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我這滿腦子的亂想到底算是?

辛勞數載,終於能在城市邊緣買得一套小房子。無奈的嘆息後,讓人驚喜是前院牆角里竟有一尺見方的泥地。正巧,陽臺上的花盆裡悄然長出一株葡萄,估計是兒子順手扔葡萄籽的傑作。把這株幼苗移植到泥地裡,青藤靜靜攀在水跡斑駁的舊牆邊沉默了三年後,開枝散葉,竟葳葳蕤蕤佔據了半個院子,鋪就一片濃密的綠陰。在簇擁的綠葉間,垂下來的一串串葡萄來,並隨日子的流逝而愈發豐盈,愈發晶瑩剔透,剔透得籽粒都可以窺看到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社會發展了,鋼筋水泥的叢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蓋都是“雞的屁”的佐證。人類文明的進步,但,物質的充盈,流行的泛濫,卻暗淡了許多東西。沒有人肯把閒情雅緻的欄杆拍遍,欲說還休了;也沒有哪家女子會和羞走,卻把青梅嗅了;人們甚至忘記了給自己一個心靈單獨對話的機會。浮躁的人們急於研究蘭博基尼、瑪莎拉蒂、愛馬仕包包和乾爹的含義去了。而我想在物慾的水災肆虐後,打撈一些東西送給兒子,就先打撈一些躲在墨香古卷中的精緻玲瓏的故事詩詞吧。希望他能像這株葡萄一樣厚積薄發而蓊蓊鬱鬱。

我要用葡萄架為兒子營造一種生活,一種儘量接近原生態的生活。兒子愛白天在葡萄架下玩耍,用樟腦球畫出包圍圈,幸災樂禍地看驚慌失措的螞蟻。我喜歡晚上坐在葡萄架下,在暗香疏影裡給兒子講故事。有時恍惚間,會突然感覺到已作古的奶奶就坐在旁邊喃喃細語,而彼時一種情愫就潮水般漫了過來,漫過我的睫毛。讓我覺得我有責任傳承一些東西。我給他講唐詩,講宋詞,講故事。詩詞故事,在千年的沉澱後,還能在時空裡升騰、旋轉、綻放,那就是一朵朵紅菡萏,它不是佛祖的專利,也可以讓深刻的人靜靜地拈花微笑,獲得一種詳和、寧靜、安閒、美妙的心境,不須舌燦蓮花,不必口若懸河,只輕輕頷首微笑,便妙解心頤。而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為深刻的人。

今天是七夕節,我該給孩子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了,我希望在葡萄架下聽“七夕”能成為他人生中美好的一個點綴。我想讓他親自找找喜鵲是不是都去搭鵲橋了。我先給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牛郎……”還告訴他每年七夕節,南陽的一些村莊仍傳承著炸巧果、乞巧、祭祀等習俗,而在白河東岸的牛郎莊,這一天早上,老人還要把公雞殺掉,怕它提前報曉而縮短牛郎織女相會的時間。我和他討論:牛郎這小子偷看女子洗澡,還拿走仙女的衣服要挾,這是不是小流氓的行徑?

我告訴他七夕也叫“乞巧節”。一向含蓄的古時女子,會丟開羞澀,聚在一起,在月下比賽以線穿針,於露臺陳設瓜果點心。心靈手巧的姑娘,還會把自己做的女紅、精巧的手工藝品等一併擺上了拜桌,請織女多加指教,名曰“擺七夕”。未婚男青年,呼朋引伴,參觀欣賞,名曰“看七夕”。這一擺一看就造就了多少佳話。多少有情男女會在這個夜靜人深時刻,比肩而坐,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試想:七夕節,空氣裡漂浮著不知名的清香,一群羅衫淡淡的女子,提一盞小小的荷花燈,輕舞羅扇撲流螢,循著節日的韻腳婉約地走來,月亮微醉,星燦繁花……一切多麼詩意呀!

那絲絃弄音,霓裳輕舞的七夕之夜,是看不到了。但我還是要鄭重地告訴兒子: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在夜深人靜時,人們躲在葡萄架下,就可以聽見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的竊竊私語,情話綿綿。這一天,喜鵲都會飛到天上搭鵲橋。我知道自己說的是假話,但這也是文化,我必須傳承下去。人如果總是真真切切生活在現實裡,封閉他想象的空間,折斷他幻想的翅膀,那麼他該有多累。孩提時的我曾深信不移,好多次在葡萄架下痴痴守候,想聽見那幾千年不變如斯的愛情私語。因為這個美麗的傳說,讓孤獨人的竹笛在迷茫的夜裡吹老了多少嘆息;也因為這美麗的謊言才有那無數的人們等待百年。我們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活在自己的夢裡何嘗不是幸福?

還告訴他七夕節不單單是東方的情人節,其實也是讀書人的節日。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可以試想那一天,讀書人把汗牛充棟的書,白花花擺滿自家的院落,穿行其間,猶如老農背手巡視自家的麥田,心裡該是多麼地充實和甜蜜。我告訴他我的擔心:如今的讀書日漸式微了,穿金戴銀的人多了,大腹便便的人多了。書櫃裡盜版的二十四史、論語等和裱掛於房室之中的條幅,也僅僅成了優雅的裝潢,學富五車就快成了傳說。文化,這隻驚鴻會不會於霧靄沉沉之中遁無形跡?

我給他讀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告訴他那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悽婉纏綿的的愛情故事,超長,裡面還隱藏著作者白居易的辛酸情史;我告訴他秦觀的那首《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告訴他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餘味雋永。我為他點評姚燮在舟中度七夕:“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此詩好在美妙的意境,幾多情趣,幾多飄逸……

借一個問題,一條線索,拔花生一樣,拎起一大堆文化,孩子還小,能明白多少就算多少。望子成龍,可憐的天下父母心,我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也算文化的傳承?

七夕節,我這滿腦子的亂想到底算是?

鵲橋相會

七夕節,我這滿腦子的亂想到底算是?

文化傳承

七夕節,我這滿腦子的亂想到底算是?

葡萄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