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是以新型传感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功率半导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于2006年7月建立的。

目前,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IT领域的战略目标,立足于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前沿,坚持需求与发展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致力于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集成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材料——器件——微电子技术的交叉和集成,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1)磁电薄膜与微型器件

主要解决集成器件中电、磁信息的探测和传输

(2)功率半导体器件及集成技术

主要解决集成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出

(3)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

主要解决微型结构中电、光信息的获取和传感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根据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集成电路SOC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超深亚微米、纳米、超高速、超低功耗、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前沿问题,将研究方向凝练为:集成电路系统级芯片(SoC)设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超深亚微米/纳米器件与制造、微电子机械系统。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由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组建,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年底建成,1991年1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后正式对外开放。通过二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设备条件初具规模,各种材料生长和表征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要求,实验室已成为集成光电子材料、器件及其在光纤通信网络中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国内主要研究基地。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半导体所实验区重点研究基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和微纳光电子材料的各种新型光电子器件以及光子集成器件,研究上述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光信息处理与显示、光传感技术、太阳能及固态照明、以及关系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技术及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依托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定位为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主要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相应的二级学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物理电子学”),同时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相应的二级学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以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立足“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领域 ,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与光通信 “驱”“牵”互动、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应在为国家解决本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国际同类高水平研究机构中以较为明显的特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光纤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光纤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前沿研究。在全光通信网技术(包括城域网和光接入网)、超大容量长距离波分复用系统、支撑宽带高速光通信的关键光电子器件、空间光通信、特种光纤和器件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同时解决将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在推动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实验室当前以无线数字通信新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按照通信信息处理的流程特点进行“链式”布局,设立四个研究室:

(1)信源编码及信源信号处理;

(2)信道编码及传输信号处理;

(3)微波、天线及空间信号处理;

(4)无线数字通信网理论与技术。同时,作为公共技术资源,设立两个技术中心:

(1)测量技术中心;

(2)CAE 技术中心。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从事硅单晶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己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半导体硅材料的晶体生长,晶体加工和缺陷工程;(2)半导体薄膜生长、物性评价及器件应用研究;(3)复合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研究;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验室在继续保持低维量子体系、量子工程研究优势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调整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向与量子信息学交叉的方向开拓,将实验室研究方向定为:以低维半导体结构的物理研究为基础,以低维量子体系中的新现象、新效应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低维量子体系在新一代固态电子、光电子器件和量子信息技术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不断开拓低维量子体系在信息工程、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方案,推动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的跨跃式发展。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结构、量子器件中的物理过程,基于量子结构的新型光电子、光子器件,半导体中的自旋过程和自旋量子器件,SPM技术和分子、团簇器件的原理探索,固态量子电路的基础研究,新材料体系在量子结构、量子器件中的应用。

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

打破垄断,造出“中国芯”!细数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