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人們習慣於從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卻不能給出令多數人信服的答案。面對一個遺址,人們喜歡那些代表技藝水平的器物,卻往往忽視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那些東西,例如豬、狗、牛、馬、穀物等遺存。實際上,豬牛羊三牲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青銅器、玉石等物。

因為中國文明的特徵就是禮制,而禮制離不開牲祭,牲祭實際上就是三牲、六畜。從這個文明的根本特徵而言,豬牛羊這三個普通動物能告訴我們的信息,比青銅器還要多得多。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豬起源於中原,河南賈湖遺址發現最早家豬骸骨

60年代,河南舞陽縣博物館長朱幟在下放勞動時,意外發現了賈湖遺址,從80年代迄今,考古學家對賈湖遺址做了七次發掘,發現了諸多非常有價值的物品,最著名的當然是五音七孔骨笛、最早的酒。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賈湖遺址還發現了年代最早的家豬,此外還有最早的家狗。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這些豬骸骨數量總計81件,考學家從四個方面判斷出這些骨骸即中國最早的家豬。首先是齒列扭曲特徵,家豬的齒列扭曲與野豬明顯不同,可以清晰分辨出來;其次是豬齡,家豬一般都是未成年豬(2年以下),賈湖豬骸骨的未成年比例超過了80%;然後是肉量比例,採集狩獵的野生動物肉量供應,是遠遠不能與家畜供應相比的,賈湖豬骸骨推測出來的肉量供應占到了遺址肉量供應的27%。因此,專家判定這些豬就是中國最早的家豬,年代至少在公元前6500年以上,也就是距今約9000年。(《考古》雜誌2008年第一期:《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豬骨的再研究》)

這是豬牛羊三牲最早形成的一個,因此豬在中國文化裡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賈湖遺址同時顯示,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中原地區就已經有了不錯的田園生活,豬鳴犬吠、米酒歌舞……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家豬養殖是石器時代的大發明,迅速擴張到整個黃河流域

有了這些豐富的肉食供應,中國人的祖先才過上了不錯的日子。這個時候或者稍晚時候,中原-黃淮地區開始用用豬頭隨葬(下頜骨),埋藏方式和位置顯示這種葬俗已經帶有宗教含義,並且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裡沿著黃河向上遊和下游擴張。考古學家在山西陶寺、甘肅齊家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均發現隨葬豬頭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單處遺址從數十塊到數百塊不等。(《考古》雜誌2017年第10期:《略論史前時期黃、淮河流域隨葬豬下頜骨習俗》)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甘肅某遺址 黃牛

這個擴散的動力應該是經濟。穩定的肉量供應在石器時代是一種優越的生活方式,家豬養殖的經濟效益驚人,因此在數百年到一千年裡擴張到了整個黃河流域。隨著家豬養殖業的日益成熟,豬牲祭祀也逐步興起,只是在各地區略有不同而已。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考古》雜誌截圖

羊、牛皆來自甘肅,太牢、少牢之類的祭禮不會早於公元前3000年

緊接著,甘肅省天水市師趙村遺址的5號墓和青海省民和縣核桃莊馬家窯文化墓葬中發現了隨葬的綿羊骨骼,被確認為最早的家羊,年代為距今5600年(公元前3600年)。最後是甘肅地區多處發現的距今5000年(公元前3000年)的黃牛骨骸,被認定為最早的家牛。此後牛羊也陸續擴散到了整個黃河流域。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至此三牲俱備,所以按目前的證據來看,少牢、太牢或類似的祭祀儀式不會早於公元前3000年,即便以後發現更早的豬牛羊骸骨,也只是小幅修正、無關大局了,因為大致的傳播過程已經明朗:中國文明是最先使用家豬而獲得養殖和牲祭經驗,並擴散到了整個黃河流域,牛羊均為後來輸入,最後形成三牲六畜格局。可以說,家豬奠定了中國祭祀文化的早期經驗,而後吸納外部的牛羊,最後形成完整祭祀文化。

這個文明最終選擇了豬牛羊三牲作為最莊嚴的祭祀供品,而不是蛇、鹿、馬等動物,可能有觀念上的原因。這種觀念可能隨著豬祭的興起就已經奠定了,其內涵是實用、厚生、無害等等關鍵詞。(完)

青銅器、玉石竟不如幾塊骸骨?賈湖遺址揭開中國文明起源另類線索

甘肅某遺址 綿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