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解答家長難題:對於0-3歲嬰幼兒,應該怎麼教他們閱讀和學習?

據“開卷監測”統計,2018年上半年,低幼啟蒙類圖書市場份額同比增長28.5%,成為僅次於少兒英語、增速第二的圖書品類,

嬰幼出版正在成為童書出版的新熱點。

越來越多的少兒出版社和出版機構將0-3歲嬰幼兒讀物納入未來出版計劃中,嬰兒閱讀時代來臨,尚童童書率先提出探討嬰幼出版的計劃。8月24日,由尚童童書和悠貝親子圖書館主辦的名為“看見嬰幼兒——0-3歲嬰幼閱讀與出版專業”論壇,詳細地探討了關於低幼與出版的問題。

此次論壇圍繞“低幼閱讀與出版”的主題,深層次剖析了0-3歲兒童閱讀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新的發展趨勢。論壇邀請的嘉賓有海峽兩岸兒童閱讀理論與推廣的奠基人林文寶、國內兒童閱讀理論權威者孫莉莉、國內母嬰內容電商領跑者“小小包麻麻”創始人孫靜、悠貝創始人&CEO林丹、樂米樂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人王健櫪與金牌閱讀推廣人李一慢六位大咖學者,用五個主題深刻剖析了關於低幼閱讀的現狀與未來方向。

從科學角度講嬰幼閱讀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海峽兩岸兒童閱讀理論與推廣奠基人

林文寶老師講述“幼兒閱讀與腦神經科學”

低幼閱讀與出版理論方面,海峽兩岸兒童閱讀理論與推廣的奠基人林文寶從腦神經科學出發,以科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嬰幼兒閱讀,用橫向的方式拓展了大家對低幼閱讀的思考。低幼閱讀的重要性在於閱讀能力從小的培養,越早形成習慣越穩定。

閱讀對於5歲以前的嬰兒來講,其實就是聽故事。曾經有8歲小孩的媽媽去問愛因斯坦,怎麼讓我的孩子更聰明?讓他聽故事。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要培養小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一輩子真正會看一些比較文學的東西可能在小學跟幼兒園階段。

對於嬰幼兒來說,真正的閱讀第一個階段,指標就是以下幾點:

1、略知道書長什麼樣,哪些像書寫。

2、記得常見的標誌、符號包括名稱。

3、會認得幾個常唸的故事書中的字。

4、會把書拿正,邊念邊用手指字。看書一個字一個字念,你發現他念整本書很流暢,但是問他哪個字他不認識,這是正常的,不要阻礙他。

5、看圖說故事或者補充故事內容。

6、會一頁一頁翻書。這個也是很辛苦的過程。研究幼兒發展,不見得就等於研究幼兒閱讀,研究閱讀的人要懂得什麼叫兒童文學,兒童文學是當年為孩子量身打造的精神食糧。

在腦神經科學方面,有這樣幾點需要注意:

1、運動,越運動大腦越聰明。

2、生存,大腦一直在進步。

3、腦結構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是不一樣的,天底下沒有哪個最好,合適的就是好。我們讓孩子看課外書就是要輔助他的不足,發展他可能的天賦,讓他走向自主學習的方向,這個才是重點。先進國家的孩子幾乎上完課回去都沒有作業,因為回去發展他可能的天賦,讓他自主學習,學校上課已經正能量,假設你上課甚至下課老師還規定共讀一本書,學校上課每天不都是在閱讀嗎,每天不是共讀一本書嗎?為什麼課外回去還要看這些?

4、注意,大腦不關注無聊之事。

5、短時記憶,短期記憶取決於最初幾秒間。

6、長期記憶,長期規律取決於有規律地重複。

7、睡眠,睡得好大腦才能轉得好。

8、壓力。壓力化為動力。

9、感覺統合。大腦喜歡感覺。

10、視覺,越低幼視覺能力越強。

11、性別。

12、探索。孩子天生就是探索家,天生就是好奇,我們要利用孩子的好奇來教育。

嬰幼兒讀物創編知多少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國內兒童閱讀理論權威孫莉莉老師正在分享

相對於0-3歲嬰幼兒來講,對於青少年或成人可以閱讀的範圍更大更廣。那麼嬰幼兒讀物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實現對孩子的啟蒙呢?

而針對如何在創編嬰幼兒書的過程中,看見嬰幼兒,將閱讀主體的身份歸還給兒童,而非滿足於成人的客體欣賞,國內兒童閱讀理論權威者孫莉莉做出了詳細的回答。

孫莉莉老師以三個問題為框架:

第一,提出閱讀不是人類的本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閱讀行為與膝跳反射、覓食反射、抓握反射不同,閱讀需要學習。

第二,孩子有哪些本能行為和基礎需要?0—2歲的孩子基本的需求,首先有生存的本能,覓食、喝水、哭鬧;其次是好奇的本能,通過他的感知覺與外部發生關係,不斷探索感知覺直覺疆域;之後還有破壞的本能、自我發現和建設的本能,交往的本能等等。

第三,書怎麼和這些東西產生關聯,最後將重心落到尚童《寶寶第一年》這套專門為零歲寶寶設計的圖畫書,將小讀者生理需求發展作為設計目標,真正做到了看見嬰幼兒。書中有很多觸摸的內容,可以讓孩子摸一摸,0—2歲是發展孩子感知覺關鍵的時期。另外,還可以說一說,比如孩子最開始學習疊音詞爸爸、媽媽,這種簡單的詞家長朋友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跟著你來說。

百萬親子閱讀現場分享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悠貝創始人&CEO林丹正在分享

來自一線的觀察最為寶貴,悠貝創始人&CEO林丹以親子故事會視頻開場,詳細展示了一千名領讀者在各個社區跟不同年齡孩子做的活動。她用切身經歷與大家分享了百萬中國家庭的早期親子閱讀現場,以及從中得到的感悟與收穫。為“親子閱讀”作出了自己的闡釋,認定親子閱讀是父母和孩子以書為媒之間相關的交流。

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李一慢(右)與孫靜對談

嬰幼兒親子閱讀實操中的常見問題與誤區

低幼閱讀與出版的實操方面,孫靜與李一慢兩位專家從自身的研究與從業經驗出發,對談了嬰幼兒親子閱讀中常見的問題與誤區,回答了尚童總編葉敏提出的關於爸爸在親子閱讀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二孩家庭如何平衡兩個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閱讀需求。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國內母嬰內容電商領跑者

“小小包麻麻”創始人孫靜

國內母嬰內容電商領跑者“小小包麻麻”創始人孫靜提到:“親子閱讀就是一種親子陪伴,0歲的寶寶可能真的不知道媽媽在說什麼,但是媽媽的溫溫細語讓他特別覺得有安全感,也是慢慢進入閱讀特別好的帶入。”金牌閱讀推廣人李一慢也表示:“用爸爸的聲音讀故事或者選合適的繪本,一方面讀給孩子聽,更主要的讀給太太聽,最好的胎教是丈夫對於懷孕妻子的關愛,會使妻子的情緒變得更好。以前有很多胎教的音樂,如果變成我們去讀繪本就是很好的增加改善,而且會激發出男人身上的父愛,我讀書以後能讓太太愉悅高興,對胎兒也起到好的作用。”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新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

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李一慢正在分享

用親身經歷解讀嬰幼兒讀書會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國家衛健委新家庭計劃科學育兒專家組

成員王健櫪正在分享

兒童發展研究的身體力行者王健櫪用幾百場實打實的嬰兒&學步兒讀書會的實踐經驗,解析嬰幼兒在閱讀中可以獲取的14種成就。其分享的三部分內容有:閱讀和兒童早期發展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0-3歲嬰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到底取得什麼樣的成就;0-3歲給寶寶讀得好書單的重要性與閱讀方法。並對0-18個嬰兒故事會做了詳細的介紹。

王健櫪提到曾經自己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經歷。當時被所在的小區通知帶著孩子去參與社區故事會。故事會現場有很多幼兒園來的老師,他們在培養孩子的情緒社會性,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讓父母孩子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去交往。孩子看起來沒有在讀書,但是大量的豐富的詞彙在這樣的語境裡面環境之中被孩子記住。

在兒童早期發展的領域裡,不僅僅包括孩子的智力上的啟蒙和發展,還包括孩子的身心健康日常很多的方面。美國哈佛大學兒童中心對兒童早期發展提出了三個核心的概念:

第一,經歷。孩子生命早期1000天的經歷去塑造了大腦的結構。第二,如何更好去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注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我們在給孩子講讀書的時候,就要記住我們跟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就要像打乒乓球一樣,在座的每一位老師不是一個表演者,我們也不僅僅是一個大聲朗讀者,我們要在講讀過程中注意跟孩子之間的你來我往的溝通和互動。有時候孩子的眼神、動作、聲音都是孩子主動給我們發球或者回球的過程,我們要及時地捕捉到,積極跟他互動。因為發球、回球式的互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大腦回路。第三,危害性的壓力會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

閱讀和兒童早期發展的關係裡面為大家總結了有四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

第一,嬰幼兒的大腦發育、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獲得與早期的閱讀干預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第二,親子閱讀可以支持溫暖的親子關係和良好的兒童發展。親子閱讀非常重要。

第三,早期閱讀干預會對孩子未來血液的表現有著非常相關性的引導。早期有很多閱讀經歷的孩子,有閱讀的興趣,有閱讀的策略之後,未來學業方面更加順利一些。

第四,縮小了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對兒童發展支持程度的差距。

王健櫪還展示了0—18個月的嬰兒故事會的場景:家長和孩子有的會坐在地板上,有的坐在凳子上。18—36個月學步兒的故事會,當孩子0—18個月孩子抱在父母、爺爺奶奶身上,特別需要父母和看護人的集體參與。當孩子1歲半以後,他就可以逐漸向前一步,坐在地毯中間,隨著對故事會的流程環境的熟悉,對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你會發現他跟隨故事會老師的互動會更好,講到什麼給你反饋,願意指指這個畫面,願意把他看到的東西說出來。

現在在全北京有80多個孩子持續參與嬰兒故事會,也會定期給交作業,作業交的內容是在家裡跟爸爸媽媽講故事的反饋。有爸爸媽媽全情參與,支持整個0—3歲項目的研究。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林文寶(中)與孫莉莉(左)、李一慢就

“原創嬰幼圖書的困境和方向”進行觀點的碰撞

由林文寶、孫莉莉、李一慢三位導師組成的圓桌論壇預示著論壇進入尾聲。三位導師就“原創嬰幼圖書的困境和方向”與現場參與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林文寶對閱讀的本質、多元共存等問題表明自己的見解,“過度張揚純文學是太可笑的事情”“我們教育教養做到保底就夠了,不要無限上綱,在發展過程中腦細胞負荷量有限,超過就有問題。”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李一慢對當下原創的嬰幼讀物產業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表示非得讓小孩學到東西是中國嬰幼出版的固有印象,並且指出圖畫創作中真的缺少能看見兒童、發現兒童、為兒童創作的畫家、藝術家,引導創作者培養髮現兒童需要的圖和文字的能力是解決產業弊病的根源

孫莉莉就創作者與編輯是否需要了解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才能進行創作與圖書編輯進行了回答,以及對幼兒圖畫書進行大分齡和小分齡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切實的分析

論壇最後,尚童總編輯葉敏表示,隨著國內閱讀市場的發展與成熟,0-3歲嬰幼兒閱讀與出版正在成為新的熱點,倡導出版同行和親子閱讀機構,一起攜起手來共創嬰幼出版的未來。

北京閱讀季相關活動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专业解答家长难题:对于0-3岁婴幼儿,应该怎么教他们阅读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