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什麼歲數才算是老人?

生生不息129303571


“老”其實是兩種概念:一種是社會定義的“老”;另一種生理狀態的“老”。

如果你問的是社會定義,筆者可以用一句話回答你:國際慣例為65歲及以上,國內為60歲及以上。

如果你問的是生理狀態,那就複雜了,首先根本沒辦法用年齡來界定。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老就可以阻止的。也就是,如果一個人通過努力,就可以讓自己不會輕易的變老。

筆者作為國內較早從事高端養老行業的人之一,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老人阻止自己變老的新方法,其中一些確實有效。

對此,筆者也將藉著這個話題分享一些從業經驗,剛興趣的朋友就往後看,不感興趣的朋友看到這裡就可以關了,反正60歲及以上是規定。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老”要有社會定義

之所以社會要界定一個老人概念,主要原因是需要對社會生產力做出評價,以及需要對老人提供一些福利。

社會生產力的評價關係到宏觀政策的事實,影響的是整個社會的發展,所以,必須要確定老齡人口的基數,以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至於福利,其實就是社會福利,畢竟如今年齡上達到社會定義的老年人群體,無論其個人在職業生涯中的發展如何,都是為社會做出切實貢獻的。

那麼,社會就應該回報他們,比如尊老金、公交免費等等。

另外,可能有些人覺得社會定義老人的目的,主要是用於界定養老金的發放。

事實上,養老金是一種社會保險,具有一定的福利特徵。所以,主要是根據社會福利機制來發放。所以,不應該作為一項獨立的考量因素。

不過,如果將其列入年齡的標準,也不能認為完全是錯。只是筆者私認為,其更加符合福利因素。如果是商業保險的話,保額足夠大的情況下,很多人甚至可以在50歲開始領養老金。

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還是有差異的。

而我們主要研討的其實不是社會定義,而是如何定義生理上的“老”

首先,筆者堅決反對與古語來平時現代的“老”,在醫學昌明的今天,只要注重養生,活個八、九十歲絕不成問題。

反觀古代,唐、宋作為社會安居樂業指數較高的時期,平均年齡也只有20歲左右,至於先秦,平均還不到20歲,所以“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在那個時代是成立的。

至於傳說中的古人, 比如三皇五帝,在記載中都可以活過一百歲,甚至幾百歲。

可是,這些人其實是古人眼中的古人,我們普遍稱之為上古。

而對於上古時期的人,筆者的態度是這樣:我們不能否認存在上古,但也不能肯定上古的存在。可無論如何,上古是否存在,並不會影響今時今日對於老的判斷。

其實,總的來說,筆者是並不贊同以年齡來定義“老”的,特別是生理上的老。

如果按照現代醫學說法,比如新生細胞效率低於細胞死亡效率,那麼就可以認為人進入大衰老期,這時候人會一步步變老,隨著兩者的比例增大,而進入到老年,直至死亡。

這個說法看似合理,但實質上並沒有在“老”在各個問題上下定論,人在30歲的之後頭髮就會進入到衰老期,掉髮會高於新生,那也能說明老嗎?

因為在變老這件事情上,是沒有統一規律的,要說70歲的人體力充沛的像個小夥子這有些不太現實,但是比50歲的人強,倒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這時候就會有人好奇,生理上的老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對此筆者通過觀察發現:“老”要從精氣神來判斷

簡單來說,就是看一個人的氣色、神態、身手。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老人和年輕人一樣,所以,對於長者有著一套相對獨立的評價標準。

首先,氣色紅潤,神態上泰若自然,沒有太大的情感波動,也不悲天憫人。這樣的老人,如果僅從外貌,根本無法判斷出真實年齡。

如果是氣色暗淡,那麼就意味著有明顯的衰老狀況,甚至可能看上去的年齡要高於實際年齡。

身手指的是身體,這方面有賴於保養。而身手好不好,就看一點,走路穩不穩。

走路穩,腳踩地實,那就是身體好。這方面不用太考慮走路的動作,有些老人看起來明顯有些腿腳不好,但是其如果整體身體條件不錯的話,走起路來照樣穩。

而相反,走路不穩,搖晃幅度增大,走路的速度變慢,這樣看起來就會比較老。

大家可能懷疑筆者說的這些內容,但是,自從筆者總結出這一套的東西之後,在養老院猜老人年齡,只要進行簡單的加減,誤差從來沒超過兩歲。

這也說明,老人在“精氣神”上不同的狀態,直接影響到“老”的程度。

那麼,究竟如何延緩衰老呢?

這才是本文的重頭戲,不過大家一聽到延緩衰老,恐怕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祛黑素,或者骨膠原蛋白。

然而,筆者並不是在賣保健品,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一個有用的,還賣的特別貴。

在吃這方面:只要保證食量適中,多換換品種就好。

沒錯,就這麼簡單,在飲食方面根本沒必要刻意追求,也不需要極端的追究,吃飽別吃撐,別總吃一樣的東西,身體就差不了。

除非有些老人生理存在些問題,比如溼氣重,對此只要使用紅豆、薏米泡水煮開,然後正常當水喝,半個月準見效果。

再者說,人的身體沒那麼嬌貴,用不著天天琢磨著補這補那的,筆者以前在養老院,有些老人活的可在意了,身體反而毛病多。有的老人什麼都不在乎,身體好著呢。

說到底就是心事大,這也是導致人變老的主要原因。

筆者雖然在此前並沒有做數據樣本的詳細調查,但是憑藉服務經驗,以及接觸上千老人的心得,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凡是想得多的,都老的快。凡是天天閒不住的,都顯年輕,而且還長壽。

對此,我們甚至把花園扒了給老人種地玩,而種地的老人,身體就是比不種地,也不願意動彈的老人好。

另外,還有個特徵,那就是兒女經常來的,老人就顯年輕。沒兒沒女的失獨老人,如果自己不會調整的心理的話,就特別容易顯老。

所以,說到底,生理上給人“老”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狀態的折射。

另外,在很多醫學研究結論中,總是說老人依法心臟病、冠心病、三高、骨關節疾病。

後來我們那入住了一位老中醫,他就靠一張嘴,純靠說,就能給人治病。

自從聽了他講授之後,我們才明白,原來老人最容易得的病叫情志病,因心情而導致生病。

所以,情緒才是衰老的最大殺手,而影響情緒的就是心理。

對此,也可以說,想要提升改善老人的衰老狀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幫助其做心理疏導。當然,如果老人實在不願意聽,也可以給他們找點活兒幹。

畢竟日本有句名言“不工作會變老”,這句話咱們這也適用。


最後說一句,上文中除了在社會定義“老”的解釋,具有充足的理據之外,其他均為筆者在養老領域從業過程中的經驗所得。

如果各位家裡老人特別顯老,還越來越墨跡的話,不妨給他們找點事情做,效果立竿見影。

當然,上文中可能有有分析錯誤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小言詹詹


有書君覺得老人這個概念,具體到每個人,界定的歲數都是不一樣的。如果非要找出普遍性,有以下幾個常見的衡量標準:

孔子曾說過 :“人年五十,不為短夭”,意思是活到 50 歲,就不是 短命了。

大家也都知道五十知天命的說法,也有將五十歲說成年逾半百的。所以在過去,五十歲以後,即為老年。

現在國際上對老年人的劃分並不統一,一般將發達國家65歲以上、發展中國家60歲定為老年。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週歲以上的公民。”所以如今我國官方界定60歲為老年人。

如今城市中,有的人將退休年齡習慣定位為老年的分水嶺。

到了退休年齡,從單位一退休,心裡就感覺自己已經步入老年了,開始規劃起自己的老年生活。

有的農村中,人們習慣在自己有了隔輩兒人以後,認為自己都當上爺爺奶奶了,哪怕才四十多歲,也覺得已經是個老年人了。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新的年齡分段為0至17歲為未成年人,18歲至65歲為青年人,66歲至79歲為中年人,80歲至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通過上面的敘述,是不是覺得自己對老年人的歲數有了一定認識呢?

如果您把這些作為衡量自己是否到了老年的標準,那可就錯了,因為有書君覺得,只要您人老心不老,那麼,無論歲數多大,也和老年無關。

有的年輕人,明明年齡不大,卻暮氣沉沉給人一副未老先衰的頹廢感,對什麼也不感興趣,什麼工作也不想去做。

我們再去看看廣場上、公園裡,那些衣著豔麗、舞姿翩躚的青絲已如雪的大叔大媽們,腳下步伐踏出的,分明是青春的節奏。

所以,歲數根本不是界定老年的標準,心態才是,精神狀態遠遠比身份證上的數字更真實可信。

拋開歲數和老年人的概念吧,永遠保有好奇的童心,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不放棄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放棄接觸新事物,那麼,老年將永遠和您無關。


有書共讀


某位科學家82歲,娶了28歲的小姑娘。某位畫家,70多歲生了一個兒子,連續宴請三天。

那麼,你說七八十歲算老嘛?從身體上來說,人過了30歲,身體機能就明顯下降了。我記得我上大學之後,整天喝飲料,吹風扇,吃垃圾,暴飲暴食,身體都沒事。但是過了30歲,稍微有個風吹日曬,身體就有毛病了。就算小心翼翼的維護,身體還是會出問題。慢慢才意識到,自己老了,身體素質下降了。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八十從心所欲。這是說的人的心態,人生的經歷。若是你三十歲就能達到知天命的程度,那麼你的人生將會更長。因為你深諳世事了。若是你耄耋之年還沒有掌握歷史的痕跡,那麼可以說你這個人基本已經快差不多了。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人,之前看過一個電視節目了,被採訪的嘉賓大概75歲了,他告訴觀眾,自己的人生才過了一般,精彩才剛剛開始。可見這個嘉賓的態度有多好。從採訪他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態非常好。我想也許他說的沒錯,他的人生才過一半。


我們應該用這樣的心態來生活,用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事情。


各位讀者你說對嗎?


老王偵查記


在我國大多都是六十週歲退休,在好多人的印象當中,好像退休了就成為老年人了,我覺得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那還有四五十歲退休的呢。雖然退休年齡界定標準是六十歲,但由於現在生活好了,人均壽命長了,我覺得把六十歲定位為老年人有點過早了,現在大多六十歲的人看上去更像是以前的中年人,無論從外貌長相還是身體狀況、精神狀態都不像老年人,而更像是中年人,所以我覺著以後把七十歲定位老年人的標準比較合適。但也不要因此而延長退休年齡,比方該六十歲退休,現在變成七十歲退休了。人活一輩子有勞有逸,退休年齡不要隨便更改,保持在六十歲就行。生命是有限的,留出點時間給自己去安排,留出點位置給年輕人去打拼。而且農村養老問題更突出,到了一定的年齡該休息也得休息,該享受也應該得到享受,尤其炎炎夏日,烈日當空,為老人的身體考慮,也不能繼續從事體力勞動了,該下地勞作的時候勞作,該放下鋤頭的時候就應該放下鋤頭,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這才是一個完美的人生。


海島鵝卵石


看個人情況

一般來說,傳統老人指的是六十歲這條線以上。六十花甲,是人生過程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但是,隨著現代生活水平和醫療保健能力的提高,人們的壽命普遍變長了,個人覺得,現在老年可以定在七十歲了!七十古來稀,很顯然在以前七十歲的人並不多,現在時代不同了,平均壽命都在七十歲以上了。

當然了,個人的情況與整體的情況肯定有所不同的,有些人七十歲看起來好像五十歲,有些人正好相反,五十歲看起來好像七十歲。

照照鏡子,你看起來還好吧?


hi123



華英雄99108491


什麼年齡算老年這個問題很難界定,論實際年齡沒有任何考量依據,論心理年齡又參差不齊,只能因人而宜。我認為只要心態好,樂觀向上,待人接物平和安詳,對生活充滿自信,每天有陽光般的徽笑,就說明你還不老。


喜洋洋楊麗娟


人多少歲為老人?其實這並沒有一個固定歲數。有的人五六十歲心態己老,就認為自己是老人了,而而有的人七八十歲,心態年輕,充滿活力,勝似年輕人,這又怎麼說呢?所以忘記年齡,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幸福快樂享受每一天的陽光生活!


63年的老白兔


您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

人到了什麼歲數才算老人?在我印象裡,父母一輩人,從我們紛紛離家,結婚,當了媽媽後,他們就已經成了老人了。

當然,雖然父母都不承認自己老了!但是,他們頭頂已經有了白髮,身體也不如從前了,記得有一次我居然聽到母親午睡打鼾了。

我非常詫異,因為母親在我印象裡從不打鼾的。繼而,我感到很心酸,母親老了,只有老人才如此嗜睡打鼾,是我疏於對母親的照顧。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注意母親的生活起居變化,悄悄安排好多多關心,當然不能被她發現。

有些老人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年紀一直很年輕!在他們眼裡,自己不算老人只有走不動了,玩不動了才算真正的老!

有時候我覺得,歲數這個可以忽略不計,忘記年紀,活的更快樂。老人,和小孩一樣,快樂就好,這是兒女們最大的心願!

祝福您!


虹靜的靜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2016對年齡的劃分進行了修改。

青年人:18歲——65歲;中年人:66歲——79歲;老年人:80歲——99歲;長壽老人:100歲以上。

大家對號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還年輕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