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鴕鳥,亦稱非洲鴕鳥,屬平胸總目,鴕形目鳥類,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類。南非是馴養鴕鳥最早的國家,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最初馴養的目的是對其羽毛(裝飾品)的需求。後來隨著對鴕鳥肉、蛋、皮革的利用與開發,鴕鳥養殖逐漸擴散到其他國家,鴕鳥成為世界特種經濟動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鴕鳥養殖在我國屬於新興產業,1988年廣東省首先引進南非培育的非洲黑鴕鳥,試養並獲得成功,2003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首批可進行商業性經營利用和馴養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鴕鳥主要有三個品種:藍頸鴕鳥、紅頸鴕鳥、非洲黑鴕鳥,其中非洲黑鴕鳥屬培育品種,性情溫馴,易於管理,繁殖性能優異、羽毛皮革質量高,適應性強,目前已經推廣到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鴕鳥養殖在我國經歷了20多年的摸索發展,近幾年逐步走向正規,已有產品批量出口。2016年我國種鳥存欄數量達到2萬隻,繁殖種鳥6000多隻,每年屠宰商品鳥3萬隻以上。

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一、鴕鳥的經濟價值

1. 鴕鳥肉

鴕鳥為大型禽類,早期生長速度快,12~14月齡非洲黑鴕鳥體重可達100千克左右,為成年體重的90%以上,出肉率約為活重的38%。鴕鳥腿部肌肉發達,是其主要產肉的器官,80%的肉來源於此。鴕鳥肉屬於紅肌,外觀與牛肉相似,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等特點,而且肌肉細嫩,口感鮮美。據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最新測定,鴕鳥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21.8%,脂肪含量僅1.9%,膽固醇含量也只有48.0毫克/千克。由於鴕鳥以食草為主,其肉中鈉含量較低,每100克鴕鳥肉中鈉含量僅為43毫克,低於雞肉(77毫克)和牛肉(63毫克),符合現代人對低鈉飲食的需要。鴕鳥肉中鐵含量較為豐富,每100克鐵含量為2.3毫克,高於雞肉(0.9毫克)和牛肉(2.2毫克),特別適合孕婦和貧血者食用。鴕鳥肉由於上述優勢,具有較高的市場價位,非洲市場為20美元/千克,歐洲高達40美元/千克。我國2016年第四季度精選鴕鳥肉的價格為60~80元/千克,由於生產數量較少,產品供不應求。

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2. 鴕鳥皮

鴕鳥皮是鴕鳥養殖的主要產品之一,加工後的鴕鳥皮革屬世界名貴皮革,主要用於時裝工業,加工成皮包、皮鞋、皮帶。日本還把鴕鳥皮用於高檔轎車的內裝飾材料,而且價格不菲。南非一直把鴕鳥皮作為主要鴕鳥產品來開發。我國也已經掌握鴕鳥皮革的鞣製工藝,有批量出口。鴕鳥皮革具有美觀、柔軟、耐用、透氣性好等優點。由於鴕鳥皮革的優勢,需求量很大。2016年第四季度國內每張生皮收購價為800~1300元。

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3. 鴕鳥蛋

鴕鳥蛋為鳥蛋之王,重量在1.5千克左右,最大的近2千克。鴕鳥蛋蛋白質含量高達22.5%,遠超雞蛋(蛋白質含量14.7%),鈣、鐵含量也超過雞蛋。鴕鳥蛋口感細膩,味道鮮美獨特,無腥味,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鴕鳥蛋可以直接進行炒、蒸、煮等,也適合加工蛋糕、蛋撻,也有公司用來加工松花蛋。鴕鳥蛋殼較厚(2毫米),並且具有象牙般光澤,完整的蛋殼可進行雕刻、繪畫,是加工高檔工藝品很好的原料,碎蛋殼還可以做成貼畫。由於鴕鳥為開放式飼養,產蛋受季節影響較大,食用鮮蛋每枚價格150~200元,春節市場價高達300元。完整的蛋殼收購價60元左右,加工後的工藝品可以賣到600~800元。

4. 鴕鳥羽毛

人們對鴕鳥羽毛價值的認識遠早於鴕鳥的肉、蛋和皮,主要用於裝飾與製作工藝品。鴕鳥羽毛構造不同於其他禽類羽毛,因其羽小,上面不具有鉤槽,不形成羽片,故而柔軟舒適。鴕鳥發育完全的白色翼羽寬大舒展,美觀漂亮,且易於染色,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廣泛用於高規格展櫃裝飾與慶典禮儀。鴕鳥羽毛另外一個特點是不產生靜電,可以製成毛撣,用於家庭與精密儀器的除塵。目前鴕鳥體羽收購價格為每千克40~150元,白色翼羽價格更高。用翼羽加工好的絨條國際市場每千克價格高達2000美元,用於女性時裝中裙襬的裝飾。

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5. 觀賞價值

鴕鳥體型巨大,外貌獨特,體態優美,羽毛光亮,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初次見到極具視覺衝擊力。鴕鳥養殖可以和休閒旅遊相結合,建設鴕鳥文化觀賞園,開展豐富多彩的觀光旅遊活動。例如河南金鷺鴕鳥園就是以鴕鳥養殖、觀光、餐飲、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觀光產業園,開發的與鴕鳥相關的娛樂項目有騎鴕鳥比賽、踩鴕鳥蛋比賽、鴕鳥餵食等。通過發展旅遊業,提高了鴕鳥相關產業的知名度,也帶動了金鷺公司鴕鳥養殖加工業的蓬勃發展,該公司成為我國鴕鳥肉出口基地。

6. 其他價值

鴕鳥油無味、淺黃色,凝固時呈乳白色膏狀物。營養分析顯示,鴕鳥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64%,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29.7%,遠高於牛肉和雞肉。另外,鴕鳥油具有很強的滲透性,使它在修復細胞、舒展筋骨、止痛、消炎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所以在醫藥領域有很大的開發潛力。鴕鳥油具有很好的滋潤性與保溼性,可以加工成護膚品、化妝品。鴕鳥骨骼骨質堅硬、緻密,是加工補鈣產品的優質原料。鴕鳥頸、鴕鳥掌、鴕鳥筋都是製作高檔菜餚獨特原料。鴕鳥腸、胃、心、肝等內臟可以加工成風味小吃。

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二、鴕鳥養殖優勢與效益分析

1. 鴕鳥養殖優勢

鴕鳥屬草食單胃禽類,具有一對發達的盲腸,而且大腸也很發達,為粗纖維的發酵消化提供了空間,鴕鳥小腸也特別長,食物可以得到充分消化吸收。成年鴕鳥以食草為主,為節糧型禽類。3月齡後的鴕鳥消化系統逐漸發育完善,對粗纖維有較強的消化能力。鴕鳥引入我國後表現出很強的適應性,在-30~45℃的環境條件下,鴕鳥能夠正常繁殖,養殖成功率高。鴕鳥對房舍要求低,白天露天生活,所以養殖場建築投資少。同群鴕鳥中一般不表現採食等級制度,只要有空間,鴕鳥間極少表現採食的攻擊行為,便於管理。鴕鳥養殖對土地、青綠飼料的需求量大,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非耕地與野生飼草資源,發揮鴕鳥養殖的優勢。

鴕鳥一次引種,多年受益。野生鴕鳥壽命30~40歲,人工飼養達到40~45歲。目前我國引進飼養的主要品種為非洲黑鴕鳥,母鳥2歲左右開產,年平均產蛋量60~100枚,種用期長達20多年,但以4~10歲種用性能最佳,產蛋量最高。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公母配比多為1∶2或1∶3,小群飼養,佔地300米2左右。繁殖季節每2天產1枚蛋,可連續產蛋8~15枚,春夏季為主要產蛋季節。

鴕鳥的經濟價值與養殖效益分析

2. 鴕鳥養殖效益

鴕鳥早期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商品鴕鳥長到10月齡即可屠宰,體重85千克左右,12月齡時可以達到100千克以上;商品鳥出肉率在35%~37%,每隻產淨肉30~35千克。主要成本投入:雛鳥購入每隻550~600元; 精飼料全期需要300~350千克,每千克飼料2.4元,供需720~840元; 人工投入,按1個勞動力飼養100只計算,年工資5萬元,每隻分攤500元;三項合計成本投入1770~1940元。產出計算:鴕鳥肉每千克80元,共2400~2800元;鴕鳥皮1000元;副產品(頭、頸、翅、腳、骨骼、內臟、羽毛)600元左右;三項合計收入4000~4400元。由此得出,飼養1只商品鴕鳥利潤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

三、鴕鳥規模養殖模式

目前各地大型鴕鳥養殖公司退出“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模式,發展農戶代養制,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商品鴕鳥養殖,取得了成功。公司的職責是組織、規劃商品鴕鳥發展,主抓市場銷售和深加工以及產品開發;養殖基地負責種鳥飼養、孵化、技術培訓、諮詢、防疫等;周邊農戶以飼養商品鳥為主,達到回收標準後由公司統一定價收購。農戶代養,每戶飼養100只,需要場地1000米2。

四、鴕鳥飼餵注意事項

鴕鳥養殖一定要發揮其草食性特點,6月齡前,保持飼料粗纖維含量在12%~14%;6月齡後,配合飼料粗纖維水平提高到16%~18%,充分發揮其消化粗纖維能力,降低飼料成本。對於北方地區,冬季缺乏青飼料,可使用花生秧、牧草等乾草,粉碎後添加在精料中飼餵,減少精飼料用量,降低養殖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