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泊」怎樣讀?

從詩句句意中可知,"泊"是"(船)停靠"的意思。按現代漢語拼音方案來讀,即"bó(陽平,第二聲)"。

然而相對而言,古人寫格律詩是按古代皇帝"欽定"的"平水韻"作為平仄押韻"尺子"來遵循平仄規則的。因此說,讀古詩只能依據格律詩作品產生的時代及相應的聲韻系統來判斷平仄讀音,而不能簡單地用今人讀音來確定平仄讀音。現在按平水韻(古聲韻系統工具)標示杜詩平仄如下,供探討交流: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泊”怎樣讀?

“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泊”怎樣讀?
“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泊”怎樣讀?​​​

從上述所標示的平仄規則可知,"一"、"白"、"泊"都是古"入聲字",被古人視為仄聲字。在現代漢語拼音方案中,已將古"入聲字"分別歸類到四聲系統中了。遵照古聲韻系統格律規則的平仄押韻"尺子",此詩中的"泊"應讀作"pò(按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已將其歸類為去聲)"。若按今人讀音讀作"bó",就會被視作格律詩平仄"出律",詩聖此詩就不會是格律詩,而是古體詩了!

如此說,問題又來了。從上述按平水韻作"尺子"標示的平仄看,不難發現,杜詩中的"一行白鷺上青天"就有"孤平"之嫌。而"孤平"歷來被詩家視為格律詩的"硬傷",是格律詩病之一。

就探討而言,你能否用中華新韻作"尺子",將"泊"字改為仄聲字"靠"、"頓"、"港(名詞使動用法)"……既符合新韻規律平仄規則又不失原意呢?可能一些人會說,你有什麼"資格"改動"詩聖"之作?其實,我從小就是李杜的崇拜者了,因為愛好詩歌起萌於李杜詩篇!我們還是以清代學者趙翼所作的《論詩》五首中的第二首來回答吧:

論詩

七絕.一先(平水韻)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論詩主旨是提倡繼承中有創新,反對機械模擬。隨著歷史發展,各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從,而非有意貶低李杜先賢。這裡談“修改”也只是就平仄規則的探討交流而已。

1. 綜上所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認識:

2. 格律詩的審美,應按詩作品產生的年代和詩作品所用的相應的平仄押韻工具來判斷格律詩詩句漢字的平仄。

3. 動輒就羅列一些古名人名詩,來為一些人大肆鼓吹的"拗救格"、"特定格"等"孤平"之作爭奪一個"格律詩"頭銜,從而自命不凡,是今人虛榮心的表現。其實,在格律詩平仄規則尚未完善明確的古代,名人名作中的古體詩也不少!

4.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名人名作中的格律也不盡完美,規律詩平仄押韻規則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在歷代格律詩創作審美實踐中是不斷髮展、完善的;今人不能固步自封,自命不凡;也不能簡單以所謂"因律害意(境)"否定格律詩賴以存在的正格平仄規則要求。愛好並創作符合格律詩平仄押韻規則的今人詩作,當標示出相應的聲韻系統,方便讀者以相應的聲韻系統去審美。嫌麻煩且不講格律規則的今人詩作,可標示為古體詩(如"X古")。總之,各種體裁都能表達"意境",而非必格律詩才能表達"意境"。相應體裁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結合,才是科學的創作審美態度。

更多詩聯創作審美常識,歡迎關注並點擊我的頭條號頭像進入主頁,再分別點擊"文章"、"問答"、"微頭條"、"小視頻"等欄目,有圖文示例詳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