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堅守誠信,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生活中,有的人要求別人講誠信守信用,而自己卻很難用誠信來對待別人。這種人,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往往不會有什麼作為。只有那些講誠信、堅守誠信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贏得別人的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才能贏得事業,贏得人生。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誠者,真誠、講信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信者,誠實守信,不失信於人、不損人利己,言出必行。

做人,堅守誠信,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古代的人就把“誠”和“信”作為立身處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孔子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立身之本,如果沒有誠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他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認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則人任焉”。孔子說:“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中的關鍵一樣,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

誠信是人與人交住的基石。在平日待人處事時,對別人許下諾言,就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信守承諾,以誠信待人,切勿失信於人。不守誠信,言行不符、表裡不一的人,沒有人願意與之交往,故有“親君子而遠小人”之說。

做人,堅守誠信,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永遠不能丟掉別人對你的信任,別人對你的信任,就是你在別人心目中存在的價值。古人云:“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這表明,“誠”對於“做人”、“做事”是何等的重要。

誠信對經商也很重要。誰最能堅守誠信,誰就能在激烈的商戰中贏得信譽並最終贏得成功。如果誠信缺失,就算靠著鑽營和欺騙暫時牟取蠅頭小利,最終也難逃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做人,堅守誠信,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朋友之間也要以誠相待,誠信才能贏得友誼。《論語·學而》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你欺騙朋友,朋友也不再會信任你,友誼便會破裂。而真正的朋友,能做到如《禮記·儒行》所言:“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沒見,當聽到有關朋友的謠言,彼此仍能互相信任。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做人,誠信是基礎。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個堅守誠信的人,才能有所作為。關公名羽,字雲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一生忠信仁義,誠信之名冠天下。關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忠義誠信品質,一直以來,以武聖之名而倍受練武之人推崇。

其中關公夜讀春秋的故事,千古流傳,成為了後人講忠義誠信的典範。徐州兵敗後,關公與曹操約法三章,暫居曹營。曹操敬重關公,為了籠絡他,賜給他珍貴物品,關羽卻拒之不受;幾日一宴請,關羽從不亂吃喝;給關羽大宅,關公卻將內宅分給老兵,自己住外間;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卻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無法,安排劉備的兩個夫人和關公同居一屋室。關公仍不動色,秉燭獨坐在門外,專心致志讀《春秋》,通霄達旦,毫無倦色。

做人,堅守誠信,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古人云:“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誠信具有雙向性,只有以誠待者,才能得到別人以誠相待。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秦朝末年,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這個人個性耿直,而且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稱讚,大家都很尊敬他。他曾經在項羽的軍中當過將領,而且率兵多次打敗劉邦,所以當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的時候,便下令捉拿季布,並且宣佈: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賜黃金千兩,藏匿他的人則滅門三族。可是,季布為人正直而且時常行俠仗義,贏得了人心,所以大家都想保護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過了一段時間,捉拿他的風聲更緊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頭髮剃光,化裝成奴隸和幾十個家僮一起賣給了朱家當勞工。朱家主人很欣賞季布,於是專程去洛陽請劉邦的好朋友汝陰侯滕公向劉邦說情,希望能撤銷追殺季布的通緝令,後來劉邦不但赦免了季布,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職。

做人,堅守誠信,才會贏得人心,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人一旦丟掉了誠信,就會顯得可惡、可憎、可恨。失信於人,有時會毀了自己。春秋時期,齊襄公令連稱、管至父戍守葵丘,時正值瓜熟,答應他們瓜熟時由他人接替。結果,齊襄公失信,二人以此藉口作亂,並弒齊襄公。傅玄就此作出結論:“王者體信,而萬國安;諸侯秉信,而境內和。”只要君主與諸侯互相信任,信守諾言,取信於民,天下自然太平。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一諾”,應必說話算數,不可隨意更改、推諉、毀約,這樣才能取信於人。如此,“一諾”便有如“千金”般高貴,從而受到朋友,以至世人的尊重和信任。這樣,才能靠誠信贏得人心,贏得事業,贏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