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8月29日至31日,第十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文化之都”论坛在部长会期间举办。本次“文化之都”论坛以“文旅融合,城市发展新动能”为主题,以文化之都为出发点,聚焦文旅融合。戴斌院长应邀出席并做了题为“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的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尊敬的文化和旅游部领导杜江先生,

各位学界同仁、朋友们,

上午好!

自古以来,东亚各国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出国旅游尤为人民所向往,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民众往来更是频繁。中国旅游研究院6月27日刚发布的《中国出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赴日本与韩国的游客为735.6万人次、417万人次,稳居日韩客源国首位。在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中,韩国与日本分别位居旅华客源国的第3名和第4名。行走在异国他乡,游客固然看重名山大川、阳春烟景和日月星辰,也越来越愿意近距离去探寻追索不同风土的历史遗产和国家记忆,更愿意切身体验各擅胜场的多元文化和美好生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融或不融,文化就在那里,静等来自行者的邂逅。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不同文明所承载的共同价值。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生生不息、慎终追远的文化之河。从《诗经》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雪国》,从《春香传》到《沈清传》,我们追忆逝去的繁华,也理解民间的疾苦,更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正是这些不同文化用最谦逊质朴的语言所表达的共同情感,让我们哪怕一个人远行也不会觉得孤独。这些历久弥香的文化基因既保存在古老的文字中,也镶嵌当下的寻常生活中,京剧和太极的品味、插花和茶道的雅致,以及婚丧嫁娶和升学就职的仪式感,都让我们随时感受祖先们无所不在的气息。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每个民族都珍视的国家记忆,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国家记忆表现为领袖人物和重大事件所构成的宏观叙事体系。在反抗外族侵略、战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而殚精竭虑,甚至流血牺牲。无论是文化公园,还是艺术作品,所有承载国家记忆的空间和载体,都是值得瞻仰和追思的。对于游客而言,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不去了解其近代化进程特别是重大历史转型关头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当前,研学旅行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其国民教育和终生教育体系,并有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同样在中国,在国家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体系中,红色旅游景点作为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殷殷期待的,正成为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其蕴含着的丰富政治智慧与道德滋养已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入境游客参与其中。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就不可能理解今天的中国梦和中国人民为幸福而做的种种努力,这已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尽管如此,如何让一代又一代的的年轻人对国家记忆亲而近之,传而承之,依然是政府和公共机构长期思考的课题。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国民的、大众的、日常的关爱与温暖。我想去北海道JR石北线看看那个“一个人的车站”,实地感受那名高中女生所受到的国家关怀。我想去首尔体验联通而便捷的无障碍设施,从细节上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权利和生活尊严。我还想邀请各位来湖南的郴州,乘坐绿皮车去体验一次免费运营的“菜农专列”,真实感受中国政府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努力与坚持。事实上,正是这些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之外的日常生活场景,承载了文化对国民大众的切实关怀。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文化是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2018年一档名为《这!就是街舞》的综艺节目以其健康、阳光和活力元素,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关注与追捧。日本漫画已从供少儿娱乐的“玩具时代”,发展到与国外游客互动交流的“记号时代”。随处可见的动漫海报、漫画展和Cosplay,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在润物细无声地教化下一代的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日本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时代精神。K-Pop音乐,以及EXO、防弹少年团为代表的偶像文化则已经成为广泛被接受的韩国旅游形象。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当旅游邂逅文化,融合发展的进程就不可逆转地开始了。然而不论是“旅游+”,还是“+旅游”,都需要理论探索和理念引领,需要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分析,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应当是科技的、时尚的,也应当是市场的、商业的。北京的新日国旅面向日本客源打造的“夜游天坛”项目,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渲染手法,使游客可以全新方位、多种形式领略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因《云画的月光》大受欢迎的韩国“昌德宫月光之旅”,让游客跨越时空,实地感受历代国王和王后的爱恨情仇。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吴哥的微笑》、《文成公主》等,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为目的地培育了当代文化的新地标。更多的主题公园如迪士尼、方特、长隆、海昌海洋世界、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冰上杂技,在为游客和市民创造快乐的同时,同样也在创造新的文化内涵。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表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融合,在旅游业上形成的新表现方式与用武之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时尚的引领,更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商业经营。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需要向社会开放,向游客开放,更需要向世界开放。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教育、文化、艺术和生活的品质是权贵和精英阶层的专属。而今,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文化场所、设施和内容的公共化,以及文化权利的均等化,早已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全球化的趋势。在目的地,在城市和乡村日渐成为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的今天,国民休闲和公共文化资源也应积极向游客开放。既可以像国家图书馆那样,向中外游客开放游览空间和使用功能;也可以像谷歌艺术基金那样通过“互联网+艺术”让更多的民众分享。在这方面,首尔的“贞洞夜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主客共享本土文化的成功案例。当地政府、公共机构和专业运营团队开发了夜花、夜路、夜史、夜说、夜景、夜食6个主题,于夜间免费开放宫殿、教会、剧场、美术馆和博物馆等29处文化机构,有效促进了游客对异地生活的融入,极大提升了韩国旅游的品位和品质。文化开放对旅游的促进还体现在海外文化中心对国家旅游形象的建构,以及服务质量的品牌化建设。日本政府提出并实施“Cool Japan”的文化推广项目,正是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以人为本的故事,有力促进了日本入境旅游的发展。

发展当代旅游,我们必须满足游客既要欣赏美丽风景,更要体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必须把美好生活作为重要支撑的公共文化和艺术氛围,培育成为优质旅游的新动力;必须坚持主流价值引领的文化自信,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旅游产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承载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人永远都是最美丽的风景。也只有真正做到见物见人见生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才会走向可持续的未来。(戴 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