。此前,儘管對生命科學充滿興趣和好奇,他們卻沒有建立起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高一下學期,兩人開始接觸學校組織的生物培優課程,每星期上一至二次課,把高中生物都學完後,就開始學習大學生物課的內容。

隨後,他們參加了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獲得省級一等獎,併入選廣西代表隊。進入到省隊的羅淇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考到倒數第一。

“在全國生物學聯賽上,我曾以廣西第一名的成績入選省隊,但是在備考階段的一次考試中,我卻考了倒數第一,算是遭遇了很大的挫折。”

“成績就像過山車一樣,時上時下。”羅淇開始懷疑自己:周圍參賽的同學基礎都非常紮實,自己在競賽中到底能不能脫穎而出?如果競賽中不能取得好成績,那麼回到高考複習就會比其他同學落後3個月的進度,該不該放棄?

“其實選擇這條路,能堅持下去,是靠大家的合力。”羅淇說,老師、隊友和家長的支持,最終堅定了他走下去的決心。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圖為羅淇與劉雨嫣在校園中觀察植物。 謝耘 攝

成為“學霸”有秘籍嗎?

談到學習方面的秘籍,羅淇和劉雨嫣表示,為了緩解壓力,他們常常回顧一些讓自己感受到生物之美的事情。

比如,羅淇喜歡休息時在網上看一些小熊貓的動圖,“它會有一個動物行為學上的撲打姿勢,就是把兩隻手舉起來站得直直的,看起來很像在‘求擁抱’,但其實它是在說‘不要靠近我’、‘我很生氣’,非常有趣。”

而劉雨嫣則很喜歡看一種名叫守宮的爬行動物,看起來總是像在微笑,卻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物種,“看完之後就覺得,我學的是一個多麼有趣的學科,我愛生物,然後我再去看一些深奧的知識。”

除了對學科保持熱愛,隨時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外,他們還會利用零碎的時間鞏固基礎知識。劉雨嫣說,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她每天都必須在上晚自習之前做完所有的學科作業,然後用整晚的時間看競賽書、做題。平時在校園行走,她也會掏出隨身攜帶的“檢索表”,背誦一些檢索分類的知識,對著校園裡的植物練習檢索技能。

每天,劉雨嫣最多隻允許自己“頹”半個小時,可以刷刷手機上上網,隨後便要打起精神一頭扎入學海。劉雨嫣說:“如果一個方向學累了,就換另一個方向,不同學科之間的切換讓大腦得到不同層面的放鬆。”

另外,由於競賽的知識儲備量非常大,為避免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問題,劉雨嫣還繪製了思維導圖,能夠系統地複習所有知識點,“好的思維導圖能提高複習效率,後期看到思維導圖就像看到了親人。”

凭一条鲫鱼就能保送清华?柳州这两名参赛者说NO

圖為羅淇展示花梨木的種子,他放鬆時會通過觀察校園裡的植物,複習所學知識。謝耘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