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我看「舍小家 顧大家」

馬達:我看“舍小家 顧大家”

馬達:我看“舍小家 顧大家”

馬達:我看“舍小家 顧大家”

最近,陸軍一位首長致官兵家屬的一封信引起網上熱炒。以這種一位主官領導在網上公開書信的形式回應基層關切,是否合適且見效暫且不說。僅就其中無特殊情況,“軍人必須及時請假回家,否則將考察其真實品德”的觀點,筆者感到尚有值得商榷之處,實在不吐不快。

眾所周知,軍人職業本身就意味著犧牲奉獻,自古以來就是“忠孝難以兩全”。這一特殊職業之艱苦在於此,之光榮也在於此。可以說,無論是戰火紛飛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如果沒有一大批舍家為國,甚至破家為國的人的犧牲奉獻,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也不會有國家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漢.侯霸 《李通辭位議》中說:"扶助神靈,輔成聖德,破家為國,忘身奉主”。家與國始終是一對矛盾,軍人區別於其他職業的顯著特點就是在很多時候,包括家裡有大事的時候必須舍家,必要時還要捨得獻身。北宋名臣范仲淹在陝西為官時,在抵禦西夏前線時詩云:“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他在西北邊陲據守四年,既有為國之志,也有思親懷鄉之情,但在情與志的衝突面前,他毅然選擇了國家利益,因而使西夏強寇聞風喪膽,時稱“軍中有一範,西賊聞風驚破膽。”中國近現代史上舍家為國的英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的,從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到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方誌敏、黃花崗72烈士,等等。和平時期,那些兩彈一星功臣,有的幾十年隱姓埋名,別說妻子分娩、孩子升學時,就是親人離世也是斷然回不去的;今天那些在邊疆高原艱苦偏遠地區戍邊的官兵,許多時候是無法在家庭需要的時候回得去的;那些一心撲在事業上,把工作看得比家庭比身體更重要的人,許多時候都舍小家顧大家,默默無聞為國家和軍隊建設作出突出貢獻。難道這裡體現出的精神不值得褒獎和讚揚,不值得敬佩、提倡和宣揚嗎?怎麼反而成了需要考察品德的對象呢?豈不咄咄怪事。

馬達:我看“舍小家 顧大家”

大千世界林林總總,部隊情況千差萬別,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單位,哪些情況屬於“特殊情況”?公與私孰輕孰重?何為大事何為小事?不能也很難一概而論。親人離世是大事,親人重病臥床也是大事;妻子臨產是大事,妻子不孕有孕也是大事;孩子升學是大事,孩子厭學逃學也是大事。一個家庭能離開男人的時候很有限,都能請假回家嗎?肯定不能。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就不要進軍營的門。許多情況下,官兵休假難,我以為責任不在官兵本人,而在組織和領導上的具體把握。一般來說,親人患重病、妻子臨產、孩子升學等時機,當事人沒有幾個不想回去看看的,但有時這種個人困難發生在部隊工作的關鍵期,單位建設的特殊期,領導上往往以“工作離不開”為由不予批准。從官兵角度講,許多人是家裡的頂樑柱,自然能回去最好,希望組織領導上充分考慮個人家庭困難。從工作角度講,許多時候也確實需要本人克服困難,服從大局。尤其是部隊軍事演習、重大任務、訓練考核等時機,其實都與未來實戰有關,時效性和質量標準要求高,很難保證官兵家裡有事就能離開崗位準假回家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個人片面強調“必須”回去處理家事,那部隊還怎麼帶呢?部隊還成其為部隊嗎?即便不是正逢部隊工作關鍵期和單位建設特殊期,由於交通、通信、氣候,以及工作性質等因素,有家難回、有事兒難幫的情況也是大量存在、經常發生的。犧牲奉獻是部隊生活的主旋律,是軍人職業的永恆主題。我在基層帶兵時,儘管工作中儘量注意照顧到官兵利益,但還是親眼目睹過許多將家裡大事隱藏心間,一心一意幹工作的官兵;也瞭解到許多官兵的親人當家裡遇到大事時瞞著在部隊服役的子弟,此乃他們的覺悟和境界使然,他們的思想和精神可愛可貴可嘉,令我至今感動不已。肯定地說,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沒有舍小家顧大家的犧牲奉獻精神,都是當不好合格的、出色的好軍人的,也是當不好合格的、出色的好軍嫂、軍屬的。

馬達:我看“舍小家 顧大家”

反觀我們現在的部隊建設,既有如何傳承弘揚黨和軍隊優良傳統,為新一代軍人灌注紅色基因,以保持犧牲奉獻精神永續的問題,也有如何設身處地為軍人及家庭著想,有力有效解決官兵實際困難,適當提高軍人地位和待遇,確保軍人及家庭利益不受侵犯的問題。這些年來,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就是不敢理直氣壯講大道理,講理想信念和犧牲奉獻精神,似乎講這些就是不接地氣,不顧人權,不懂得人情,不貼近群眾。近日有人在一微信公眾號上,就陸軍一位首長的信發出讚歎,稱這是"打響摧毀虛偽文化的第一槍,充滿對人權的尊重”,可謂上述這種傾向的典型輿論代表。他們一味迎合負面情緒,賺取廉價掌聲,竟把那些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公唯獨沒有自己的行為,統統歸為“缺少道德”、“毫無人性”之列,說成是“戴著虛偽面紗的說教”,是“中國特色的官場文化”,這顯然是以偏概全,有失公允,甚至是滑稽無聊、極其錯誤的。我覺得,如同雞永遠飛不到鷹的高度一樣,有些人最終也達不到志存高遠、以國為家的人思想的高度。我們的國防和軍隊大業,最終畢竟還是要靠一茬茬舍家為公、國事為重的人來支撐的。

舍小家顧大家,永遠是我們這支人民軍隊的成員及其親屬的美德,永遠是值得我們這個社會敬佩和歌頌的,永遠應是人們見賢思齊的高貴品質,這與考察其真實品質絲毫也不沾邊。至於那些因個人品質和家庭矛盾糾紛而平時不顧家、有需要時也不回家的人,在我們前行的征途上,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嗤之以鼻的。

2018.2.2於旅途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