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北故宮藏恭王府的多少紅木寶貝嗎?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優雅的展廳內陳列著一堂清代紫檀傢俱。這批紫檀傢俱用料奢華、工藝精湛、雕琢細膩、紋飾華麗。從工、料、紋、形等方面多元素地向參觀的觀眾炫耀著它那高貴純正的清宮“血統”,並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曾經的輝煌。

你知道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的多少紅木寶貝嗎?

傢俱原本是供人們生活之用的物品,但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卻會主觀的或下意識的給這些物品強加上某些等級的烙印。清代造辦處是為宮廷製作藝術品、日用品的專門機構,供皇帝使用的傢俱便是出自這裡。由於造辦處製作的傢俱具有“料不厭精,工不厭細”的特點,加上代表皇權的紋飾(龍紋)、特製的尺寸(如寶座、朝服櫃)等諸多特性,使之區別於京作、蘇作、廣作以及晉作等帶有明顯地域風格的民間傢俱,而成為獨具霸氣的宮廷傢俱。鑑於宮廷傢俱在工藝、用材、紋飾等方面所享有的“特權”,這類傢俱在藝術方面可謂達到了巔峰。

你知道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的多少紅木寶貝嗎?

你知道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的多少紅木寶貝嗎?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老恭王奕訢帶著極為複雜的心情走完了蹉跎的一生。兩年後的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大清帝國步入倒計時,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使清王朝走到了最後的時刻。

從目前已掌握的相關資料看,這批傢俱可分為三大類。一類為生活用具,如:榻、案、桌、椅、凳、櫃、幾、踏等;第二類為裝飾用具,如:彩漆牙雕插屏、龍首象座挑杆宮燈(兼具實用性)等;第三類為禮佛用具,如佛龕等。

你知道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的多少紅木寶貝嗎?

這批傢俱的材質全部為名貴紫檀木,且選料用材奢華,工藝手法繁複多樣,有浮雕、透雕、鑲嵌、描金、漆地等技藝;還使用了和田白玉、碧玉、染色象牙、掐絲琺琅、鎏金銅飾等多種名貴的裝飾材料。尤其書案、寶座、腳踏、文具箱(一對)、頂箱櫃(一對)等器物上雕有代表皇權的裝飾紋飾“海水江崖紋”及“雲龍紋”,而且龍紋的規格是皇帝及親王專用的五爪雲龍。總結上述表相特徵,充分證實了這批傢俱出自清宮造辦處的依據是可靠的。按照大清會典的規制規定,這種材質、工藝、紋飾、尺寸傢俱的使用權僅限於皇帝和親王,因此臺北故宮收藏的這批紫檀傢俱曾被恭邸所藏,被恭王使用的結論從理論上推論是成立的。臺北故宮典藏的一批共二十項三十三件紫檀傢俱年代特徵明顯、體碩厚重、用材考究、工藝精湛、紋飾崇祥、輔材珍貴、流傳有序、依據可靠,應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從恭王府流出的舊藏傢俱。這批傢俱能夠完好地保存至今,並被享有盛名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保護和展示,殊為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