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的蒙古語在現在漢語中有遺留的痕跡嗎?

明月95884


蒙古語在現代漢語中有遺留的蹤跡有以下例子:

一、站(站赤)、驛站。

音譯自蒙古語jamci。古時傳遞軍政文書的人中途換馬、食宿或轉遞的地方。漢語中本來用驛,元代以後用站。(日本還保留了驛這個詞,不過簡化成為駅)《元史·兵志四》:“元制,站赤者,驛傳之譯名也。蓋以通達邊情,布宣號令,古人所謂置郵而傳命,未有重於此者焉。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其給驛傳璽書,謂之鋪馬聖旨。”


二、歹。

音譯自蒙古語tai,之所以選這個“歹”(這個字本來讀è,指剔去肉後的殘骨)這個字形,是當時蒙文中這個詞跟歹字很像。《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且希居士好調和,不得因循摐病歹。”《紅樓夢》第十一回:“秦氏有幾日好些,也有幾日歹些。”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摺:“程嬰,你一向在俺趙家門下走動,也不曾歹看承你。”

三、衚衕。

音譯自蒙古語gudum。元人呼街巷為衚衕,後即為北方街巷的通稱。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摺:“你孩兒到那江東,旱路里擺著馬軍,水路里擺著戰船,直殺一個血衚衕。”

四、海子。

指湖泊。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一》:“中山城北園中亦有大池,遂謂之海子。”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墜峽而下,又見東麓海子一圍,水光如黛,浮映山谷。”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後漢燉煌太守裴岑《破呼衍王碑》,在巴里坤海子上關帝祠中,屯軍耕墾,得之土中也。”曹禺《王昭君》第三幕:“陰山下面是一片清澄見底的大湖,匈奴人把它叫‘海子’。”

五、此外,哈巴音譯自蒙古語xaba,小狗的一種;戈壁音譯自蒙古語gobi;喇叭音譯自蒙古語labai。


八磚學士


蒙古語在現代漢語中的遺留還是存在很多的,只不過不經過研究,你還真不知道它來自於蒙古語。讀過一些有關的研究著作,就列舉一些例子來說說。

1.車站的“站”。驛站、汽車站、火車站的“站”字,《廣韻》上說在古代本意是“久立也”,也就是站立很長時間的意思,後來出現的驛站是從蒙古語Jam(說明:J上面有個ˇ符號,word打字打不出來)借來的。根據羅常培先生的研究,《元史》當中“站赤”就是Jamci(說明:J和C上面都有個ˇ符號)的對音,意思就是管站的人。



2.衚衕。漢語裡面的衚衕,根據學者的研究,直接來源是蒙古語,意思是“水井”,當然,其他阿爾泰語系當中也有類似詞語。


3.巴巴。小孩子拉的糞便,有多少人知道是來源於蒙語呢?有的地方寫拉粑粑,主要是因為這實在是一個音譯詞。其實元朝以來這個詞還有剝剝,把把等的寫法。

4.哈巴。哈巴狗的“哈巴”,來源於蒙語,意思是供玩賞的獅子狗。


5.好歹。歹這個字我們用得很多,但根據學者的研究,這個字的讀音是南宋時期從蒙古語當中借用過來的,字形則是從藏語借來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史慧的文章《蒙古語藉詞“歹”之歷史文化考察》一文。

除此之外,漢語語法也收到過蒙語的影響,如“們”轉為專表複數的語法成分,也是在蒙語的影響下逐步完成的。


西奈山的火柱


我只說一詞,絕對正統蒙古話,我們這稱呼父親就叫"韃韃"。據說中原地區被蒙人佔領後,誰家娶下媳婦新婚第一夜,由蒙人所享,所以蒙古血統由此漫延,蒙古人漢人叫"韃子",故生下的孩子叫父親為"韃韃"。


馬奮一發


肯定有,可能還不少。只是後來和滿語一樣,慢慢溶入漢語裡,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已。我不是研究語言文字的,舉不出太多的栗子,就舉一個吧!

為什麼北京的北海公園叫北海呢?實際上應該叫北湖公園,但是蒙古語裡面把湖叫海子,所以後來就慢慢習慣叫北海了。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藏語裡,藏區有很多湖泊叫XX錯或措,如納木錯,這個錯也是海的意思,同樣源於蒙古語的海子。


無怨生活


有些事情知道即可,不要過分宣傳,沒啥意思的。

關於蒙古語在漢語的影響,不是沒有,恰恰相反而是深深影響了。不說具體的詞和句子什麼的!就說一個事實吧,我們知道學習一個和本民族或本地區方言不一樣語言是比較難的,多少會帶些母語和本方言口音的。而且我們知道蒙古和漢語是不同的語系,按說蒙古族說普通話應該有口音,但實際上蒙古族人學普通話後,呵呵,簡單學學就可以說普通話不帶一點口音了,比南方人還容易。

你說沒影響嗎?不說罷了,知道即可!歷史很殘酷也很真實,也有趣。

一家之談啊,沒有經過考證,只是道聽途說,泛泛而談。也可能是某個蒙古部落漢化的比較充分點,所以比較靠近漢語。而且影響是相互的,蒙古語也受漢語的影響。

外蒙古的就別說了,都已經俄語化了!語言都改俄語字母了。


沙中土大溪水


中國語言的發展演化是巨大的,各個部族逐鹿中原或多或少都留有一些文化印記,融會貫通成就了中華文明,元朝以強徵暴斂的形式入主中原對中原文明造成了毀滅性的摧殘,對立的階級矛盾讓統治者的語言並沒有過多的融入。據我瞭解有一個詞“科利馬擦”即是快一些的意思,不過這也只限於北方一些老年人的口語了。隨著清末洋務運動向西方,日本學習,海量的外來語傳入中國,古漢語所佔的比例銳減,元朝遺存的詞語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