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遠眺中樓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民諺雲:“戶縣有個鐘鼓樓,半截還在天裡頭。”盛讚鐘樓的高大雄偉。鐘樓始建於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始名文昌閣。清乾隆年間改稱大觀樓。因位於當時戶縣縣城中心,又被稱為中樓。後因樓上置有鐘鼓報時(早晨日出時敲鐘,黃昏日落時擊鼓,為古代的報時方式,稱為“晨鐘暮鼓”),老百姓又俗稱鐘鼓樓。

戶縣城西花柳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戶縣城西之澇河,是著名的長安八水之一。《山海經》雲:“牛首之山,潦水出焉。”《漢書》注曰:“潦音牢,出戶縣西南澇谷,亦作澇水。自山下徑流二十里許,過縣城為津,又十里北流入渭水。”注:“津當西走鳳漢,東走省會之要衝。”其處有長82米十孔石橋一座,系明嘉靖壬寅之歲(1542年)太史公王九思倡建,故名太史橋。

昔日石橋左右堤岸盛植桃柳,每逢春季,修竹被岸,桃紅柳綠,香氣襲人。遙望終南疊嶂,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宋代曾任戶縣主簿的著名理學家程顥,曾寫詩盛讚其景:“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見《春日偶成》)

渼陂泛舟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渼陂,是唐代京城長安西南著名的風景名勝 。在今戶縣城西五里的澇河故道上,合胡公泉、渼泉、白沙泉之水而成。《說文》曰:“陂也,一曰池也。”又解為:“蓄水為陂”。《十道志》曰:“直五味陂,陂魚甚美,因名之。”《重修渼陂石橋記》載:美之從水,後人加之也。《長安志》曰:“杜子美詩,俱作渼,與美通。”《說文》曰:“渼陂在京兆戶縣,其週一十四里,北流入澇水。”

渼陂作為京郊的名勝,吸引了無數的達官貴人、騷人墨客踏青遊覽,戲水弄舟,載酒吟詩,樂不思歸。著名詩人杜甫、岑參、韋應物、韋莊、鄭谷等乘興泛舟,留下大量詩篇。

繡溝春禊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繡溝,亦名錦繡溝,即渼陂之上游。清康熙年間《戶縣誌》載:“錦繡溝北逶迤而下,至渼陂,二里許。”即玉蟾臺至空翠堂南的一段峽谷地帶。

明初馮俊,字子英,美陂人,18歲中舉,後被貶官為民。回鄉後居渼水上游,藝植竹木花卉,相錯如繡,是此地兩岸翠障如屏,中間溪谷似錦,故名錦繡溝。

繡溝地勢起伏較大,氣候溼潤。每逢仲春,夾岸桃花盛開,滿溝楊柳婆娑,渼水從中蜿蜒而過,花光水色相映,景色異常秀麗。在風和日麗的日子,人們競相遊覽。尤於上巳之節(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修禊之禮(禊,潔也。修禊,是一種在水上清洗塵垢的祭祀儀式),官民人等讀來參加,盛況空前。文人墨客們亦聚會於曲流溪徑之間,仿效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之會,飲酒賦詩,縱情娛樂。

玉蟾稻埂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縣城西南五里的曲抱村,以唐詩“清江一曲抱村流”而得名。村西北有玉蟾臺,傳為老子西行到此以軒轅劍刮青牛而得名刮牛臺,又名渼陂西南臺。臺上有劉海廟,曾被元世祖敕封為玉蟾宮。昔日此臺四水環抱,一徑通幽,翠竹掩映,綠樹成蔭。南有胡公諸泉,北接錦繡渼陂,周有千畝稻塍,風景極佳。杜甫寫有《渼陂西南臺》詩,盛讚其景。清代三善居士贊曰:“水滿平疇一徑通,稻畦千頃野花紅。終南碧落青天外,盡在遊人一眺中。”

釣臺花浪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釣臺,一名釣魚臺,位於縣城南十里的遙指頭村。《戶縣誌》載:“縣南十里許,澇水中起一洲,高二尋有奇,名曰釣臺。建廟宇,繚以欄杆,堪登眺,不知起於何時。”1960年,附近的陳兵坊村掘得古磚一塊,上有“鄠之釣臺,漢陳平釣魚處”字樣,據此應為陳平釣臺。

明代解元富平劉士龍《遊釣臺記》曰:“釣臺,廣不逾畝,高僅倍尋,屹立澇河中央。……自美陂而外,勝無逾此矣。臺之西,稻畦相錯,沿岸皆桃杏間植,春來花發,紅霞爛漫,臨風欲妖,照水增妍。”可見昔日釣臺,山明水秀,芳草萋萋,岸上桃柳相映,水中落花鱗麟,恰是“半點紅塵飛不到,一曲綠水繞將來”的桃源仙境。

重雲雪峰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巘,即山峰。重雲山位於太平峪口,圭峰山下。每逢雪霽,遠望山巒起伏,白雪皚皚,景色十分壯觀。五代時王彥昭舍財建廟,名重雲寺。太平口外今二府村有重雲寺下院。終南雪景極其秀麗,重雲雪景千古不衰,為之一最。宋代詩人程顥寫有“久壓塵籠萬慮昏,喜尋泉石暫清神。目勞足倦深山裡,猶勝低眉對俗人”的詩句。

紫閣青冥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紫閣青冥,取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中“紫閣連終南,青冥天倪色”詩意。紫閣山在縣城東南四十餘里的紫閣峪內。據清乾隆年《戶縣新志》載:“紫閣峰、黃閣峰、白閣峰,在縣南三十里”。岑參詩云:“東望白閣雲,半入紫閣松”。《雍勝錄》雲:“紫閣峰在縣東南,旭日射之,燦然發紫,其形上聳,若樓閣然。白閣峰陰森積雪弗融。”

山中有寶林寺,原來規模宏大,高僧大德間出於此。寺內有六面七層密簷樓閣式實心寶塔一座,高17米,為尉遲敬德監修,俗稱敬德塔。據南宋《景定建康志》載:“端拱元年(988),僧可政住終南山,得三藏大遍覺玄奘法師頂骨,為建塔歸瘞(埋葬)於寺。”元至正《金陵志》載:“塔在寺之東,即唐三藏大遍覺玄奘法師頂骨之所,於宋端拱元年得之於長安終南山紫閣寺。”清同治年間該死毀於兵火。

傳說舊時山峰之上,夏日雨霽,旭日東昇、朝霞橫空之際,這裡的山嵐水氣,若煙雲漂浮,如雨露之溼潤,往往呈現“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的海市蜃樓奇景。

圭峰夜月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圭峰位於縣城東南20公里的太平峪口。海拔1498.2米,俗稱尖山。民國年間的《重修戶縣誌》曰:“山峰重迭似圭,故謂圭峰”。 圭峰山突出於群峰之外,筆直挺拔,確像士大夫們把玩的玉圭,形制巨大,惟妙惟肖。

 

圭峰山的景色極為壯觀,站在草堂寺一帶向南望去,更加挺拔俊秀。每逢秋日三五之夜,仰首見月,高懸於青山之頂,群山寂靜,玉盤清寒,恍然如入仙境。宋代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曾於圭峰別墅邀友人聚會,正在飲宴賦詩之時,忽有笛聲自山間悠然而起,上拂雲漢,下滿林壑,一席人聽得如醉如痴。范仲淹涕下沾襟曰:“安得如圭峰月下,倚高松聽吹笛乎?”

草堂煙雨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草堂煙雨勝景在草堂寺內。草堂寺位於縣城東南20公里的太平河東岸。《長安志》載:“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興草堂,即逍遙園也,鳩摩羅什譯經處,後為禪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堂古寺地處終南山下,太平河濱,山環水繞,景色宜人。據《戶縣誌》記載:寺內有一煙霧井,相傳昔日常有一蛇臥於井內石上,吐出一股白氣由井內升騰,繚繞於省城長安上空,被稱為草堂煙霧,為昔日長安八景之一。解放後,科學揭開了歷史迷霧,上世紀八十年代,省勘測設計院在附近打出自流熱水井,證實草堂地區地處天然熱水帶,所謂“煙霧”、“煙雨”實為井內升騰的地熱氣,每逢秋冬晨昏,地下熱氣升騰,遠看煙霧繚繞,近看陰雨霏霏。近處終南諸峰,必是一片暝矇,似在虛無縹緲之中。

 

高冠瀑布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高冠瀑布,位於縣城東南20餘公里的秦嶺北麓高冠峪口。從漢唐至今,一直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高冠峪,是一個喇叭形狀的谷口,山勢陡峭,高冠河奔騰而出,形成飛瀑,如銀河倒瀉,聲若震雷。清《戶縣誌》曰:“河水沖流而下,迅馳駭人”。趙函在《石墨鐫華》中說:“潭噴沫如雪,上有鐵懸橋如豐谷,而潭激射,渡者尤悸。”瀑下衝有一潭,深不可測。由於瀑布深藏於峭壁之下,人們未見其形,先聞其聲,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莫測。帶到戰戰兢兢爬至瀑邊,高冠瀑布才可盡收眼底:只見眼前瀑水,洶湧奔瀉,勢如箭穿,形如閃電,聲如猛虎,真是奔馬不如其急,滾雷不及其猛,山鳴谷應,震人心魄。遠觀白浪翻滾,雨霧濛濛,陽光下可見道道彩虹。唐代岑參、宋代程顥等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詩篇。清代長松居士寫詩讚曰:“危石巉巖疊浪高,半山驚落怒龍號。流虹忽破空潭影,風雨晴眺谷口濤。”

靈沼瑞蓮

「戶縣十二景」別說你是戶縣土著 肯定有你沒去過的!

靈沼,周代遺址,與靈臺、靈囿齊名。《詩.大雅》:“王在靈沼,於觀魚躍。”《三輔黃圖》曰:“治在長安西三十里”。清乾隆《戶縣誌》載:“董村,一名海子,即靈沼故址。有文王廟。唐徐元弼有《靈囿賦》。”董村南有窪地,廣約頃餘,遍地湧泉,匯而成澤,俗名海子,傳即古靈沼遺址。村城門題額:“靈沼真境”,今石尚存。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1264頁:“旁有靈沼,週數十頃,池中產黃蓮花,然不常見,花盛,則縣士人多科甲者。”董村殘碑曰:“花之盛者,兆為科第。蓮出為瑞。”據傳海子生蓮,其蓮不花。遇花之年,五穀豐登。舊時人多以此占卜仕途,以為上京趕考遇花必中。故靈沼瑞蓮傳為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