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不如念佛!

經證: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不如唸佛!

改變命運三部曲之三:靠自己發菩提心、修一切功德,不如稱念佛號!

在《無量壽經》和《觀經》中多處提到“發菩提心、作諸功德”,但釋迦牟尼佛在《觀經》最後卻特別囑咐“持無量壽佛名”(即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何?而在《阿彌陀佛經》中直接省略發菩提心作諸功德,而是讓我們“願生淨土、執持名號”,這又是為何?

從《百佛名經》可知,原來“發菩提心、作諸功德,不如稱念佛名號”,再看《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知唸佛號以外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包括““發菩提心作諸功德”。

【其塔悉以七寶成  如是遍滿十千剎  其數三十有六億  以赤栴檀及真珠

造作傘蓋供養具  一一傘蓋能遍覆  百佛世界等諸國  真珠旒蘇齊佛剎

其數猶如恆河沙  於空復造金傘蓋  其數亦如恆河沙  色如紫磨真金像

各各遍照三千界  一一塔中設供養  無量無邊無數劫  如上所作諸功德

不及能發菩提心  如是能發菩提心  住不放逸清淨戒  不及能持此佛名

如是能持此佛名  又能憐愍諸眾生  所在諸方廣流佈  教令受持佛名者

彼於一切眾生中  為作福田猶如來】

——以上摘自《百佛名經》

善導大師對觀經總結:上來雖說定散二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注: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等三福屬於《觀經》的散善,前十三定觀屬於定善)

第十八願:不提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提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下面請看慧淨法師對此兩願的解釋。

————————————

慧淨法師:

修諸功德

“諸功德”,“諸”就是很多,所以諸功德可以說是六度萬行,包括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波羅蜜,所有法門的修行,所有善事的實踐都叫做修諸功德,所以諸功德叫做“萬行”、“諸行”。

但就彌陀淨土來講,修諸功德迴向往生,善導大師說這是“雜行”,因為很多,很雜,不純粹,不專一。

修諸功德是佛教徒的基本行持,但就彌陀淨土法門來講,用諸功德作為迴向往生,叫做雜行;若能專憑彌陀名號,專憑彌陀救度,則諸功德無所謂雜行,因為不靠自己的諸功德往生,全靠彌陀的名號功德往生之故。

阿彌陀佛發第十九願,主要就是要接引修諸功德者的根機,因為不是每一個根機都能夠直接進入第十八願的,所以阿彌陀佛就跟他發這個願說:你只要把所修諸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我保證在你臨命終的時候,率領著大眾來到你的面前迎接你。這就是第十九願。

第十九願,第一,它不是專稱彌陀佛名;第二,它不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兩願差別

第十九願跟第十八願不一樣。第十八願專,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專靠阿彌陀佛一佛;同時阿彌陀佛發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跟唸佛人綁在一起,一對一的。唸佛人的往生,就是阿彌陀佛的成佛;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是念佛人的往生。往生、成佛,一對一,是綁在一起的。

第十九願是靠自己,靠自己發菩提心,以自己的根機,修種種的功德。這個根機,不管是聖人的根機、凡夫的根機、銳利的根機、低劣的根機,隨他所修功德的大小深淺,迴向往生,阿彌陀佛就來迎接他,所以十九願跟阿彌陀佛基本上是沒有關係的,只是因為他迴向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才來迎接他。

因此,我們可以說,阿彌陀佛的成佛主要是為十八願的人所成就的,成佛之後,同時間接接引不是專念彌陀、專靠阿彌陀佛的眾生,使那種眾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不然修其他法門就不能往生了。

所以十九願跟十八願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一個是跟阿彌陀佛不分開的,阿彌陀佛為這種眾生成佛的;一個跟阿彌陀佛是分開的,是本來沒有關係的,是發願能讓阿彌陀佛臨終來迎接他的。

大利無上

同時第十八願是直接從第十七願而來的,聽聞十方諸佛讚歎這句名號不可思議功德;第十九願就不是,隨他自己的根機,所修的功德,他所修的功德跟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是完全不一樣的。阿彌陀佛的功德,是佛的功德,是無漏的功德,在經典上就說,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而《無量壽經》顯示第十八願唸佛功德就說: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所以唸佛是無上的大利,無上的功德。

我們要知道,我們這種凡夫自己所發的菩提心大部分都是虛假的,這個跟阿彌陀佛真實而不可思議的功德相比,那是不能比的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出世間法,是真實的功德,不可思議的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所修的頂多是五戒十善,可見這裡所講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乃至八宗兼修、八宗兼弘都不能跟這句名號相比,所以只要專念彌陀名號就遠遠勝過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功德了。

十八願成就文

所以第十八願成就文就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成就文就是在解釋第十八願,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表示第十八願的功能已經展現了,有它的力量了。所以只要依照第十八願,就會得到這個果報。這就是第十八願成就文。

第十八願成就文前面是第十七願的成就文,說:

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接著就是第十八願成就文,眾生聽聞到十方諸佛諮嗟讚歎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這句名號,然後乃至一念,乃至臨終才聽到,才一念唸佛,一念靠佛,當知此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不退轉

這個人當下就往生極樂世界,就不退轉。不退轉有三種,這裡的不退轉是不從成佛的境界退轉下來,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當下就不退轉,而且當下一生補處。因此《阿彌陀經》就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等覺菩薩,等待成佛的那個階位。

太子喻

這就好像太子等待登基成為皇帝一般。他還沒有登基之前,在東宮稱為太子。父皇如果退位,他就登基了。所以他是有國王的資格,但是在等待時機。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都有成佛的資格,但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是在那裡成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所以我們在極樂世界即使有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無量光無量壽,還是降下一位,跟觀音菩薩、勢至菩薩一樣稱為一生補處的菩薩。

芬陀利花喻

所以《觀無量壽經》形容、讚歎唸佛的人說:

若唸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唸佛人就是人中的芬陀利花,這種芬陀利花就是佛的代名詞,佛就是人中的芬陀利花,我們唸佛人已經被贊為芬陀利花了,因為我們唸佛人必定往生,而且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境界,所以往生到那裡之後,我們必定成佛。因此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我們殊勝的朋友。

——講解摘自慧淨法師開示:《純粹的淨土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