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覺得西方文學名著不好看?

西方文學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之大是不言自明的。中國現代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魯迅《狂人日記》)就是借鑑西方文學(果戈裡同名小說)寫出來的。即便在當代享有盛名的幾位作家,包括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他們也是在西方文學的薰陶下創作。但是,很多國內讀者在閱讀西方文學名著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名不副實的感覺。那麼,原因有哪些呢?

時代變遷的原因

有些西方經典小說,會讓人覺得故事老套,甚至很快就能猜到結局。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小說大多年代已經較為久遠,而這些作者,他們就是套路的開創者。例如,英國作家亨利·菲爾丁的長篇小說《棄兒湯姆·瓊斯史》,這部創作於十八世紀的作品講述主人公湯姆·瓊斯幾經坎坷的愛情,夾帶有他的身世之謎,巧合之處甚多,裡面的諸多情節在後世的小說中已成俗套。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西方文學名著不好看?

文化背景的原因

東西方文化原本就有很大差異,包括飲食、衣著、交際等各個方面。雖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可能這種差異正在日益變小。再者,即便我們看中國的古典小說,也會存在文化上的隔膜,譬如《紅樓夢》中才女們一言不合就賦詩,而當代人基本已缺失詩詞格律常識,遑論領略箇中意境。所以,這種文化的不同也會讓部分讀者的興趣大減。例如,簡·奧斯汀的經典小說《傲慢與偏見》,有不少日常生活的描寫,即便帶有濃厚的英式幽默,也許有的讀者還是會感到索然無味。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西方文學名著不好看?

文字翻譯的原因

關於翻譯的理論就不多說了。從佛經傳到中國就已有翻譯,慢慢的各種相關的翻譯理論也出來了。西方文學翻譯到中國,也有一些知名學者提出了他們的自家高見,如錢鍾書先生的《論林紓的翻譯》。

西方文學名著翻譯影響閱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譯者的翻譯水平。文學翻譯是一項很考驗譯者文字功力的工作。一個優秀的譯者,不僅要精通外語,中文文采自然也是要達到一定的上乘水準。所以,翻譯大家其實比優秀作家更少。大多數讀者在閱讀西方文學時,首先選擇的也是譯者,如傅雷、朱生豪、李健吾,等等。如果不幸看到的是一部拙劣的譯著,自然會感到難以下嚥。

另一方面,不少西方作家喜歡在作品中玩弄文字遊戲,有些是幾乎無法翻譯出來的。如拉伯雷的《巨人傳》、莎士比亞的戲劇、斯特恩的《項狄傳》、格羅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記》等等,都有大量雙關語,不一而足。至於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更不必說了。這些翻譯的難度就更加大了,即使翻譯過來也是語言魅力大減。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西方文學名著不好看?

文學藝術的原因

所謂文學名著,通常來說是與通俗文學相對立的。不同於通俗小說注重情節給人帶來的快感,文學名著中包含有大量的藝術技巧,有的直接就是有意地淡化情節。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各種流派層出不窮,意識流、荒誕派、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等,採用有別於傳統的寫作手法。《尤利西斯》、《等待戈多》、《第二十二條軍規》、《百年孤獨》,相關代表作就不多說了。倘若讀者無法把握領會這些作品在形式之外表達的含義,可能也會棄之如敝屣。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西方文學名著不好看?

小結

以上的分析只是個人愚見,也許並無價值,高明之士無疑早就看穿了一切。當然,學識有限,掛一漏萬也是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