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皓仁
首先天皇統治日本2000多年之說出自日本人自己的神話傳說,日本有文字記載的確切歷史至多追溯到相當於我國隋唐時期,距今大約1000多年,所以對日本天皇是否真的統治這個國家2000多年姑且存疑。不過自從日本有文字記載的確切歷史以來日本皇室的確出自傳承著同一血緣的同一個家族,而在東亞大陸上這1000多年間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等國無不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那麼日本皇室何以能如此長壽呢?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日本皇室一直不間斷的傳承至今,但在日本歷史上絕大多數時候皇室其實是不掌握國家實權的。在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的平安時代日本出現了以外戚貴族藤原家為核心的攝關政治:所謂攝關——攝指的是攝政,也就是在天皇年幼時輔政;而關指的是關白——所謂關白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稟報奏報的意思,然而實際上的權力絕不僅止於此。天皇年幼藤原家就為攝政,天皇成年後就為關白逐漸成為定製。以中國的傳統視角來看:平安時代藤原家的攝關政治其實就是典型的外戚專政,所不同的是中國歷史上掌權的外戚要麼隨著小皇帝的成年而被打壓,要麼就索性取而代之成為新皇帝,然而在日本攝關政治卻成為一種長期性的定製,於是皇位和皇權出現了分離。
攝關對天皇來說等於將政權拱手相讓,天皇自然不甘心此種局面,於是天皇發明了院政與之抗衡:院政始於白河天皇時期——白河天皇在位13年,他於1086年主動退位,傳位給太子崛河天皇,新天皇當時只有8歲,白河天皇退位後就出家為僧,成為法皇。法皇以太上皇的身份設立院廳繼續執政——由於在此前的孝謙天皇到桓武天皇時期以藤原家為首的世家貴族勢力和寺院僧侶勢力長期爭鬥,而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後為打擊佛教勢力對朝政的干預重新提拔重用藤原家,可時過境遷之後藤原家開始尾大不掉,於是白河天皇此舉實際上是皇室和寺院僧侶勢力結盟對抗以藤原家為首的世家貴族。由法皇親自輔佐新天皇也避免了藤原家利用天皇年幼之機專擅朝政。此後鳥羽和後白河天皇也仿效此舉,於是日本政壇出現了攝關和院政博弈的局面。而正是雙方的對立使後來日本歷史的主角——武士階層登上了歷史舞臺。
隨著大化改新中效法大唐文明創立的半天制度的崩潰,在日本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莊園主。他們為了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將領地內的部分人武裝起來形成最初的武士。到11世紀武士已經成為日本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並被分割為兩大集團:桓武天皇的後裔桓武平氏和清和天皇的後裔清和源氏。兩大集團開始了爭奪政權的鬥爭,經過長期的鬥爭後平氏家族在其領袖平清盛的帶領下擊敗源氏,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儘管平清盛作為日本首位掌握政權的武士不僅控制了西日本半壁江山,而且積極開展對宋貿易,積聚起了大量財富,並獲得了外戚的顯耀地位,開啟了武士執政的先河。然而平清盛其實是從武士身份起家而積極向朝廷貴族靠攏——他最終其實和之前的藤原家攝關政治一樣是在朝廷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1185年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擊敗平家和源氏內部的反對勢力後開創了鎌倉幕府政權,這標誌著武士階層正式在朝廷之外成立了自己的政權架構而不再是融入朝廷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至此以天皇為核心的京都朝廷已淡化成為僅僅只具有象徵性質了,國家軍政大權完全操之於由武士階層創立的幕府手中。
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賴朝死後他年僅十八歲的兒子源賴家繼任新一代幕府將軍。源賴家對弓馬之術頗為精通,不過個人武藝高超的他卻缺乏其父的政治謀略和權威。更重要的是其母即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1156~1225)當時四十四歲,正當虎狼勇武之年,況且這位北條政子打小就是當地出名的女漢子,在源賴朝創業的過程中她也是鞍前馬後立有軍功。初掌政權的源賴家試圖通過重用其岳父比企能員的勢力來擺脫母系家族對自己的控制,北條家族作為應對之策:由家臣們推出十三人合議制,抑制賴家專政獨斷。賴家希望嫡子一幡成為下任將軍,而北條氏則支持其弟千幡(源實朝)繼任。建仁3年(1203年)賴家急病命危,比企氏與北條氏的衝突爆發。比企氏組織討伐北條氏的計劃失敗,謀逆的比企氏一族被滅(比企能員之變),一幡也同樣被害。賴家痊癒後聽聞妻兒慘狀,大為震怒,但當時北條時政已經大權在握,賴家被剝奪將軍之職,流放到伊豆修禪寺(靜岡縣伊豆市)中幽禁。翌年被北條氏派遣刺客暗殺,法名法華院殿金吾大禪合。源賴家的長子一幡在比企能員之變中被北條氏殺害,三子榮實死於暴亂,四子禪曉被北條氏刺客殺害,次子公曉起初歸隱出家,1219年他20歲時由於刺殺其叔父實朝而被定罪處死。女兒竹御所在32歲時難產,母子具亡。由於同母弟源實朝沒有子女,竹御所去世後源賴朝的血脈完全斷絕。至此鎌倉幕府儘管名號未變,但實際掌權的已不是源氏後代,而是擔任幕府執權的北條家。
在鎌倉幕府內部這場源氏家族和北條家族的權力鬥爭中京都朝廷也想趁機渾水摸魚:承久三年(1121)後鳥羽天皇號召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在北條政子的鼓動下鎌倉武士集結起十九萬大軍,最終挫敗了萬餘名朝廷軍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幕府就佔領了京都、設立了新天皇,將後鳥羽天皇流放,參與反對幕府活動的貴族和武士被悉數處死。此後幕府在京都設六波羅府,由六波羅探題負責京都治安和監視朝廷。天皇失去了掌握軍隊的權力,也失去了奪回朝政的可能。此後幕府的地位進一步上升——任何力量若要挑戰幕府的權威,哪怕是天皇也被認為是叛逆不道,在日語中出現了“天皇御謀叛”一詞。在和皇室作戰前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甚至放話道:“天皇陛下既然好戰,那我們就獻上十萬大軍作戰給陛下觀看”。但也該看到:這些實力派新興武士的內心深處雖藐視皇室的軍事實力,但對其殘留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始終有所忌憚:皇室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在此後七百餘年的幕府時代其實一直存在——儘管新興的武士政權可以架空皇室,但卻沒任何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廢黜皇室。北條義時本人就時常害怕遭受天譴,他甚至偶爾會魂不守舍——曾因一個霹靂震壞府上的廚房而特地向幕僚諮詢吉凶。
即使在鎌倉幕府滅亡後也只經歷了一小段時間的天皇執政時期,隨後不久新的室町幕府重新架空了皇室的權力。室町幕府末期已無力控制地方上的武士集團,於是地方上的諸侯大名勢力紛紛崛起並相互征伐,這段歷史時期因此被稱為戰國時代。在戰國時代後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梟雄相繼崛起,最終由德川家康終結了長年的戰亂,開創了新的江戶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867年11月15日,可以說從1185年源賴朝開創幕府政權到1867年江戶幕府壽終正寢這近七百年時光裡國家軍政大權一直掌握在幕府手中,然而天皇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卻從沒任何人試圖挑戰。由此形成了至尊者並非至強,至強者並非至尊的狀態。問題在於:在這近七百年時間裡經歷了鎌倉、室町、江戶三代幕府更迭,無數盛極一時的諸侯大名都在歷史長河中被淘汰出局;而看似脆弱的皇室卻能一直傳承下來又是為什麼呢?
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天皇為建立像中國唐朝一樣的中央集權制帝國所做的一次努力——在此之前日本實際上是由原始部落形態向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過渡,以蘇我氏為首的各部落氏族首領擁有極大的權力。大化改新後日本效仿大唐培養了一個職業官僚階層以代替以前的各氏族首領,建立起三省六部的中央集權制度。然而日本畢竟不是唐帝國——大化改新時日本的氏族貴族勢力仍相當強大,以致於他們與生俱來的驕傲與光榮即使在皇權面前也能光芒四射。如果將國家比喻為一家公司的話:那麼日本的貴族階層就是這個國家的集體股東,天皇只是世襲的貴族領袖,遠未達到中國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程度;而中國皇帝則是國家的唯一股東,事實上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以來中國的貴族階層就處於日漸消亡的狀態。儘管在古代中國也存在門第高低之分,但這只是一種世俗觀念,真正能對國家政治產生影響的貴族階層在中國是不存在的,帝國所有子民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皇權可以讓人生,讓人死,可以讓混跡街頭的韋小寶一夜間飛黃騰達,也可以讓一個偌大的鐘鳴鼎食之家頃刻間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事實上日本的貴族政治是一把雙刃劍:儘管它削弱了皇權的存在感,事實上即使在號稱天皇具有實權的年代也是會受到周邊貴族勢力的種種牽絆,但另一方面它也使處於嚴格的等級制度下金字塔最頂端的皇權充滿了浪漫與神秘的色彩。中國皇帝選擇了追求不受制約的無限權力,於是就必須削弱貴族的力量,消解等級秩序,實現“在皇權面前人人生而平等地為奴”。這樣做的結果卻使皇權直接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由於古代中國大一統的集權體制下皇權和民眾之間缺乏像歐洲、日本那樣的貴族階層作為中間角色,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將自己生活的不如意都視為是皇帝施政的錯誤。而在歐洲、日本直接和民眾發生關係的並不是一國之君,而是封建制度下的當地領主,可以說對古代的日本人而言:天皇更像是一個傳說中神一般的存在。由於不和民眾發生直接接觸,因此也難以和民眾產生直接矛盾,而在日本嚴酷的等級制度下皇室和掌握實權的幕府基本都能守住自己的本分:皇室不會逾越血統與門閥的限制而肆無忌憚擴張自己的權力,而幕府也不敢逾越血統取皇室而代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日本皇室的長壽正是因為其長期遠離國家實際政治中心因而得以避免捲入太多紛爭的緣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天皇哪有統治日本兩千多年。
通常認為,日本天皇出現的時間大致是我們的隋唐之際,即便從這時開始算起,日本天皇也不過只有一千餘年。不過從天皇誕生起,日本皇室血統就一直是萬世一系,沒有更換過統治家族,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般是認為,天皇在古時候的權力並不大,真正掌權的並非天皇,因此擁戴天皇反而能讓自己獲得大義名分以此攻擊政敵。
例如進入平安時代以後,日本一度出現了“攝關政治”時代,朝政大權被天皇的外戚藤原氏掌握。而天皇為了反抗大權旁落,便在壯年退位成為“上皇”,開設“院廳”,以天皇父祖的身份施行“院廳政治”。在攝關政治與院廳政治的鬥爭中,天皇完全淪為了父系親屬與母系親屬的玩物,非常可憐。
然而,平安時代末期,以河內源氏、伊勢平氏為代表的武士集團崛起。伊勢平氏出身的武士平清盛利用與皇家的聯姻,逐漸取代藤原氏的地位,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天皇,並以天皇為大義名分施行統治,到了後來,平清盛甚至擁戴女婿高倉上皇來對抗親家公後白河上皇。
平家覆滅以後,河內源氏出身的源賴朝奪得了大權,但是源賴朝比較尊奉皇家與公卿,因此政局稍有緩和,貴族們甚至認為有可能退回平安時代。然而,武士們建立起鎌倉幕府以後,經過承久之亂,徹底一巴掌將朝廷幹趴下了,儘管鎌倉幕府時日本是一個二元政體,但是天皇的權力卻越來越少,幕府的權力越來越大了。
鎌倉幕府滅亡以後,日本進入了南北朝時代,武士足利尊氏擁戴了持明院統皇族繼承天皇,篡奪了原本屬於大覺寺統皇族的皇位,隨後建立室町幕府。此時連天皇都是足利氏擁立的,他的話語權可想而知,老百姓們都認為持明院統的皇族運氣太好,坐在家裡都有皇位從天而降。室町幕府時期,天皇已經幾乎說不上話了,足利將軍儼然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日本國王”了,天皇插手不了朝政,便只能通過賣賣官職和血統認證來換點收入。
到了織田信長崛起以後,為了與足利幕府針鋒相對,織田信長與朝廷的關係非常之好。織田信長之後的豐臣秀吉也是如此,在統一天下後,還故意不選擇徵夷大將軍而選擇了“關白”來獲得統治天下的公儀。
以後的江戶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德川家也是通過朝廷的封官才獲得公儀的,再加上天皇說話已經完全不算數,自然不需要再去動天皇一根汗毛。
綜合來說就是,天皇實際上不掌權的時間太多了,與其說他們是統治者,倒不如說是統治者獲得正當統治公儀的工具。雖然天皇的血統沒有更換,但是真正的統治者卻一直在更迭,平家六波羅、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政權……這些都可以算是日本的“朝代”。
伊勢早苗
謝謝提問。
日本天皇制是《徐福》一手獨創。在這裡可以給讀者友友們講一個歷史上真實故事。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6國[韓,趙,魏,楚,燕,齊。]:之後,為了鞏固政權。為了防止原來諸候6國將領聯合起來造反,推翻素始皇新政權的可能。素始皇想殺掉被降服6國中所有將領,以免後患。但是,必須要有一個恰當的權威性藉口。素始皇左思右想,考慮了之後,想出了個天下難題。就下旨命令被降服6國的所有將領來到秦始皇事先按排好的聚會殿堂。《徐福》是原齊國將領。秦始皇當即宣佈了它們一起來聚會殿堂的目的。要求它們共同擁護和維護秦皇朝的繼續強盛。此後,秦始皇就一個一個找它們淡話。巜徐福》見此必有蹊蹺。就顧意上去問秦始皇說,"對我有何吩咐嗎?"秦始皇對《徐福》說:"你去休息吧!"朕最後來找你"。就此,《徐福》帶著疑問和顧結,離開了聚會殿堂。沒有過一段時間,民間傳說,秦始皇要長生不老藥,叫它們去找,如果找不到就被殺頭。"《徐福》得知後,心有萬驚。"《徐福》心在想,我也難免這一惡命。整天只是悶悶不樂的憂慮,如何能解脫素始皇的殺頭刀呢?在一個晴朗的的早晨,《徐福》帶著思想來到水岸邊思素自己的緊迫前程,不料,《徐福》看見從東面流過來的清昕水中有許多青青的飄浮物,《徐福》就好奇的過去下水撈著好多植物莖葉,這時《徐福》向天笑了說:"謝謝天神的賜福!"我有救了"!《徐福》這就立刻起忙回去想研究逃脫秦始皇的魔刀的計劃,路人看著這《徐福》在樂看啥事?都看不懂。
《徐福》是華廈《天神道教》門生。雖然如今敗給秦始皇天朝,但是,它的後續人生依然聰明過人。《徐福》心想,秦始皇不知近來哪一天帶著兇黠來找我,不如我現在去找它,給它一個驚喜,《徐福》明知天下根本不存在長生不老藥,但,還是順秦始皇的用意,要主動上殿府去找秦始皇。那天,《徐福》帶上自己的僕人一同去見秦始皇。到了殿堂,秦始皇得知是《徐福》來了,心中暗喜,覺得自己送上門釆了。就連忙請《徐福》它們進來,秦始皇看見《徐福》這等難言之樂,還沒等《徐福》施禮,便直接問:"今日上府有何喜事呀"?《徐福》從容的說:"皇上我祝福您確實有喜"!秦始皇說好!"說來聽聽"!《徐福》就把想好的計劃向秦始皇詳細的一說,秦始皇心想無論你能找到或找不到長生不老藥。都難免朕刀下一死。最終還是被《徐福》的慌言所動了表面情。故意給了《徐福》一試。《徐福》如臨大福降臨,心中有無比的隱奮。秦始皇還問《徐福》除了500童男,500童話女。40條船和年半年乾糧和穀子,還有啥要求。?《徐福》說:"請皇上允許我在軍中挑選1000名武藝高強者作保護"。秦始皇說:"為啥"?《徐福》理直氣狀的說:"如果真得找到"長壽藥",路上遭遇搶劫怎麼辦"?素始皇心想也對。就答應了《徐福》的所有要求。
在那晴朗天氣的早晨,秦始皇和秦朝的官臣們來到《徐福》一行離別始發海岸邊,揮手目送《徐福》它們一行,慢慢的離岸遠去,《徐福》的目的達到了,《徐福》一行去了東亞列島。與另外一批被踢出國門,族門的邪惡劣德性痞們會合,為了它們共同的目的復仇華廈,若干年之後,建立《倭國》,直至公元670年廢除《倭國》,同時建立新國號《日本國》。意為旭日升起之國。此後,頻頻衝渡沿海挑釁華廈。由了祖德不正,歷代\\不出人類正道,正確思想持長久和平立場的領袖人物,它們的政治導向早已被邪惡沾粘。為了生存,為了永遠的利意,以它那掠奪,殺戳,侵略,走上法西斯侵略殺戳者的世界軍國主義。
它們永遠不會改朝換代,因為它們是同一華廈邪民後代,對外目標一致。在日本歷史上幾經暴風雨式的兇湧內訌戰爭,但是對外立場一至由其是侵略中華,它們的思想立場永遠不會改變。
天爺使者envoy
【一句話答案】讓日本換天皇,就跟讓歐美人不信上帝一樣難。
安利一下大江健三郎,日本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卻和第一位川端康成可以說截然相反。川端是典型的日本古典文學風格,寫作遠離政治的文學,認為政治會汙染文學;而大江從青年時代就深受存在主義影響,主張“介入文學”,表現出積極的現代性。大江的文學主題和思想之重要一點就是批判“天皇制”。
日本的神道教信仰下,天皇是日本唯一沒有姓的人神,是神的子孫和來帶領眾人的使者。正是這樣“萬世一系”的神道教信仰傳統,將宗教信仰以為政治的來源,才使日本自古以來即便將軍、大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不少,但奪權有、篡位無,只有權力,沒有名分。就跟對歐美人說讓他殺了耶穌一樣,不嚇死他才怪。天皇就是日本的根本象徵,是日本國民的共同認同。
(昭和年代觸碰天皇照片都是禁忌)
大江是罕見的堅決批判和反對“天皇制”的日本人,“對於作家而言,天皇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課題”,“以天皇制意識形態為軸心的,代表日本國家本質的這種權力意志,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沒有改變過”。大江認為正是絕對天皇制和之下的皇國史觀,發展到極致才形成了國家主義到軍國主義。“至高無上的天皇制社會倫理,如同一根棒子一般從上往下地紮了下來……戰爭期間,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被扎著那根棒子”。
(神道教的神社)
以天皇製為中心形成了日本的整個信仰到歷史觀、倫理道德,所以天皇制是很難廢除的,即便現在變成了無實權的君主,依然是日本精神上的象徵。
明年日本又要換天皇了,大家留意一下哈。
楊早講史,給你不一樣的答案
楊早講史
說天皇“統治”日本2000多年,這種說法是不夠嚴謹的,或者說是根本錯誤的。
日本的皇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君主制國家。
但是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期,天皇都是不實際掌握權力的。這也是天皇制和其他君主制不同的地方。豐臣秀吉時代,西方傳教士到日本之後,成豐臣秀吉為日本的皇帝,而將日本當時的天皇稱為“教皇”,這樣也更能解釋日本天皇當時的地位,是和世俗政治權力沒有太大關聯的。
所以對於日本的幕府統治者們來說,天皇做為一個吉祥物,是不構成多大威脅的,相比之下,還是那些掌握了地方真正權力的大名們更具威脅。
明仁天皇是在公元前600年建立的一個國家的第125位皇帝,他們的傳說說法是自己是太陽女神的後裔。儘管前25位皇帝的證據都籠罩在神話中,但從公元600年到今天,仍有充分的歷史證據證明了一條連貫的遺傳系。
在日本的天皇是頭皇室和傳統的國家元首的日本。根據1947年的憲法,他被定義為“國家的象徵和人民的團結”。從歷史上看,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權威。在日本,皇帝被稱為天皇 (天皇),轉換為“天上的主權”。在英語中,使用術語的天皇 (帝或御門)為皇帝曾經是常見的,但現在已經過時了。
目前,日本皇帝是世界上唯一擁有“ 皇帝 ” 英文名的國家元首。
歷史上日本皇帝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禮儀性的象徵性角色和實際的皇權統治者之間交替出現。自從1199年成立第一個幕府以來,日本皇帝很少扮演至高無上的戰場指揮官的角色,這與許多西方君主不同。日本皇帝幾乎一直受到外部政治力量的不同程度的控制。事實上,在1192年和1867年之間,鎌倉(1203-1333)的幕府或他們的家臣是日本的事實統治者,雖然他們名義上由皇帝任命。在經過明治維新1867年,皇帝成為1889年明治憲法所載的一切主權國家的化身。自從1947年憲法頒佈以來,他一直是一個沒有名義政治權力的禮儀國家元首。
西洋參考
認真細究起來日本其實存在改朝換代,從1185年到1867年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幕府統治時期,幕府儘管形式上尊奉天皇得其“授權”統治日本,實質上就是日本的朝代,只是這些“朝代”名義上還是廣義的“大和朝”,但天皇在其中扮演的不過是“周天子”兼“羅馬教宗”的角色,沒有太多政治屬性,說日本沒有改朝換代還不如說日本天皇制2000年未改變,至於箇中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日本是個孤立的島國,極少受到外部勢力干預的壓力,很難發生像中原王朝那樣被外族侵略激化內部社會矛盾甚至顛覆取代王朝的現象,其政治體系趨向於穩定狀態。
二:日本擁有許多不可預知的毀滅性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使得國民性格趨向於人與人之間互相依賴團結的高度秩序型社會。
三:日本儘管土地不多,但其氣候地理對於農業生產是穩定而有利的,不像中國黃河淮河週期性水災和強烈季風氣候導致的旱澇不穩定,日本很少發生大規模農業災難,各地理單元的人民都可以自給自足,避免了災害造成流民遍地衝擊社會秩序甚至顛覆政權的現象發生,也無形中抗拒了中央集權社會的形成,(中國古代水災等需要跨區域治理的工程項目和抵抗北部外族入侵等需要催生了中央集權的形成),而中央集權社會一旦出現大問題往往是整個系統性的崩潰,相對沒有“封建社會”穩定。
四: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天皇具有宗教意義,是日本民眾信仰的神道教的教宗,整個“大和民族”的象徵,在日本人心目中擁有崇高地位,而且歷代天皇在政治上都相對比較明智,在無法掌握政權的情況下安心做“傀儡”,所以歷代幕府將軍不敢也不想去動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